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生說,開飯啦!

你能想象

一部美食紀錄片

聚焦了

魯迅、蘇轼、曹雪芹、白居易

四位文學大家嗎?

這會是部怎樣的紀錄片?

将為我們打開怎樣的美食新世界?

《鮮生史》預告片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中庸》裡的這句話

來自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在中國人漫長的飲食文化建立過程中

逐漸形成了一套

關乎吃喝樂趣的“标準”

那些對“标準”進行

整理、書寫和傳播的人

我們稱之為“食學家”

但隻有将飲食升華為文化的學者

才是真正賦予食物意義的人

我們稱他們為

真正“知味”的“美食家”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鮮生史》

從古往今來

為美食留下過文字的名家之中

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位:

這裡有愛吃甜食的“鬥士”

有靠美食支撐、寫下傳世之作的小說家

有一路被貶一路吃的居士們

“鮮”生們,請留步!

Bring thoseGourmets Alive!

先生說,開飯啦!

溫“曆史之故”而嘗鮮

人、食物、地域間的文化契合

一位作家的飲食趣味,與他的生活閱曆緊密相關。他可以在地域、階層和身邊人的影響之下,創造出極具個人特征的獨創美食,也可能讓一味美食因他的名頭享譽天下,更可以讓今天的美食制作者得到啟發,汲取再創作的靈感。

先生說,開飯啦!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魯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這樣寫着。

這部記錄其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散文集,重溫了不少他的童年記憶,也提及不少難忘的少時美食。這滋味如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點綴着魯迅的生活,也令一百多年後的我們心神向往。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身為紹興人的魯迅,坐着烏篷船,卧聽打槳搖橹聲時,最熟悉的是何種家鄉美味?

他曾提到的,用掘來的蚯蚓釣到的蝦,采用的是什麼做法?

《孔乙己》中的民間小吃茴香豆,除了經濟實惠之外,為何令人難以忘懷?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少時可謂在錦衣玉食中長大,随家人一起遷回北京後,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有哪些難忘的胡同吃食?

這部巨著中提到的,如瓜仁油松餅、糖蒸酥酪等“貴族專屬”,你是否也想一聞其詳?

先生說,開飯啦!

既是談美食,《鮮生史》的人物故事中,怎麼少得了蘇轼的名字?他那無人不曉的東坡肉,做法中究竟有何訣竅,才流傳百世且如此受大家喜愛?

現今以“東坡”命名的菜肴還有哪些?

在蘇轼一生“高開低走”的官場生涯中,輾轉各地後久久難忘的家鄉美食又是什麼滋味?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對湖鮮美味欲罷不能的,不止魯迅,還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54歲那年自請外放至蘇州的他,品嘗了哪些當地美食?

白居易詩作中,極富理趣的《偶吟》所提及“猶有鲈魚莼菜興,來春或拟往江東”中的“莼菜”究竟為何物?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這些

都可以在《鮮生史》中找到答案

人們對食物的熱愛

可以跨越時空的隔閡

擁有相似的體驗

也可以通過食物背後相關的故事

形成更深層次的共情

這,也是美食紀錄片

最耐人尋味之處

《鮮生史》以史料和作品為據

展現人物和食物的奇妙互動

在現實中解讀當地飲食文化

和主人翁飲食觀念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先生說,開飯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