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福氣的老人,看淡了這幾件事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唐朝詩人白居易自幼體弱多病,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以至于四十歲時就發白齒落,未老先衰,但他在變老的路上,卻注重看淡很多事情,養身養心,活到了七十多歲。

由此可見,想要福壽綿長,福氣滿滿,就要學會看淡一些事情。

有福氣的老人,看淡了這幾件事

01

看淡過往。

老年人愛懷舊。

平日裡,和朋友、和子女也許無話可說,但隻要一打開回憶的閘門,各種酸甜苦辣便湧上心頭,話題就多了起來。

都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每個人的一生中,最值得銘記的,恰恰又是“有苦有樂、有笑有淚”的“峥嵘歲月”。那些“過五關斬六将”的豪情,那些打敗“冤家對頭”的志得意滿,每次都是津津樂道的話題。

可是,也許前一秒還沉浸在回憶中的激情澎湃中,下一秒,就開始慨歎:“老了,不中用了。”

如果每次“回憶過往”都以唉聲歎氣做結尾,都以“悔恨當年選擇”為結尾,就與纾解情緒、尋求安慰的初衷相去甚遠,還不如塵封往事,隻字不提。

白居易是一個善于懷舊的老人,他在《狂言示諸侄》中寫道:“世欺不認識字,我忝攻文筆。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意思是說别人不識字,我卻能成為大文豪;别人是平頭百姓,我卻身居官位。每每回憶過往,他總想着自己比别人“幸運”那麼一點點,就會感到很快樂。

這種自我安慰是老年生活裡,最重要的一劑靈丹妙藥,能夠治愈一生的荒涼。哪怕自己垂垂老矣,但這一生,還能健康自如地活着,就已經是超越了多數人的幸福。

有福氣的老人,看淡了這幾件事

02

看淡身外之物。

孔子曾在“君子有三戒”中寫道:“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人老了,血氣跟不上了,就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去拼事業、賺金錢了,否則就會傷身。

詩人白居易也很是認同孔子的觀點,他認為:上了年歲,吃飽穿暖就行,睡覺有個床鋪就行,出門有個車坐就行,并不在乎有多貴重。至于金錢,更是身外之物,不必太看重。

白居易六十歲時,他的好友元稹去世,他強忍着悲痛寫下墓志銘。元家給他潤筆費達六七十萬錢,但他全部布施于洛陽香山,自己不留一文。

看淡了身外之物,便少了幾許負累,更不會陷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怪圈。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活得很擰巴,往往是因為看重身外之物。

在農村,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争山地、争田土,哪怕自己無法再下地耕種了,甯肯荒蕪了,也不願給别人耕種。一旦發覺旁人“動了自己的奶酪”,就非得再三再四“讨個說法”,以至于關系鬧僵。

在城市,大爺大媽們之間也常常會為一些“身外之物”争得不可開交。比如公園裡的一條長椅,一處位置較好的“休閑地帶”,誰習慣了占據那裡,便成為了“私人領地”,一旦某天被他人搶了先,争吵便不期而至。

類似的“占小便宜”不勝枚舉。不僅占别人的便宜,當然也不忘“占自己的便宜”。

比如,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腿腳已經不靈便了,腦子也不清楚了,可隻要自己還能走動,就非要下地幹活,或者做些還能“賺錢”的事,直到發生意外。

這種無法放棄的“勤勞”“節儉”,實際上,就是一種貪婪,貪圖能夠看得見的幾分錢、幾毛錢,卻對于需要付出的高昂醫療費視而不見。

那些無法看淡身外之物的人,即便坐擁萬貫家财,也無法感覺“何為幸福”。

有福氣的老人,看淡了這幾件事

03

看淡子女親情。

關于子女親情,作家龍應台曾寫下一段精辟的話語: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漸漸長大,自己慢慢變老,子女親情最好的狀态就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這并不是殘酷,不是無情,而是能夠長久地維系子女親情最好的出路。

對此,身為大詩人的白居易也頗為淡然,他曾寫道:“人老多憂累,我今婚嫁畢。”意思是說,我已經給子女操辦完婚姻大事了,他們今後的事我就不再憂心操勞了。

這樣的灑脫,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從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此生有操不完的心。很多人打着“愛孩子”的名義,一輩子不願放手,從上學、就業、結婚生子,再到幫忙帶孩子,巴不得孩子的人生軌迹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于是,這一生,都将為兒女所累。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懂得看淡子女親情,一心将自己的日子過好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有福氣的老人,看淡了這幾件事

04

結束語:

在變老的路上,學會讓自己做個“寡淡”的人,看淡身外一切,才能讓自己變得輕松。

唯有自己輕松了,才能覓得生活的真谛,才能不辜負這一生。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