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熊孩子”,用這三招很管用!

每位家長或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可能會遇到調皮搗蛋的“熊孩子”。面對“熊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管束過嚴。放任不管可能會淪為不良行為問題的兒童,導緻成為家庭、學校乃至社會不安定的因素,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管束過嚴容易使“熊孩子”産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的情緒,同樣不利于“熊孩子”的教育轉化。是以,對“熊孩子”進行及時且正确的教育引導非常重要。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可以使用獎勵、懲罰和消退這招糾正“熊孩子”的行為問題。

教育“熊孩子”,用這三招很管用!

第一,使用獎勵。多正面鼓勵“熊孩子”,尤其當他\她表現好的時候,及時地進行肯定和獎勵。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觀點,每個人都有歸屬和愛的缺失性需要。這意味着每個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認可和贊揚的需要,隻有當這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我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而我們對“熊孩子”做得好的方面進行獎勵時,也是使其缺失性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這有利于“熊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當然,獎勵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當“熊孩子”缺乏做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的動力時,我們可以适當使用物質獎勵,因為物質獎勵的短期效果比較明顯,但卻不能一直使用物質獎勵,這容易損傷做這些事情的内部動機。比如,你希望“熊孩子”幫忙去樓下超市買東西,可能剛開始叫不動他\她,但答應他\她如果這樣做了,可以得到多少零花錢或會給他\她買喜愛的玩具,他\她可能就願意這樣做了,但如果每次讓他\她幫忙買東西,給的物質獎勵都差不多,随着“熊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她可能會覺得這種物質獎勵沒啥吸引力了,後面,他\她做出我們希望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少,這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式,能夠取得短期效果,剛開始的時候如果“熊孩子”缺乏動力,可以使用一段時間的物質獎勵,後面慢慢地較少物質獎勵,轉為使用精神獎勵為主,誇他\她貼心懂事,誇他\她把事情做的很好等,通過語言進行肯定、表揚和鼓勵,這樣既能滿足“熊孩子”希望得到認可和肯定的缺失性需要,有利于形成健全人格,又能使“熊孩子”形成做某些事情的内在動力,進而逐漸減少不良行為,增加并保持穩定的良好行為。

教育“熊孩子”,用這三招很管用!

第二,使用懲罰。可以說,懲罰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當“熊孩子”做了錯事,或是經常性做一些我們不希望他\她做的事情時,才考慮及時使用懲罰。使用懲罰時應當注意:一是懲罰不是目的,我們隻是想通過懲罰使“熊孩子”的那些不良行為減少,通過懲罰使“熊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不斷改正錯誤;二是要保持懲罰之後教育影響的一緻性,有些家長可能是這樣一種做法,父母兩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做法其實并不妥,假如,“熊孩子”做了錯事,父親批評了熊孩子,母親卻馬上原諒“熊孩子”,這會使“熊孩子”誤以為自己犯的過錯不大,是以,才會這麼快得到原諒,這反而使“熊孩子”缺乏對自己所做錯事的反思,意識不到做錯事的問題嚴重性;三是要給“熊孩子”補救的機會,“熊孩子”做錯了事情以後,如果缺乏補救的機會,同樣不利于對錯事的反思認識,比如,大冬天的“熊孩子”把家裡的窗戶玻璃砸爛了,讓“熊孩子”感受到把玻璃砸爛要吹冷風挨凍的嚴重後果,并通過讓“熊孩子”做家務得到“工錢”的方式,籌到足夠的換玻璃的錢,然後,再把新玻璃換上避免再吹冷風,這種補救的機會既有利于“熊孩子”認識到自己做的錯事帶來的嚴重後果,又有利于使“熊孩子”形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責任意識;四是懲罰要及時并且适度,懲罰“熊孩子”要抓住懲罰時機,不能拖到很後面“熊孩子”都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錯事才處理,這樣“熊孩子”既不會服氣懲罰,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另外,懲罰還要适度,不能損害“熊孩子”的身心健康,像體罰或變相體罰都可能會損害“熊孩子”的身心健康,使身體或自尊心等受到損傷,是以,需要避免。

教育“熊孩子”,用這三招很管用!

第三,使用消退。當“熊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他\她的不合理的行為表現不是非得使用懲罰才能解決時,可以采取消退的方法。也就是對他\她的某種不合理行為置之不理,使他\她認識到自己的這種不合理的行為起不到達到目的的作用,進而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比如,跟“熊孩子”一起去逛超市時,如果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甚至也有了類似的玩具,但“熊孩子”還是鬧着要買新玩具,這時父母可以考慮采用消退的方法,就是對他\她的這種不合理要求置之不理,使他\她意識到自己的這種鬧騰沒有效果,進而減少“熊孩子”不合理行為的發生。

總之,合理利用獎勵、懲罰和消退這三招,是減少“熊孩子”不良行為發生的有效做法。同時,我們在運用這三招時,需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發揮這三招的教育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