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經連續幾天社會面清零了,5月1日時候,更是宣布有六個區達成基本清零,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正在慢慢消退,但是,在上海封城的這一個月時間内,有一個行業其實是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的。
半導體材料、內建電路、晶片這個通常統稱為半導體的行業,因為它不僅隻對本行業造成影響,還緊握着上下遊很多行業的命脈。
比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手機、電腦,需要晶片和許多半導體元器件,現在搞得轟轟烈烈的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它也同樣需要。最近這幾年汽車銷量很差,就是因為晶片非常的短缺,導緻車生産不出來。

(來源:華為終端BG CEO、車BU CEO朋友圈)
隻要和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電子産品,就離不開半導體,更不要說,還有很多用于科技、工業生産上的專業用具,全都需要它。
這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行業,而恰恰是它,在上海的疫情中受到了最大的影響,原因隻有一個——上海,是大陸半導體第一城。
01
上海占據了國内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
在很多人眼裡,上海是一個金融中心,浦東三件套就是它的象征,即使人們知道上海有特斯拉、有張江高科,也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上海其實有在重點發展一個高新行業:半導體行業。
(來源:前瞻産業研究院)
并且,上海早已成為了大陸半導體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我們來看一個資料,2021年,全國內建電路銷售額首次突破了萬億,達到了10458.3億元;而其中,上海的銷售額是2578.85億元,增幅超過20%,也就是說,一個上海,就給全國的內建電路産業貢獻了四分之一的銷售額。
而且,不僅産業規模全國第一,上海還擁有一個很完整的內建電路産業叢集,覆寫了上中下遊各個環節,這是非常難得的。
從晶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裝置以及多個細分領域,上海應有盡有,完全可以說是中國的“芯”髒。
(來源:位于張江的中芯國際)
比如說,國内的主要晶片公司中,有約一半公司的辦公位址都在上海,比如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安集科技、韋爾股份、格科微、思瑞浦等公司總部均位于上海。
而且,全球主要的晶片企業、裝備巨頭、晶圓代工廠、存儲器制造廠、封測龍頭企業基本上都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或辦公室。
因為有着這些龍頭企業,很多半導體相關技術的創新,全部都在上海完成。
(來源:skr科技)
比如,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研制出全國首台28nm光刻機;中芯國際打破了美國對我們的封鎖,成功研制并量産出了目前唯一的國産14nm晶片......
上海半導體科研能力很強,在大陸半導體的某些細分領域,是唯一可以打破美國封鎖,撐起了中國晶片的大半邊天。中上遊各個環節的行業龍頭企業都集中在了上海,這些龍頭企業是産業集聚的核心。
是以,上海自然就成功實作了整個産業鍊上下遊的産業叢集現象,并且擴充到了整個長三角區域。
超過700家企業聚集,再加上上海本身豐富的高校人才和對人才的吸引度,讓上海擁有了這一産業國内40%的人才。
上海的半導體規模越來越大,以至于上海疫情停滞後,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也難以估量,我們舉個細分領域來看。
(資料來源:MIC)
比如說晶圓制造業,晶圓是制造半導體電路所必須用到的矽晶片,沒有它,就完全沒有辦法制造晶片了。
在國内,除了中芯國際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均有産能外,其餘的工廠基本都位于上海以及長三角的其他城市,如無錫、甯波等等。
是以,一旦上海以及周邊的長三角地區的工廠停滞,那麼全國都會陷入到缺晶圓中。
還有一個,加工晶片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封裝測試,在2020年,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封裝測試銷售額,占到了全國的73.3%。
也就是說差不多整個晶片的封裝測試都是在長三角完成的。
然而,受到疫情影響,上海一些半導體工廠有出現陽性病患,造成工廠停滞;距離上海比較近的昆山也發生了大面積的停工。
光是上海和昆山兩地,就有超過161家台灣省的上市公司停工了,其中包含有41家電子零元件公司、16家電機機械業公司、15家電腦及周邊裝置公司、15家其他電子業公司、10家光電業公司......
台灣省電路闆協會也聲稱,大約六成以上的電路闆産業都在這次的疫情地區,影響很大。在疫情期間的停滞,對半導體行業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僅是全國,全球都因為上海而産生了“缺芯”現象。
(來源:微網誌)
甚至沒有晶片用,美國有工廠都開始拆智能洗衣機來取芯了,還别說,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這晶片的價值在現在已經超過了洗衣機的價值。
你說,上海疫情,對半導體的沖擊,是不是特别大?
