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01

有作家說過,心想事成是奢望,無可奈何才是現實。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心想事成,可99%的人都隻能面臨事與願違的結果。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地實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人生這條路上,絕大多數人都隻能磕磕絆絆,哪怕遇到闖不過去的難關,也隻能默默地堅持下去。也許,除了“堅持”,我們别無選擇。

就拿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來說,他的出路,無外乎一條——努力讀書,跟無數的普通人一起内卷。

普通人堅持内卷,真的就有意義嗎?我們沒有資格談意義,因為好的位置就那麼多,而人隻會越來越多,那内卷就不可避免。

試想,如今隻有10顆糖,而來了100個孩子,這100個孩子不就為了這10顆糖果而内卷嗎?

當有一天,糖果隻有8顆,而來了1000個孩子,這1000個孩子不就為了8顆糖果而内卷嗎?

能夠吃到糖果的,也就隻有那幾個孩子,而那些吃不到糖果的孩子,該如何是好呢?沒辦法,隻能啃老。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02

談到“啃老”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瞧不起隻會啃老的人。在他們看來,啃老的人大多沒有本事,為什麼他們要為難父母呢?

60後和70後的人,都覺得啃老不好。因為他們自己是憑借一腔孤勇而闖過來的。

80後的人,處于半啃老,半奮鬥的狀态當中。因為他們是既傳統,又無可奈何的一代人。

90後和00後的人,毫無疑問,大部分都需要啃老。因為他們就隻剩下無可奈何了。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60後到00後,這幾代人的差距會那麼大呢?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宏觀的角度來談起。

60後和70後所面臨的,是廣闊且空空如也的市場。也就是說,隻要他們肯進入到市場當中,那他們無論怎麼投資,不管怎麼創業,絕大多數都能賺到錢。

80後所面臨的,是飽和了一半的市場。隻要80後肯卷一卷,那他們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上岸安穩的人生,那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到了90後和00後,他們所面臨的,就是一個飽和的市場了。也就是說,裡面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哪怕創業,也很難成功。那他們想上岸,就很難了。

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市場機會,永遠都不是均等的,也不是永遠存在的。一定的時期,才會出現一定的市場機會。一切,都不能一概而論。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03

正是因為90後和00後面臨這些問題,是以他們就隻能啃老。當然,生在哪個家庭,或者啃老,也都是一門技術活。

網絡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到不了羅馬,這才是普通人最大的無奈。

圈子裡面,有一位在深圳創業的老闆,他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的孩子能夠啃老,也是他的福氣啊。别看他211畢業,可他拉到深圳來,根本不夠看,連找個老婆都成問題。看看我們公司每天收到的履歷,不是211的碩士,就是985的碩士,就為了這七八千的工資......真的魔幻。”

隻有真正在市場闖蕩過一番的人,才知道如今市場的不易。隻有有資格讓孩子啃老的父母,才會知道這些孩子的幸運。

也許,兒女有資格啃老,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好運了。這一點,我們對比一下中産的家庭,和低産的家庭,就明白了。

中産家庭及以上的孩子,有車有房,結得起婚,養得起孩子,基本上能安穩無憂。

而低産家庭的孩子,哪怕讀書出來,也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更重要的是,35歲之後就被職場優化了,特别無奈。

也許,人生,本就是一個無奈的過程。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04

從養兒防老,到養兒啃老的轉變,真的是對傳統觀念的沖擊嗎?

從唯物曆史觀的角度來說,不論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都是不同時代的産物。由于時代不同,那出現的問題和觀念也不一樣。

隻能說,在内卷逐漸蔓延的今天,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其實都不容易。

内卷所“卷”的,終究是中産及以下的家庭。因為資源就那麼多,普通人隻能去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到一杯羹。

分到了,自然是幸運。而分不到,那也很正常。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而人是無限的。到最後,内卷隻會愈發嚴重。

“兒女有資格啃老,才是他們的出路”:有些人生,隻剩下無可奈何

想起這麼一個段子,讓90年代那群網際網路帝國的創造者,來到今時今日創業,也許他們也無法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沒本事,而是市場變了,大環境變了,機會也就不一樣了。

有句話說得很好,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山。

順遂心意 ,是奢望。而一地雞毛,則是常态。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