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擁有一輛私家車,以前是很多農民家庭的夢想,而現在卻成為一種常态,也正因如此,農村現在的公路,都顯得有些過窄了。

近期,國家再次發文明确表示,将推動新一輪的“汽車下鄉”,希望能夠再次借助農村強大的消費能力,來幫助汽車企業消耗庫存,進而維持車企的正常運作。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其實,交通工具的更新,确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接二連三出現的“汽車下鄉”,其銷量之是以屢創新低,這與農民的消費安全感、市場保有率等現實問題脫不了關系。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

第一次“汽車下鄉”創造了不錯的成績,究其原因,離不開2015年年中開啟的購置稅減半政策以及合資車的大降價,這讓很多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是以獲得了人生中的第1輛車。

而第二次“汽車下鄉”,相較于第一次,之是以會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不僅是因為農村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而且農村主要的購車主力,已經由原來的全體農民,變為了有結婚需求的95後。這也使得第二次汽車下鄉,城裡人的購車量要比農村還多。

與此同時,連續出現的疫情,讓農民的錢袋子已經開始吃緊,而且就農民的平均消費能力來看,購買汽車絕對是一筆大額支出。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的購車意願自然會有所下降。

況且,今年油價持續處于高位的情況,已經讓不少農民減少了汽車使用量,“加不起油”進一步削弱了農民的消費安全感,進而使得農民購車意願再次下降。而電動汽車的換電池費用過高、連續行駛裡程低等問題,讓農民更不敢輕易購買。

總的來說,正是由于第一次“汽車下鄉”,讓農村汽車的保有量,處于了一個很高的水準,而第二次“汽車下鄉”也消耗了農村95後這一主流消費群體。同時,疫情讓農民的消費安全感不斷下降,不敢輕易更換汽車這一消費“大件”,而居高不下的油價,也熄滅了不少農民換車的熱情。用很多農民的話講,“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國家釋出了第三次“汽車下鄉”指令,農民購車優惠層層加碼。

在《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中,國家明确表示,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逐漸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等。這一措施表明,國家正式下發了第三次“汽車下鄉”指令,其中對二手車和皮卡車的限制放寬條款,很可能會讓對農民而言更加實用的皮卡車,成為新的銷售亮點。

除此以外,為響應第三次“汽車下鄉”,各地也對農民購車實施了層層加碼的優惠政策,比如,廣東省表示,對農村居民給予燃油車補貼5000,新能源車1萬的補貼;浙江省金華東陽市表示,農民購買3—10萬元車輛的補貼3000元, 購買10—20萬元車輛的補貼5000元等。僅從以上這些優惠力度來看,其對拉動農民購車,确實能産生一定的吸引力。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面對第三次“汽車下鄉”的到來,農民應該注意兩個問題。

一個是政策優惠,不代表最終的購車優惠,關鍵還得看車企是否有誠意,是以建議農民根據切身需求和具體情況,再決定購買或置換。另一個是農民領取購車補貼的流程是,先持購車發票原件及影印件、行駛證原件及影印件等證件到當地鄉鎮财政所送出申請,接下來10~20天左右的時間,補貼就會轉入農民的指定賬戶。

“汽車下鄉”為何漸漸“下不去”了?農民:給我一個必須買的理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