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BBA 開始反攻了。

雖然北京車展因為疫情跳票了,但 BBA 卻并未閑着。這周,BBA 開啟密集釋出,奧迪 urbansphere 概念車、奔馳 EQS SUV、寶馬 i7掀起了一場看似浩大的電動攻勢。

可是看完新車釋出後,很多人都對 BBA 的電動車表達出了質疑的态度:傳統品牌在吃老本、又是油改電、甚至不如XXX、沒法看,像當初的 8848......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翻閱近幾年 BBA 的純電銷量榜,幾乎找不到任何亮眼的表現,奧迪 E-tron、奔馳 EQC 月銷不過三位數,即便是降價後的寶馬 iX3 也隻是特斯拉銷量的一個零頭。

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 BBA 沒有吸引力了?

消費者「太刁」了

随着 2019 年年底國産 Model 3 開始傳遞,中國的電動車市開始迎來魔幻的三年,新能源年銷量從當初的 120 萬一躍到了 289.3 萬輛,實作了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增長。

這當然不隻是特斯拉的功勞,但它的鲶魚效應對中國造車界的影響是深遠的。

在 Model 3 之前,很少人真正意識到,汽車原來可以不用儀表盤、複雜的機械控制居然可以都不用實體按鍵、駕駛輔助居然可以這麼好用、充電原來隻需要一杯咖啡的功夫。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是的,特斯拉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它鞭策了新勢力們大步向前,甚至某種程度上中國的新勢力做到了「青勝于藍」:

往早了說,蔚來引人效仿的「海底撈服務」,它把車廠和使用者的關系帶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

往目前看,遍地開花的蔚來可充可換可更新的補能網絡、BaaS 車電分離等等靈活的政策和配套,讓買車和用車的體驗被進一步拔高;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在核心技術上,小鵬的全場景語音、愈發成熟的高速 NGP 和即将釋放的城市 NGP 等等關鍵科技,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兩塊建立起了自己堅實的江湖地位;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人機互動越來越好用、自動駕駛越來越聰明、使用者關系越來越密切,這是頭部新勢力在産品端最突出的三個特征。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品牌的使用者回報可以快速地遞到企業 CEO 的桌前,甚至是以極短的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形成新聞熱點。買車、用車這件事在直營體系下得到前所未有地關注。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新能源使用者的口味「變刁」是情理之中的事。

反觀 BBA,我們看到了什麼?

EQS 的大聯屏、i7 别出心裁的後排長條娛樂大屏,它們普遍尺寸出衆、做工精美、顯示細膩,是極為優秀的工業品。可精緻外表下,它們背後的 MBUX、iDrive 系統總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語音出錯、互動繁瑣、功能不接地氣,往往是缺憾比優點多。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當人問及自動駕駛能力的時候,BBA 們統一的話術永遠都是政策所限、持續更新、安全至上,然後把「丐版」L2 交到使用者手中。

當新勢力使用者聽着歌開着領航系統徜徉高速的時候,BBA 還停留在自适應巡航、車道保持、側碰預警這些基礎功能上,難得有跟得上時代的功能就是「打燈變道」了。可即便是這些基礎的輔助功能,BBA 們也都是明碼标價。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參考以往的試駕,我們不否認寶馬這樣的企業在基礎輔助功能的打磨上花費了心思,體驗上也是可圈可點,但這并不意味寶馬就走到了智能化的前列。

BBA 「太慢」了

不可否認,BBA 也在進步,但這個進步是相對于他們自己的,而不是相對于整個行業。是以你會發現,同台亮相的燃油 7 系和 i7 雖然頂着差不多的面孔、搭載着幾乎一樣的配置,但燃油 7 系的驚豔程度要遠高于 i7。

這裡存在着預期問題。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電動化這波巨浪下,整個行業内燃油車的演進都在開始放慢節奏,技術疊代速度已遠不及當年,車廠都把科技創新的好東西給了電動車。

還是那句話,面對眼花缭亂的電動市場,身經百戰的消費者口味早已「變刁」了,是以同樣的革新放在發展放緩的燃油車上會顯得相對突出,而擺到電動車上就會顯得沒那麼驚豔。預期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比如 i7 的分體式大燈、隐藏式門把手、電動門、各式各樣的大屏,這些大家都能在以往的電動車上找到影子,多少有種見怪不怪的感覺。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相同的邏輯同樣适用于奔馳的 EQS,很多都似曾相識,很難讓人耳目一新。

BBA 似乎一直都在按着自己的節奏在奔跑,你可以說它燃油車的市場包袱很重,也可以說它還沉溺于昔日的榮耀,總之它們「太慢了」,總是習慣堅持自己的産品節奏、堅定自己的定價體系。

任爾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固執程度比當年之諾基亞并沒有好到哪裡去。

自我的進步固然重要,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終究也隻能算是落後。BBA 啊,昔日汽車圈的标杆啊,它們本應該去引領整個行業的呀!

