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能源汽車快速占領市場、滲透思想的時代,今年第一季度,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種變化趨勢比2021年更為明顯。這是大部分合資品牌迫切需要應對的危機:一方面是加快純電動産品的推出,另一方面是穩住既定的傳統燃油車消費人群。

尤其是今年3月的SUV銷量排名,我們會發現前五位置沒有出現合資品牌。抛開晶片、疫情對個别品牌車型的産能影響,這裡還釋放出一個訊号,經濟下行、油價高企正在改變消費者對品牌、産品的評價标準。

單純的品牌偏好已經很難推動消費者作出決策,大衆的幾款SUV跌出銷量榜前十就是如此。同一級别、同等預算之下,消費者開始在産品價值層面投放更多權重。那些本來就擅長下猛料、造高品質車型的品牌,會在下一輪購車需求到來之時,顯現出更強的競争力。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向左規模化,向右精細化

不可否認,電氣化轉型是全球汽車品牌的同一目标,歐美相對激進、日系謹慎前行,但幾乎所有品牌都已經交出了停産燃油車的時間表。落在産品規劃層面,傳統車企對燃油車的開發節奏雖已放緩,但終端市場對燃油車的需求仍然很高。

如何在接下來長達10年的過渡期裡,更好地保住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佔有率,車企自有他們的政策。總的來說就是圍繞「本土化」做産品開發。比如說,大衆、豐田和本田貫徹「雙車戰略」、在主流家用車市場填滿了同質化産品,以量取勝;而福特和通用則把重任交給中國研發中心,打造适合中國市場的新産品。

就20-30萬元的家用SUV市場來看,合資品牌仍牢牢把握。一方面是這個級别的電動SUV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家庭使用者對價格、配置、續航等名額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這個價格段充斥着非常多的合資SUV産品,堪稱嚴重内卷地帶。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我們不妨做個簡單的列舉。豐田在20-30萬元的SUV市場分别有緊湊級的威蘭達、榮放,中型的淩放、陸放、威飒和漢蘭達,一共6款。本田和大衆也是類似。他們通過中國市場的兩個合資廠在同一級别投放大量的相似産品,對内競争、對外也搶市場。

可以了解,豐田和大衆借助TNGA、MQB加快了在中國市場投放新産品的速度和數量,盡可能地以規模分攤成本,對消費者而言卻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們在同一預算區間擁有很多選擇,但這些産品的性能往往高度重疊,除了依靠設計造型大緻區分,三大件、駕駛風格和功能配置方面沒有多少體驗差異。甚至我們還會看到,車型之間模糊的級别定位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内耗。

在這種産品開發模式之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多的是依據品牌喜好,而不是每一款車的獨特價值。但是,産品與品牌之間,到底是互相扶持還是互相消耗?别克用了另一種模式,在20-30萬元市場僅推出3款車型,昂科威S、昂科威Plus和昂科旗,前者分别強調動感和舒适,後者是豪華旗艦。三款車型性格鮮明,差異凸顯,分别面向不同的消費人群。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也許這種精細化的開發模式很難在車型數量、市場銷量上完勝,但是面對愈發注重産品價值的消費者,别克的SUV産品往往能在同級别競争中表現出「人有我優」的自信。

品牌基因決定價值感

相比起豪華品牌,面向家用市場的主流合資并沒有那麼強烈的品牌形象。我們能給BBA分别貼上豪華、操控、科技的标簽,但對于大衆、豐田、本田的産品系列,似乎很難說出各自的明确性格差異。

原因還是在消費者身上。尤其是選購一款家用SUV,消費者希望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獲得盡可能多的功能、盡可能好的性能,這種既要、又要的态度最終讓很多合資車型變得中庸又妥協。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這是品牌基因決定的。大衆、豐田在全球市場都是主流家用車的定位,經濟實用的首要考量;别克比較特殊,它在曆史上是豪華品牌、即便如今在美國也是輕奢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以相對高端的定位與主流家用車競争,自然會有高半級的價值感。

首先是動力,這是别克品牌的傳統優勢項目,但随之也形成過「高油耗」的老舊印象。别克在昂科威S、昂科威PLUS和昂科旗三款車型上提供了1.5T+9AT+48V和2.0T+9AT+48V兩種組合。這兩套動力放在同級别市場裡,具備兩方面的優勢。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第一是參數性能,通用第八代Ecotec技術下的1.5T和2.0T發動機稱得上同排量的天花闆,其中1.5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155千瓦,已然超過了大衆的低功率2.0T發動機,更别提日系品牌在這個級别還采用2.0L/2.5L自吸。至于2.0T的可變缸技術,同樣是家用SUV市場少有的領先技術。

