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師還是孤兒:那些離網絡越近,離社會越遠的青年們

大師還是孤兒:那些離網絡越近,離社會越遠的青年們

既無專業背景,又無生活經驗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其虛幻的宏大叙事之中,很容易因為其反對正統、藐視權威的天然習性而荒廢學業,淪為自以為是,實際上一無所知的“網絡大明白”。(人民視覺/圖)

網際網路傳播技術及其相關理論突飛猛進的發展,将我們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傳播環境之中。盡管中心依然是中心,但話語權的金字塔上下等級和左右邊界都日益模糊,社交媒體的出現賦予個體前所未有的表達欲望和表達權力,擅長文字表達的成為了自媒體部落客和公衆号寫手,愛好體育的成為了健身部落客和線上教練。

尤其是進入“直播時代”之後,借助視訊這一更淺顯、更直接、更偏重感官刺激的傳播方式,“表演”取代了“表達”成為主要的自我展示方式,天生麗質的成為美妝部落客和顔值主播,天生幽默的成了段子手和搞笑主播,甚至連“能吃”也能混得風生水起。他們借助巨大的流量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頭部主播的收入不亞于一線明星。當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毫無掩飾地告訴記者,自己以後最想從事的職業是“遊戲主播”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網際網路“全民表演時代”已經自上而下,擊穿了整個社會。

在這些“憑本事”吃飯的表演者中,有一類人與衆不同,他們憑借的本事是“思想”,更準确地說,他們希望憑借自認為有價值的思想,在網際網路時代赢得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對他們不甚了解的人,很容易想起前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亞文化群體“民科”。而現在人們已經普遍不再相信“深山有上師,高手在民間”的底層異人神話,因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任何真正有價值的理論和技術,都會被迅速投入市場應用檢驗。

是以,民科普遍從自然科學領域轉向了社會科學領域。尤其是在國際關系學和與之相關的地緣政治學領域,因為其研究方法中變量極多,且受到現實中複雜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外在表征,使得新時代的各路民科認定這一領域不需要專業背景和深厚的學術積澱,而隻需要上帝視角的“觀相”即可得出一衆凡俗難以企及的洞見,是以蜂擁而至,大發神論。

此外,新時代民科格外青睐國際關系學和地緣政治學的另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在于這一領域與自然科學迥然不同的特質——其觀點和理論難以進行自然科學式的檢驗和證僞,一旦種種基于臆想的猜測碰巧被現實的國際政治走向所“印證”,新時代的民科們便備受鼓舞,大吹大擂。

這種臆想和胡言亂語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則,其本質是古老的谶緯學和觀相學。但究其根本,這些新時代的“大師”和舊時代的“民科”在根本動機上還是有所不同。舊時代的民科盡管表面上藐視正統,但在内心渴求的依然是主流的認同和接納,他們的終極目标是戰勝科研院所的看門大爺,獲得一個與權威對話的機會,盡管其理論往往荒誕不經,但其動機卻相對單純。

而新時代的各路大師們則極好地利用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話語賦權和平權浪潮,輕而易舉地獲得了與權威“同台競技”的機會,且巧妙地利用了整個世界範圍内民粹主義浪潮興起的氛圍,利用“網際網路民意”輕易抹平了自己和權威之間的“專業鴻溝”,熟練地使用偷換概念、自我解構、玩梗抖機靈等網際網路話術,在自己的戰場“網際網路”上,輕而易舉地“擊敗”了曾經高高在上的權威。他們沒有登堂入室的理想,是以也沒有仰望權威的卑微和怯懦,反而發揮其信口開河的反智表達優勢。他們的全部理論自信,都來自一個荒謬的現實:“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上,隻要你敢說,就有人敢信。”

在傳統的網際網路畫像中,“大師”往往是舉止刻奇、言談高深莫測的中老年男性。然而現實中,少數成功成為“頂流”的中老年“大師”的背後,卻是千千萬萬的青年甚至少年“大師”,這些既不具備專業學術背景,甚至連基本現實生活常識和經驗也缺少的青少年熱衷于“夜觀天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時代大師”們源自“網際網路基因”中的變現意識,既然吃飯都有人愛看,可以變現,那麼為什麼“思想”就不能變現呢?既然隻要敢說,就有人敢信,那麼“敢于胡說”為什麼就不能成為流量和财富的密碼呢?

去年在一次采訪中,被采訪的未成年人被問及未來的人生規劃時,直言不諱地回答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個吃播,因為既可以盡情享受美食,又可以獲得财富。這些青少年“大師”的思路如出一轍。

既無專業背景,又無生活經驗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其虛幻的宏大叙事之中,很容易因為其反對正統、藐視權威的天然習性而荒廢學業,淪為自以為是,實際上一無所知的“網絡大明白”。同時,這些虛無缥缈的谶緯之語,本質上和現實生活嚴重脫節,那些在網上熱衷“鍵政”的青少年,在現實中卻往往對社會毫無熱心,甚至養成自我封閉,好逸惡勞的惡習,不肯從事實際工作,成為啃老的宅男。多年之後,這些本該成為棟梁的青少年才會意識到,一事無成的自己并不是什麼網絡大師,而是“全民表演時代”的網絡孤兒。

(作者系大學老師、曆史學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劉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