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作者:番茄媽

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所有的教育都是空中樓閣。

——虎媽

作者 | 番茄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曾說過:

“親子關系大于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親子關系建立好。”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一生幸福與安全感的源泉,更是教育的前提。

有人把親子關系比作一個情感賬戶,當情感賬戶裡面儲存的愛、陪伴、了解和尊重足夠多的時候,賬戶就會有盈餘,孩子的内心也是富足的;

而當裡面批評、指責、否認和懷疑居多時,賬戶餘額就會減少,甚至呈現虧損狀态。

比如以下這8種常見行為,就在不知不覺間透支了親子賬戶。

控制不住脾氣,經常遷怒于孩子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以前,我家隔壁住着一對母女,聽說男主人早年生意失敗跑了,隻留下她一人帶着女兒生活。

可能是因為命運不順,加上生活擔子重,經常看到她把情緒發洩在5、6歲的女兒身上:

吃飯吃的慢了,大聲吼罵;

衣服穿反了,被訓斥做什麼都不行;

有次因為作業沒做完,被批評了一路……

而小女孩總是低着頭,從不頂嘴,一副安靜乖巧的模樣。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父母經常遷怒于孩子,會讓孩子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父母,招來一頓打罵怒吼。

這樣的孩子,從小内心極度脆弱,父母的存在對他們來說不是溫暖和力量,而是無盡的恐懼。

這讓他們整個童年都是灰暗、無光的,長大後也很容易敏感、情緒化,一生都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

是以,不管生活有多難,父母也請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習慣在孩子開心的時候潑冷水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看過一個綜藝節目,裡面有個5歲的小男孩叫葫蘆娃。

他每次參加比賽都是第一名,可他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表揚過他。

他在節目中低落地說道:“我每次有些厲害的話,媽媽都說我離别人遠着呢。”

當場上嘉賓問他:“沒有得到應有的誇獎,你覺得委屈嗎?”

他忍不住捂着眼睛哭了起來。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賞識。”

不少父母給孩子潑涼水,就是怕孩子滋生自滿的情緒,提醒孩子保持清醒,持續努力。

卻忘了,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親密的人,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誇贊。

經常被父母打擊、潑冷水的孩子,心裡總是傷痕累累,一生都帶着自卑的影子。

好的父母,都很擅長給孩子捧場,經常肯定他的努力,贊賞他的勇氣,欣賞他的态度。

這種發自心底的欣賞,會給孩子的内心注入“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心,讓孩子做事越來越有動力。

經常在孩子面前指責伴侶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知乎上看過一個部落客的故事:

她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失業了,每天都去外面找活幹,最大的愛好就是幹完活和一群工友去喝酒,經常喝到很晚。

為此,她父母三天兩頭吵架,她的記憶中充滿了兩人指責、謾罵和嘶吼的聲音。

每次父母吵完架,第二天,媽媽總是在她面前抱怨、訴苦,說她爸怎麼沒良心,自己真是瞎了眼……

稚嫩的她不懂爸爸做錯了什麼,卻在心裡給父親打下“有罪”“廢物”的印記。

直到後來,她才明白,其實父親并沒有那麼差,她大學的學費是父親打了幾份工,一點一滴攢起來的。

可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她幾乎就沒正眼看過父親,性格也受母親影響,容易怨天尤人,尤其喜歡指責自己的另一半。

其實,在孩子面前嫌棄、指責自己的伴侶,傷害的不止是孩子和另一半的關系。

更對孩子的性格、人際關系處理,尤其是對未來的親密關系建立影響深遠。

婚姻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不可避免有沖突和争吵。

理性地解決問題,對伴侶多一些了解和包容,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對生活滿懷信心和希望。

用權威逼迫孩子聽話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場景: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便動辄威脅逼迫孩子:

“怎麼又在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以後再讓我看到就沒收!

你要是再敢玩遊戲,我就把你的腿打斷!”

可是孩子不是你的下屬,利用父母的權威一味逼迫孩子順從,盡管一時“赢了”孩子,卻會讓孩子内心越發叛逆。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男生在家裡和媽媽因學習發生沖突,母子二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最後,盛怒之下的男孩趁媽媽不注意,從5樓一躍而下,下肢粉碎性骨折,要在輪椅上度過一生。

而媽媽的餘生也充滿了悔恨。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道:

“父母想要赢得對孩子的管教,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和他一邊的,而且無論任何時候,你都是尊重他,了解他的。”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蹲下來,以平等的關系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當一個孩子感覺到流動的愛與了解,自然願意敞開心扉,聽父母的話。

