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文\三娘

這個春天,你讀書了嗎?

4月23日,又一年世界讀書日。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被無數資訊裹挾着的人們,已經越來越難得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一本書了。

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影響,這個春天人們有了更多的居家和獨處時間;最近一則名為#讀書讓你狀态變好了嗎#的話題登上了微網誌熱搜,在這一話題下,點贊最高的一則回答來自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當一本紙質書捧在手裡,遠離網絡,電視和手機,整個人變得更平靜了。

一個可見的大趨勢是,相比沉迷手機的碎片化資訊造成的焦慮,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回歸長閱讀來對抗焦慮和不确定性。

在最新公布的2022“多多讀書月”的春日書單中,描繪不确定性風險的《灰犀牛》登上榜單。相比其他的小說和詩歌集錄這樣的貼合情感閱讀預期的作品,這本由全球知名經濟學者撰寫的财經書籍登上榜單,其實還是有一定閱讀門檻的。這也足以證明,看書的人本身就已經具有相當的經濟閱讀認知水準,且希望通過閱讀來對抗對未來的焦慮。

根據《2021多多閱讀報告》的資料來看,社科經管類書籍在大學校園内拼單量增速創下新高;越來越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将“拼書”視為生活習慣,圖書消費使用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同時資料也顯示,2021年,相比第一季,在第二季 “多多讀書月”中95後讀者訂單量同比增長62.5%,00後訂單量同比增長58%。

誰能想到,在書本中尋求慰藉,正在成為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潮流選擇。

01回歸閱讀時代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市場能夠聽見“年輕人已經不讀書了”的聲音。

确實,手機短視訊、手機遊戲正在不斷侵蝕年輕人的注意力。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機構此前的調查統計,當代大學生浏覽短視訊的比例高達83%,其中56%為重度依賴,34%為中度依賴,隻有2%為存在于移動短視訊之外的獨立個體。

但今天看,事情或許正在發生變化。

最近有一則新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相比此前對于熱門新機的追捧,當代年輕人,卻不願意換手機了。

與此同時,在年輕人聚集的微網誌、小紅書,相比此前的“撸新機”,怎麼薅到正品書的羊毛,成為了新的熱門剁手筆記内容。

有部落客在微網誌發帖稱,“多多讀書月什麼時候來!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給我搞快點”;還有部落客急吼吼地說,“pdd趕緊給我搞多多讀書月,我希望你不要不識擡舉”……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關于我在拼嘟嘟花了60買了7本書”,則成為了一位小蕃薯的剁手筆記。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另一位小蕃薯更是給出了一個完全購物指南——“多多讀書月億點點注意事項”。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但剁手經驗,其實隻是這些年輕人們諸多“讀書筆記”的一個小分類。關于讀書,小紅書有219萬+篇讀書筆記。網友“輕舟讀書”,釋出讀書筆記“《山月記》|你明明不甘平庸,卻又不思進取”,獲得8.6萬贊、5.5萬收藏和470個評論。“榛果在讀書”網友釋出讀書筆記“2021年第35本書——自卑與超越”,有4.5萬贊、2.2萬收藏和432個評論。還有一個“briseis讀書”網友,寫的“當讀書部落客半年,我實作了‘紙質書自由’”,也有1.2萬贊、1.1萬收藏和418個評論。

在豆瓣那個聚集了598826名使用者的“買書如山倒 讀書如抽絲”的知名小組裡,一則“關于多多讀書月開啟時間,大膽發言”的文章被頂上熱門,而當讀書月開啟時,文青們也拿出了消費時的“狠勁兒”——“姐妹們,開啦開啦!”而在另一組話題中,一位豆瓣er說,“突然有點期待多多讀書月了!!! 本來隻記得金東二當的,看到組裡去年的文章,好心動啊。”

從微網誌、小紅書到豆瓣,年輕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角落,都開始為書留出一席之地。

讀書被公認是增長知識和閱曆、緩解焦慮迷茫最便捷的途徑,年輕人要多讀書也成為一句網絡流行語時常出現在表情包、日常對話當中。各國為了勸年輕人多讀書絞盡腦汁,例如英國推出地鐵丢書行動,美國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但效果有限。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年輕人多讀書、好讀書呢?

電商平台的嘗試和聚集年輕人的社交平台的分享,或許提供了另一條解題思路——或許采用社交裂變和活動促銷這樣的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提升他們的參與感,才是真正提升年輕人讀書熱情的最好方式。

02改變“讀書無用論”

但事實上,為書買單的年輕人,不止是一二線城市的大學生群體。

在那些主流聚光燈之外的市場,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同樣在發生變化。

此前,“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地區十分盛行。前兩年,有記者就近年來農村地區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提出問題,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對此做出回應。他承認“讀書無用論”的确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大行其道,這是一個客觀而現實的問題,如果家長們認為,讓孩子上學無法讓他們接觸到更好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自然會質疑讀書的成本效益。

确實,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讀書是一項耗費時間和金錢的高投入項目。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曾經的調研顯示,在貴州、四川、山西、河南、雲南等地鄉村學校,超過71%的受訪者表示家庭藏書低于10本,接近20%的孩子家裡一本藏書都沒有。

也正是以,要改變這種錯誤想法,最好的辦法,還是降低讀書的成本門檻。而除了政府部門的努力之外,同樣需要社會力量的接力推動。

從2021年4月上旬起,拼多多就發起了“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首站從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開始,到湖北、新疆,青海、甘肅、貴州、雲南、安徽、江西、湖南等多個省份,持續向當地偏遠地區的中國小生發起“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迄今累計捐贈圖書十餘萬冊。

捐贈隻是一部分,能否用市場化的邏輯真正拆掉閱讀的門檻,才是破除“讀書無用論”的長久解決之道。

而從資料來看,這條路确實走通了。《2021多多閱讀報告》顯示,廣東、山東、河南位列“拼書”訂單量最多地區排名前三甲;而在“拼書”訂單量同比增速最大地區中,遼甯、上海、北京排名前三,西藏、廣西等跻身前十。其中,在兩季“多多讀書月”活動期間,來自農村地區的圖書訂單量、圖書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 154%,來自鄉村中國小的圖書訂單量、圖書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 110%。

宋代黃庭堅曾說:“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對人言語無味。”在倡導“耕讀傳家”的中華文明中,其實對于讀書一直是極為推崇的。

說到底,前些年“讀書無用論”的盛行,本質還是緊缺年代的一種功利性的思維,希望能夠讓前期對孩子的投入實作最快的金錢功利回報;但在今天來看,當閱讀的門檻被不斷降低,更多人擁有了以更普惠、更接近的機會去閱讀書籍,擷取書籍的營養,讀書無用論自然也就沒有市場了。

讀書過春天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作者簡介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在為書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