02
即使部分複工,上海半導體企業依然受到物流的影響
半導體行業實在太關鍵了,是以在疫情中,也有很多企業是開工的,讓員工在宿舍和工廠之間兩點一線閉環管理,保證生産。即使能複工的員工可能數量上不多,但依然開工着。
(來源:上海釋出)
而且,當上海抗疫取得了一定成果後,率先進行複工的企業中也有不少是半導體行業的。雖然多多少少半導體企業都開始複工了,但是情況依舊不太樂觀,還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物流問題。
現在物流不順暢,原材料進不來,産品也運輸不出去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上海的司機無法出去給外地送貨;而外地進入到上海的話,返程也會受到14天的管控。
沒有多少供貨商願意停滞14天來給上海送貨的,還不如直接等到解封。即使有人願意運送,但是物流運費也是幾千幾千的漲價,比起合同來增長了很多倍。
據有關媒體報道,一些物流公司從疫情前600元/噸的運費,漲到了3000-4000元/噸,漲幅真的非常誇張。
而且,這還不一定保證能夠運到。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從4月開始,上海周邊高速公路收費站都設定了防疫點,并且很多高速收費站關閉了,這種運輸過程中的層層障礙,也讓運輸的時間成本提高了,當然,也回報在了運費上。
除了國内運輸不是很通暢外,上海疫情還影響到了海外的運輸情況,半導體的很多原材料是需要向海外采購的,有些産品也是要運送給海外,再進一步進行加工。
現在,雖然海關依舊在工作,但是我們可以看下疫情給港口造成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甯波、上海、蘇州都是外貿大港,而長三角在疫情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導緻了很多貨物也是以形成了堆積,甚至很多貨船進入不了港口,造成停滞。
是以,即使半導體企業們紛紛恢複生産了,但是想要打通這些物流環節,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僅要打通上海市内的物流,還要打通上海市和其他省市、城際列車、港口等等物流的通暢,并且還要確定物流公司能夠正常地運作,實屬不易。
03
行業沖擊下,一些不太好的信号出現了
現在,傳言有外資半導體巨頭開始撤離上海了。
在4月18日,一些媒體拿出了号稱來自于全球汽車半導體行業前十的汽車晶片公司——安森美的内部檔案,檔案中宣布關閉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并遷往新加坡。
在這份檔案中,安森美直接說了就是因為封閉讓它的材料、裝置和服務供應商的服務發生了中斷,其實也是物流受阻了。
在4月25日時,安森美方面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正在為複工做積極準備。雖然安森美外遷已經被否認了,但我們必須正視一件事:在疫情的催化下,外資或将外流或者減少投資。
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
(來源:安森美官網)
安森美的電子元器件在車用特别廣泛,它供應超過8萬種的半導體元器件,而且在在一些圖像傳感器領域,它的市場占有率在六成以上,是市場第一。而且,比較遺憾的是,我們一時半會兒也無法用國産來替代它,超過8萬種元器件,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咱們國家的汽車半導體元器件廠商還在發展中,去和全球前十的企業比,體量上差距也很大,我相信安森美肯定知道,很難找到一個像上海這樣産業鍊上下遊齊備的地區了,是以它否認了外遷。
但不管怎樣,疫情給半導體行業帶來的不确定性,讓外資很有可能對國内的生産線進行重新評估。
這對我們半導體整個行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外資半導體巨頭紛紛減少産能、轉移投資,那我們凝聚的産業叢集将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可以看到這家車用半導體企業确實也影響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
想想半導體産業也挺難的,疫情、自然災害、地緣政治等等,這幾年半導體産業受到了各種沖擊,這一次上海疫情,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換個角度來想,不确定因素太多後,半導體行業未來危機意識和抗壓能力也就更強了,至少,在今後可能會多進行儲備原材料,以及多點分布。
雖然外資企業設想過撤離有些遺憾,但從長遠來看,上海的産業鍊已經成熟了,未來會有更多的半導體企業聚集。
随着上海疫情連續幾天的社會面清零,複工複産的企業越來越多了。
希望這次疫情快快結束,希望半導體行業能夠在複工後快速反彈,來彌補這段停滞的時間。
以上為正文,來自初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