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以中国”展出的两件香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屈原在《楚辞·九歌·云中君》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中国人熏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在祭祀中用有香味的植物燔木升烟,告祭天地鬼神,称为“燎祭”。距今4000-5000年间,已经出现各式熏炉,除了作为祭祀的礼器,也应用于生活的熏香。 “何以中国”展出的,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东汉“力士博山炉”和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就是当年能工巧匠为帝王营造仙境的代表作品。

“何以中国”展出的两件香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博山”是汉代人们对海上仙山的统称,当博山炉中香料点燃后,一缕青烟缭绕期间,更似一座仙山。后世又出现了香熏球、香炉、手炉、脚炉等琳琅满目、繁缛精美的设备。铜力士骑兽博山炉,高23.9cm,宽10.1cm。炉盖雕镂成山峦形,人物、禽兽饰于其上,伫立峰顶的神鸟极富生机。山峰间有孔,熏香点燃后,烟从孔中冒出,如云雾环绕,形同仙境。

炉柄的造型最具匠心,雕铸一个仅腰束短裤的裸身力士,屈膝骑在仰首伏地的神兽背上,左手按兽颈,右手上托奇峰耸立的炉体。力士身材魁梧粗壮,威武有力。宽厚而紧闭的嘴唇,发达的胸大肌以及鼓起的腹部都非常合乎艺术解剖学的原理,并且有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

“何以中国”展出的两件香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口径14厘米,结构设计奇特精巧,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熏为球形,盖、器各呈半球状,中部以旋扣机关开合。炉内有三层活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各环轴与炉耳轴成交错十字形,无论外层球体如何滚动,悬于三环中心的炉体始终会保持水平状态,无倾斜之弊,故此器又称“悬心炉”。熏外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地,饰各色缠枝莲共十二朵,掐丝细致,填釉饱满,色泽稳重,纹饰流畅。盖顶、炉底及口缘处均有铜鎏金钱币式透孔,用以弥散香气。

“何以中国”展出的两件香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中国人对香熏的追求和智慧浓缩在这两件香熏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