喜歡對孩子冷嘲熱諷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知乎上一位部落客講過自己從小和媽媽相處的瞬間:

她花費半個月編織了一個錢包,媽媽說有那功夫怎麼不用到學習上;

她覺得自己胖,想減肥,媽媽說,就你那長相,減下來還是一樣醜;

她說以後想當主持人,媽媽說,醒醒吧,别做夢了。

漸漸地,她做什麼事都沒有底氣,也徹底關上了跟媽媽的溝通之門。

她其實知道媽媽很愛她,默默為她付出了很多,可是這麼多年,她始終沒辦法像别的女孩一樣,跟媽媽親密無間。

幾米曾說過:孩子甯願被仙人掌刺傷媽,也不願意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言語這東西傷人于無形,父母的嘲諷,看似無意,卻一刀刀紮在了孩子的心上。

實際上,再深情的舐犢之心也需要正确的表達,才能被孩子所接受。

好好說話,對孩子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打擊,多一點溫柔,少一點諷刺,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漠視孩子的隐私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媽媽在家裡安裝了一台攝像頭,通過手機随時監視國小一年級的女兒,比如是否按時看書,坐姿是否端正等等……

攝像頭還有對講功能,家裡會冷不丁傳出媽媽的聲音:“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卡通片!”

真是難以想象,這個時刻活在媽媽監視下,毫無隐私的孩子,内心經曆着怎樣的煎熬?

多少父母覺得,我是你的監護人,你有什麼秘密是我不能知道的?

于是,他們打着“為你好”的旗号,監督孩子的一舉一動;

他們門也不敲,毫不猶豫地闖入孩子的房間;

甚至不經同意就打開孩子的抽屜,肆意翻看他們的隐私……

殊不知這種行為,正在嚴重剝奪着孩子的自尊,侵蝕着孩子的隐私。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難以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沒有安全感,也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幸福。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

隻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持一定的界限,才能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家才能成為溫暖的港灣。

總拿孩子跟别人比較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曾經有節目做過一個街頭采訪,問孩子們:“你最讨厭父母對你說什麼?”

答案五花八門,其中提及頻率最高的,就是拿自己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較:

“你看隔壁小哥哥,跟你同歲,人家成績好,運動也厲害,哪哪都比你強。”

“你和小花一起學的古筝,怎麼人家都考到6級了,你還啥也不是?”

多少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攀比的工具,從孩子的才藝、成績、到将來在哪裡上班,找什麼樣的另一半,都要拿跟别人比一比。

長久以來,“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根毒刺,紮傷了孩子幼小的心,摧毀了他們的自信,也把他們推得越來越遠。

當孩子活成父母的面子,他的裡子也将千瘡百孔。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每一朵花,都會綻放不同的光彩。

父母的終極使命,應該是去接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幫助他以獨有的姿态綻放。

對孩子過度控制

8張漫畫揭露最危險的家庭教育:不想毀掉孩子,這些行為父母請自查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父母:

小時候,孩子上什麼興趣班,平常穿什麼、吃什麼、和誰交朋友都要管;

等孩子長大了,又幫孩子規劃專業、安排工作、篩選結婚對象.....步步緊逼,嚴絲合縫。

這種以愛為名的控制,看似為孩子謀劃深遠,本質不過是強迫孩子去過父母想要他過的生活。

電影《囧媽》中,母親強勢幹涉着兒子伊萬的生活。

明明兒子都40多歲的人了,平常卻連吃幾塊紅燒肉、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都要嚴格按照她的安排來。

這種嚴密控制讓伊萬倍感窒息,并在不經意間把這種親密模式投射到了妻子身上,導緻妻子提出離婚。

最後,崩潰不已的他選擇坐上火車,獨自逃離。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

“兒童長期受父母控制,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後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都更低。”

草木會發芽,孩子會長大,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

真正得體的父母從不過度幹預孩子的人生,而是“我愛你,是以我願意放手,去讓你過你想要的生活。”

作家池莉寫過一段話給孩子:

“我對你的愛,是我生命裡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微笑,每一滴淚水。

如果上帝允許,我隻會更加愛你!”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愛自己的孩子,隻是有時候因為不夠成熟,在教育路上逐漸迷失了。

真正的愛,是深深的了解和接納,是默默的放手與成全。

是孩子在你面前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成功、可以失敗,可以盡情地做自己。

能和孩子建立這樣和諧、愉快、親昵的親子關系,是父母一生的幸運。

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在自省、成長中走向成熟,做孩子人生路上最溫柔、最親密的朋友,陪伴孩子一起前行。

*本文系男孩派原創,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台,4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關注我們。

*本文圖檔部分來源于圖蟲創意。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