天天看點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緻敬中華先人智慧

——微識二十四節氣

蔣德均

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

按照傳統曆法,一年分四季,每個季節有六個節氣。夏天的六個節氣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

(七)立夏

立夏太陽位于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是标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生長階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于大陸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溫差較大。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随着适宜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的蝼蛄鳴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濃了;蚯蚓是地道地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的蚯蚓也爬出來湊熱鬧;在立夏時節的王瓜快速生長,并結出了果實。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立夏的到來,在天文學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就要開始,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民間有“立夏看收成”之說。是以,立夏時節,應加強農事田間作物的各方面管理,方可能豐收。

古往今來,立夏有迎夏儀式、嘗新活動、鬥蛋遊戲、立夏“秤人”等傳統節俗活動。在養生方面重在益氣養血安神。

宋代詩人趙友直在《立夏》一詩中寫道: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莺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台。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村居即事》詩中曰: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民諺有:立夏無雷聲,糧食少幾升;立夏插完秧,谷子堆滿倉;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等等。

(八)小滿

小滿太陽位于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後,天氣漸漸由暖變熱,并且降水也會逐漸增多,民諺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說法。

小滿,标志着炎夏登場。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飽滿但未成熟,故稱小滿。

小滿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意思是,小滿時節,小春作物即将收獲,中稻全面栽插,農事繁忙,晴天搶收,雨天搶栽,一派忙碌。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民諺有:小滿不滿,幹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小滿不滿,芒種開鐮;小滿三日望麥黃,小滿十日滿地黃;蠶老一個閃,麥熟一眨眼;蠶老不宜留,留下斷絲頭等等。

小滿節氣是根據農耕社會特點形成,過去民間有吃野菜、苦菜的習俗。小滿後,中國大多數地方平均氣溫高于22℃,雨水漸多,注意祛濕,多喝水,多吃蔬果,飲食清淡。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曆代詩人有不少吟詠小滿的詩詞,比如宋代詩人歐陽修便有《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饷婦安知時節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紅啭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

詩歌描寫小滿時節農家生活情狀的詩:南風吹拂着百草,嫩綠的麥穗也已抽齊,蠶吃着肥壯的桑葉,梨挂滿樹枝,晚莺、山鳥啼叫,好一幅惬意、淳樸的農家生活畫卷,流露出詩人對農家生活的羨慕與向往之情。

(九)芒種

芒種太陽位于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适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節氣為界,過此之後,種植成活率越來越低。

芒種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意思是,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産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芒種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民諺有雲: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芒種是一個收獲與耕種的忙碌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民諺雲: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麥在地裡不要笑,收到囤裡才牢靠。麥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風刮等等。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在養生方面,芒種時節應注重滋陽清熱。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渌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唐代詩人白居易名作《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箪食,童稚攜壺漿。

相随饷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十)夏至

夏至太陽位于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太陽将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對于大陸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于大陸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經過南返的太陽直射後,才開始逐日降低。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屬于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是以得名。這說明自然萬物生長的規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民諺雲: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是以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易形成西北雨。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熱,健脾益氣。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曆代書寫夏至的詩詞頗多,比如唐代詩人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宋代詩人楊萬裡《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

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飽便應哦四休。

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

(十一)小暑

小暑太陽位于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即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一情況,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此時,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農諺雲: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濕呈伏旱;小暑連大暑,熱得無處躲。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意思是,小暑時節,大地上吹的風中都帶着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老鷹也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小暑養生宜勤喝水、飲食清淡、清熱利濕。

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霭,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宋代詩人龐鑄《喜夏》: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窗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十二)大暑

大暑太陽位于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是二十四節氣的十二個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與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而大暑表示天氣炎熱至極。是以,民間有“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之說。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大暑時節,螢火中将卵産在腐草上,等到大暑節氣時,這些枯草上的螢火蟲卵就開始卵化而出來了,夜間在腐草上飛來飛去。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由于大暑時節雨水多而雨量大,大地一片暑熱難耐,而且此時天氣多變,時雨時晴,雨水充沛,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故民諺雲:“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故民彥有雲:大暑無酷熱,五谷多不結。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台風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

大暑節氣有曬伏姜、喝伏茶、燒伏香、送大暑船等習俗。此時,天氣濕熱,很容易導緻身體受潮濕氣過重。就養生而言,既要懂得防暑降溫,還要着重祛濕避暑,及時補充蛋白,睡眠充足。

唐代詩人白居易著有《銷暑》: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宋代詩人曾幾有《大暑》: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複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未完待續)

前期回顧

作者簡介

蔣德均,筆名文生,研究員、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學會理事,四川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寫作學會會員,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主要研究方向:寫作學、古代文化、地方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一流課程《寫作》《商務與政務寫作》主講教授。主持或主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2個,負責多個大型文化文學寫作項目以及紀念館展陳策劃與撰稿。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冊,主編文學作品選集20餘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刊發作品和文章。作品選作985、211和“雙一流”工程大學通識博雅教材。出版《詩歌語言藝術論》《文學再思錄》等學術著作6部,文化随筆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詩選》《與名人為伴》《一江春水》《另一種天問》等詩集24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冊,主編文學作品選集20餘部。文章入選全國聯考國文閱讀材料和黨政上司幹部學習材料。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蔣德均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傳統文化】微識二十四節氣——夏季:夏滿芒夏暑相連‖蔣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