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仿大癡道人筆意,以古為師的董邦達

大癡道人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他是全真教的道士。後人知道黃公望,大多因為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他的作品有多好,他的成就有多高,從後人反複學習他的風格就能知道。明清兩代畫家以古為師,隻要畫山水一定會臨摹過他的作品。

這幅《山水圖》是清代畫家董邦達的作品,他仿黃公望筆意,描繪出山水幽深、林壑蒼郁之美。畫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兼顧雄秀清新,當得起八字評價“峰巒渾厚,草木華滋”。如果是董邦達原創風格,估計畫不出這種味道。他畫過大量寫生山水,乾隆南巡的時候命他畫江南風景。這樣一位畫家,他在臨仿前輩的時候,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仿大癡道人筆意,以古為師的董邦達

董邦達 山水

董邦達自己的作品具有明顯的正統派樣式,他喜歡學習王原祁的風格,在這幅《山水圖》中可以見到壘石成山的特點。在用筆方面,他喜歡枯筆、濕筆混用。書畫界有個說法,枯要見筆,濕要見形。這句話的意思,毛筆的筆肚飽滿,可以積蓄墨水。墨水少就是枯筆,墨水多就是濕筆。枯筆可以表現出“勢頭”,濕筆可以表現出肌理。

好好體會一下這個說法,看看董邦達到底如何表現。以古為師,并非一天到晚憋在畫室中臨摹古人的作品,更要領會前輩的思想,學習前輩的理念。董邦達仿黃公望筆意,重神韻而後融合個人特點,這才是有意義的臨摹。

仿大癡道人筆意,以古為師的董邦達

董邦達 山水 局部

用好枯筆和濕筆,可以豐富畫面變化。構圖略顯呆闆,全靠筆墨調整,畫中大面積留白顯得有些做作,幸好有了幹濕結合的筆法沖淡了構圖不足。如果董邦達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将會達到濕筆取韻、枯筆取勢的境界。遺憾的是,他被正統派畫風桎梏,影響了他的創造性。

以古為師是學習方法,掌握方法之後,不能過分依賴方法。藝術創作需要膽量,需要新鮮感,董邦達想明白了這一道理,就畫了這幅山水。勾線急速,皴染遲澀,以書入畫,增添文人情趣。

仿大癡道人筆意,以古為師的董邦達

董邦達 山水 局部

如果沒有構圖上的不足,如果用筆更加大膽一點,這幅《山水圖》更像黃公望的風格了。畫中枯筆濕筆,合乎陰陽之道。他已經領悟了黃公望的創作思想,欠缺的就是畫出天然自在之美。

欣賞《山水圖》,觀察董邦達的仿古态度,體會以古為師的創作思想,可以帶來很多收獲。明白山水畫風發展變遷,看懂曆代畫家為了追求筆墨極緻做出的努力。

仿大癡道人筆意,以古為師的董邦達

董邦達 山水 局部

看着好看,包含了很多細節資訊。筆墨、構圖、情趣,缺一不可。盯着畫中的遠山,感受幽深山林散發出的引力,恍惚間不知身在何處,忘記一切煩惱。以古為師,是快速掌握技巧的方法;以古為師,讓董邦達在清代畫壇占有一席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