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以中國”展出的兩件香熏,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屈原在《楚辭·九歌·雲中君》中寫道:“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中國人熏香的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在祭祀中用有香味的植物燔木升煙,告祭天地鬼神,稱為“燎祭”。距今4000-5000年間,已經出現各式熏爐,除了作為祭祀的禮器,也應用于生活的熏香。 “何以中國”展出的,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東漢“力士博山爐”和元代“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式香熏”就是當年能工巧匠為帝王營造仙境的代表作品。

“何以中國”展出的兩件香熏,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博山”是漢代人們對海上仙山的統稱,當博山爐中香料點燃後,一縷青煙缭繞期間,更似一座仙山。後世又出現了香熏球、香爐、手爐、腳爐等琳琅滿目、繁缛精美的裝置。銅力士騎獸博山爐,高23.9cm,寬10.1cm。爐蓋雕镂成山巒形,人物、禽獸飾于其上,伫立峰頂的神鳥極富生機。山峰間有孔,熏香點燃後,煙從孔中冒出,如雲霧環繞,形同仙境。

爐柄的造型最具匠心,雕鑄一個僅腰束短褲的裸身力士,屈膝騎在仰首伏地的神獸背上,左手按獸頸,右手上托奇峰聳立的爐體。力士身材魁梧粗壯,威武有力。寬厚而緊閉的嘴唇,發達的胸大肌以及鼓起的腹部都非常合乎藝術解剖學的原理,并且有恰到好處的藝術誇張。

“何以中國”展出的兩件香熏,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式香熏,口徑14厘米,結構設計奇特精巧,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熏為球形,蓋、器各呈半球狀,中部以旋扣機關開合。爐内有三層活軸相連的同心圓環,各環軸與爐耳軸成交錯十字形,無論外層球體如何滾動,懸于三環中心的爐體始終會保持水準狀态,無傾斜之弊,故此器又稱“懸心爐”。熏外表通施天藍色琺琅釉作地,飾各色纏枝蓮共十二朵,掐絲細緻,填釉飽滿,色澤穩重,紋飾流暢。蓋頂、爐底及口緣處均有銅鎏金錢币式透孔,用以彌散香氣。

“何以中國”展出的兩件香熏,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中國人對香熏的追求和智慧濃縮在這兩件香熏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