第二是燃油經濟性。家用SUV的消費者非常看重油耗,但不代表他們會願意放棄動力。這就是别克不吝啬的地方。無論是1.5T還是2.0T發動機,當下的通用最新發動機技術都已經做到很不錯的燃油經濟性,加上全系标配的48V輕混将省油和平順做到極緻,消費者不需要再糾結于「魚與熊掌」的問題。即便到了豪華旗艦級别的昂科旗,别克的這套2.0T動力也能遊刃有餘。

别克SUV系列高于同級的另一個價值展現在靜谧性。這是别克品牌的傳統強項,也是它打造高端産品定位的一種重要落點。豪華品牌在靜音方面投放大量的研發技術,因為人們對聲音的敏感度往往會影響他們對座艙舒适性的評價。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别克很早就提出了Quiet-Tuning靜音概念,并在主流家用車型上應用BOSE ANC主動降噪技術,如今昂科威S、昂科威PLUS和昂科旗三款SUV車型已經做到了标配,加上發動機本身的靜音工藝、車身的隔音材質,可以為整個座艙營造出出色的靜谧效果。

靜音技術和材料是看不見的成本投入,這常常會被日系、德系家用SUV妥協掉,使得乘坐體驗大打折扣。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影響因素則是底盤,在20-30萬元的SUV市場,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已經是标準配置了,對于中型及以上SUV,這樣的底盤結構保證了車輛動态表現的基本素質,但這種一視同仁的設定卻很難滿足更高階的使用者。

别克的高價值就展現在這裡。根據不同的産品定位,别克在昂科威S和昂科旗上面采用了更進階的五連杆後獨立懸挂,以應對目标使用者群對操控質感的高要求。加上這3款車型都誕生自上汽通用最新的VIP電子架構,這意味着,高水準的硬體配置預留了足夠的性能更新空間,使用者可以獲得持續疊代的産品體驗。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人群「定制」的價值感差異

合資家用SUV處在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近幾年呈現出持續的消費更新趨勢,既有家庭增購對大7座舒适型産品的需要,也有換購人群對大5座個性化産品的青睐,針對不同群體開發新産品,完全有可能實作 1+1>2的效果。

基于這種思路,我們是否就能了解日系、德系品牌的雙車戰略?我們不妨做個對比,南北大衆在中型SUV市場分别推出的途觀L和探嶽,兩者基于大衆品牌的家族化設計難以形成明顯風格差異,同一價格段兩款車型的差别也僅在舒适性和多媒體配置的此消彼長。是以常常在終端市場出現同級别不同品牌的内鬥。

另一個例子是一汽豐田的榮放和淩放,兩者在尺寸和動力配置幾乎一緻的前提下,以内外飾設計不同和配置高低區分為緊湊型/中型SUV,重疊的定價區間裡,難免發生品牌内部的競争。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但是,這種大量投放新車形成規模的模式,并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價值需求,甚至最終的購買決策還會出現妥協。如此一來,别克SUV家族對消費人群的劃分就有了參考意義。

昂科威S、昂科威PLUS基于同一平台打造,動力組合也有重合的地方,但這兩款車是針對不同人群做的單獨設計研發,包括造型尺寸、底盤懸架、座椅布局和配置選擇,明顯區分出昂科威S的年輕動感形象與昂科威PLUS的家用舒适定位。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具體來看,昂科威S提供了數款帶有運動套件的GS車型,讓其時尚動感的産品設計更加突出,而五連杆的底盤結構也側重于操控性能;而昂科威PLUS則選用了多連杆的底盤,強調舒适性和空間使用率,昂科威PLUS增加的車身長度和軸距,是完全能滿足5座/7座布局的。很顯然,即便這兩款車在定價上有重合的地方,但由于各自的性格和定位非常鮮明,年輕使用者和家庭使用者在它們身上分别獲得了不同的産品價值,不存在内耗。

合資家用SUV“路線”之争:規模化V.S精細化

至于豪華旗艦級别的昂科旗,這款車自上市之初就強調了「入門即高配」的概念,對于它的目标群體而言,豪華質感不應該是随着預算提升而逐漸釋放的,每款配置車型的差異應該是基于不同使用者的出行場景需要。是以,昂科旗在30萬的價格段提供了五連杆、智能四驅、主動降噪、流媒體後視鏡、打孔真皮座椅等一系列豪華配置,與同級别競品擠牙膏式的做法不同,強調了一步到位的豪華。

清晰的産品定位以及對目标人群的「定制化」設計,更能讓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感覺到産品價值。正因如此,我們會發現别克的SUV高配占比是更高的,尤其像昂科旗這樣的旗艦産品,高配貢獻了過半銷量。這是精細化造車理念之下,讓價值感觸動目标群體。

雅斯頓小結

未來數年,傳統燃油車還會有很強的生命力,合資家用SUV也依然有龐大的使用者群。但是從造車模式來看,20-30萬元的合資家用SUV似乎隻有兩種,一種是日系德系的「規模化」,另一種則是别克的「精細化」。價值如何,消費者心中自有答案。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