可是今天,他們引領的隻是一如既往的高定價。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雖然這周釋出的 EQS SUV 和 i7 都還沒有出價格,但通過橫向參考,這兩部車都是妥妥的百萬級。百萬級的電動車是什麼概念?

最新款的 Model S 是 88.999-105.999 萬、最新款的 Model X 是 93.999-99.999 萬、蔚來最高端的 ET7 是 43.666-51.34 萬。也就是說,一台 i7 少說可以買到兩部入門版的 ET7 還不止。

很多人問,憑什麼?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是的,從配置表上來說,這很荒謬。

汽車發展百年來,一開始的壁壘是發動機、接着是變速箱和底盤,是以很多人常說得「發變」者得天下。由于變速器的研發制造過于複雜,産業被進一步分工,大緻是主機廠搞發動機研究底盤、供應商研究變速器。

大排量發動機、高效聰明的變速器、牛逼的底盤,這三大件成為了區分汽車階級的最大特征,BBA 的高端車們也正是掌握了這一點。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可是看到電動車這邊,發動機和變速器的挑戰沒有了,極低的成本就可以搞到動辄 200kW 以上的電機,從某種角度來說,汽車「動力即地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電動車時代,馬力是廉價的。供應鍊走到今天,整車的 Bom 成本也是透明的。

是以 BBA 堅持高溢價的底氣還有哪些?是生産制造還是底盤調校還是對豪華的了解?

這些都可以統稱為造車經驗,而且非常的寶貴,也正是新勢力們需要積累的。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但是,市場對經驗的感覺往往是極為不敏感的,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做工差,但為什麼 Model 3 還是能成為爆款?因為它便宜啊!大碗啊!

為什麼特斯拉能做到這麼便宜?是高效率。

從福特 T 型車開始,汽車生産制造的目标就是高效率,快速可複制是現代汽車作為成熟工業品的最大特征。為了提高效率,特斯拉在生産制造中引入了很多創新,一體壓鑄、4680 電池和 CTC 一體底盤,個個環節都在降本增效。以至于今年 Q1,特斯拉的毛利率做到了驚人的 32.9%。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也許正如馬斯克所說的:「他是全世界最懂生産制造的人。」

2021 财年,寶馬的毛利率是 17.6%,奔馳是 12.7%。奧迪是 10.7%。雖然都是很高的成績,但毛利率的增長點來自何處?這個我們是要畫個問号的。

以奔馳為例,它的毛利率不是最高,銷量也不是最好、電氣化力度也是最小,可它卻是最賺錢的那一個。奔馳的賺錢密碼是什麼?

2021 年,奔馳的高端車型銷量增長了 30%,每台車的平均售價高達 35.4 萬,而且奔馳在終端的「價格保護」一直都非常嚴格,BBA 三家中奔馳的優惠往往是最小的,也就是說奔馳能比别人賺更多的錢,最大的功勞還是來自于品牌溢價。

可是這種增長是健康的嗎?

為什麼說 BBA 沒有吸引力了?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叫「品牌清零」的概念,越來越多的人買車開始對品牌不再敏感。

2021 年,BBA 在國内豪華車市場接連失守,市場占有率首次跌破 60% 來到 57.1%,勉強把持着中國豪華車市場三雄的位置,與之相對應的是特斯拉和蔚小理的高增長,各自增幅都超過了 100%。尤其是一線城市,大家對于 BBA 的熱情逐漸減淡,人們更願意嘗試新品牌。

雖然新勢力在體量上和 BBA 還有着相當大的差距,但雙方變化趨勢的對比是極為強烈的。

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就猶如逆水行舟,站在原地不動的和跑得慢的都意味着落後,靠品牌溢價混市場的時代終會過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