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朝诗人白居易自幼体弱多病,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以至于四十岁时就发白齿落,未老先衰,但他在变老的路上,却注重看淡很多事情,养身养心,活到了七十多岁。

由此可见,想要福寿绵长,福气满满,就要学会看淡一些事情。

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01

看淡过往。

老年人爱怀旧。

平日里,和朋友、和子女也许无话可说,但只要一打开回忆的闸门,各种酸甜苦辣便涌上心头,话题就多了起来。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每个人的一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恰恰又是“有苦有乐、有笑有泪”的“峥嵘岁月”。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情,那些打败“冤家对头”的志得意满,每次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

可是,也许前一秒还沉浸在回忆中的激情澎湃中,下一秒,就开始慨叹:“老了,不中用了。”

如果每次“回忆过往”都以唉声叹气做结尾,都以“悔恨当年选择”为结尾,就与纾解情绪、寻求安慰的初衷相去甚远,还不如尘封往事,只字不提。

白居易是一个善于怀旧的老人,他在《狂言示诸侄》中写道:“世欺不认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意思是说别人不识字,我却能成为大文豪;别人是平头百姓,我却身居官位。每每回忆过往,他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幸运”那么一点点,就会感到很快乐。

这种自我安慰是老年生活里,最重要的一剂灵丹妙药,能够治愈一生的荒凉。哪怕自己垂垂老矣,但这一生,还能健康自如地活着,就已经是超越了多数人的幸福。

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02

看淡身外之物。

孔子曾在“君子有三戒”中写道:“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人老了,血气跟不上了,就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去拼事业、赚金钱了,否则就会伤身。

诗人白居易也很是认同孔子的观点,他认为:上了年岁,吃饱穿暖就行,睡觉有个床铺就行,出门有个车坐就行,并不在乎有多贵重。至于金钱,更是身外之物,不必太看重。

白居易六十岁时,他的好友元稹去世,他强忍着悲痛写下墓志铭。元家给他润笔费达六七十万钱,但他全部布施于洛阳香山,自己不留一文。

看淡了身外之物,便少了几许负累,更不会陷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怪圈。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活得很拧巴,往往是因为看重身外之物。

在农村,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争山地、争田土,哪怕自己无法再下地耕种了,宁肯荒芜了,也不愿给别人耕种。一旦发觉旁人“动了自己的奶酪”,就非得再三再四“讨个说法”,以至于关系闹僵。

在城市,大爷大妈们之间也常常会为一些“身外之物”争得不可开交。比如公园里的一条长椅,一处位置较好的“休闲地带”,谁习惯了占据那里,便成为了“私人领地”,一旦某天被他人抢了先,争吵便不期而至。

类似的“占小便宜”不胜枚举。不仅占别人的便宜,当然也不忘“占自己的便宜”。

比如,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腿脚已经不灵便了,脑子也不清楚了,可只要自己还能走动,就非要下地干活,或者做些还能“赚钱”的事,直到发生意外。

这种无法放弃的“勤劳”“节俭”,实际上,就是一种贪婪,贪图能够看得见的几分钱、几毛钱,却对于需要付出的高昂医疗费视而不见。

那些无法看淡身外之物的人,即便坐拥万贯家财,也无法感知“何为幸福”。

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03

看淡子女亲情。

关于子女亲情,作家龙应台曾写下一段精辟的话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渐渐长大,自己慢慢变老,子女亲情最好的状态就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这并不是残酷,不是无情,而是能够长久地维系子女亲情最好的出路。

对此,身为大诗人的白居易也颇为淡然,他曾写道:“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意思是说,我已经给子女操办完婚姻大事了,他们今后的事我就不再忧心操劳了。

这样的洒脱,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从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此生有操不完的心。很多人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一辈子不愿放手,从上学、就业、结婚生子,再到帮忙带孩子,巴不得孩子的人生轨迹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于是,这一生,都将为儿女所累。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懂得看淡子女亲情,一心将自己的日子过好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04

结束语: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让自己做个“寡淡”的人,看淡身外一切,才能让自己变得轻松。

唯有自己轻松了,才能觅得生活的真谛,才能不辜负这一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