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仿大痴道人笔意,以古为师的董邦达

大痴道人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他是全真教的道士。后人知道黄公望,大多因为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他的作品有多好,他的成就有多高,从后人反复学习他的风格就能知道。明清两代画家以古为师,只要画山水一定会临摹过他的作品。

这幅《山水图》是清代画家董邦达的作品,他仿黄公望笔意,描绘出山水幽深、林壑苍郁之美。画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兼顾雄秀清新,当得起八字评价“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如果是董邦达原创风格,估计画不出这种味道。他画过大量写生山水,乾隆南巡的时候命他画江南风景。这样一位画家,他在临仿前辈的时候,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感觉。

仿大痴道人笔意,以古为师的董邦达

董邦达 山水

董邦达自己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正统派样式,他喜欢学习王原祁的风格,在这幅《山水图》中可以见到垒石成山的特点。在用笔方面,他喜欢枯笔、湿笔混用。书画界有个说法,枯要见笔,湿要见形。这句话的意思,毛笔的笔肚饱满,可以积蓄墨水。墨水少就是枯笔,墨水多就是湿笔。枯笔可以表现出“势头”,湿笔可以表现出肌理。

好好体会一下这个说法,看看董邦达到底如何表现。以古为师,并非一天到晚憋在画室中临摹古人的作品,更要领会前辈的思想,学习前辈的理念。董邦达仿黄公望笔意,重神韵而后融合个人特点,这才是有意义的临摹。

仿大痴道人笔意,以古为师的董邦达

董邦达 山水 局部

用好枯笔和湿笔,可以丰富画面变化。构图略显呆板,全靠笔墨调整,画中大面积留白显得有些做作,幸好有了干湿结合的笔法冲淡了构图不足。如果董邦达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将会达到湿笔取韵、枯笔取势的境界。遗憾的是,他被正统派画风桎梏,影响了他的创造性。

以古为师是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之后,不能过分依赖方法。艺术创作需要胆量,需要新鲜感,董邦达想明白了这一道理,就画了这幅山水。勾线急速,皴染迟涩,以书入画,增添文人情趣。

仿大痴道人笔意,以古为师的董邦达

董邦达 山水 局部

如果没有构图上的不足,如果用笔更加大胆一点,这幅《山水图》更像黄公望的风格了。画中枯笔湿笔,合乎阴阳之道。他已经领悟了黄公望的创作思想,欠缺的就是画出天然自在之美。

欣赏《山水图》,观察董邦达的仿古态度,体会以古为师的创作思想,可以带来很多收获。明白山水画风发展变迁,看懂历代画家为了追求笔墨极致做出的努力。

仿大痴道人笔意,以古为师的董邦达

董邦达 山水 局部

看着好看,包含了很多细节信息。笔墨、构图、情趣,缺一不可。盯着画中的远山,感受幽深山林散发出的引力,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忘记一切烦恼。以古为师,是快速掌握技巧的方法;以古为师,让董邦达在清代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