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文\三娘

这个春天,你读书了吗?

4月23日,又一年世界读书日。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被无数信息裹挟着的人们,已经越来越难得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一本书了。

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这个春天人们有了更多的居家和独处时间;最近一则名为#读书让你状态变好了吗#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在这一话题下,点赞最高的一则回答来自一位年轻的大学生——

当一本纸质书捧在手里,远离网络,电视和手机,整个人变得更平静了。

一个可见的大趋势是,相比沉迷手机的碎片化信息造成的焦虑,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归长阅读来对抗焦虑和不确定性。

在最新公布的2022“多多读书月”的春日书单中,描绘不确定性风险的《灰犀牛》登上榜单。相比其他的小说和诗歌集录这样的贴合情感阅读预期的作品,这本由全球知名经济学者撰写的财经书籍登上榜单,其实还是有一定阅读门槛的。这也足以证明,看书的人本身就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阅读认知水平,且希望通过阅读来对抗对未来的焦虑。

根据《2021多多阅读报告》的数据来看,社科经管类书籍在大学校园内拼单量增速创下新高;越来越多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将“拼书”视为生活习惯,图书消费用户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同时数据也显示,2021年,相比第一季,在第二季 “多多读书月”中95后读者订单量同比增长62.5%,00后订单量同比增长58%。

谁能想到,在书本中寻求慰藉,正在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潮流选择。

01回归阅读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市场能够听见“年轻人已经不读书了”的声音。

确实,手机短视频、手机游戏正在不断侵蚀年轻人的注意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此前的调查统计,当代大学生浏览短视频的比例高达83%,其中56%为重度依赖,34%为中度依赖,只有2%为存在于移动短视频之外的独立个体。

但今天看,事情或许正在发生变化。

最近有一则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相比此前对于热门新机的追捧,当代年轻人,却不愿意换手机了。

与此同时,在年轻人聚集的微博、小红书,相比此前的“撸新机”,怎么薅到正品书的羊毛,成为了新的热门剁手笔记内容。

有博主在微博发帖称,“多多读书月什么时候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给我搞快点”;还有博主急吼吼地说,“pdd赶紧给我搞多多读书月,我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关于我在拼嘟嘟花了60买了7本书”,则成为了一位小红薯的剁手笔记。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另一位小红薯更是给出了一个完全购物指南——“多多读书月亿点点注意事项”。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但剁手经验,其实只是这些年轻人们诸多“读书笔记”的一个小分类。关于读书,小红书有219万+篇读书笔记。网友“轻舟读书”,发布读书笔记“《山月记》|你明明不甘平庸,却又不思进取”,获得8.6万赞、5.5万收藏和470个评论。“榛果在读书”网友发布读书笔记“2021年第35本书——自卑与超越”,有4.5万赞、2.2万收藏和432个评论。还有一个“briseis读书”网友,写的“当读书博主半年,我实现了‘纸质书自由’”,也有1.2万赞、1.1万收藏和418个评论。

在豆瓣那个聚集了598826名用户的“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的知名小组里,一则“关于多多读书月开启时间,大胆发言”的文章被顶上热门,而当读书月开启时,文青们也拿出了消费时的“狠劲儿”——“姐妹们,开啦开啦!”而在另一组话题中,一位豆瓣er说,“突然有点期待多多读书月了!!! 本来只记得金东二当的,看到组里去年的帖子,好心动啊。”

从微博、小红书到豆瓣,年轻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角落,都开始为书留出一席之地。

读书被公认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最便捷的途径,年轻人要多读书也成为一句网络流行语时常出现在表情包、日常对话当中。各国为了劝年轻人多读书绞尽脑汁,例如英国推出地铁丢书行动,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但效果有限。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年轻人多读书、好读书呢?

电商平台的尝试和聚集年轻人的社交平台的分享,或许提供了另一条解题思路——或许采用社交裂变和活动促销这样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才是真正提升年轻人读书热情的最好方式。

02改变“读书无用论”

但事实上,为书买单的年轻人,不止是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群体。

在那些主流聚光灯之外的市场,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同样在发生变化。

此前,“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十分盛行。前两年,有记者就近年来农村地区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提出问题,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对此做出回应。他承认“读书无用论”的确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大行其道,这是一个客观而现实的问题,如果家长们认为,让孩子上学无法让他们接触到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会质疑读书的性价比。

确实,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读书是一项耗费时间和金钱的高投入项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曾经的调研显示,在贵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地乡村学校,超过71%的受访者表示家庭藏书低于10本,接近20%的孩子家里一本藏书都没有。

也正因此,要改变这种错误想法,最好的办法,还是降低读书的成本门槛。而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之外,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接力推动。

从2021年4月上旬起,拼多多就发起了“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首站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始,到湖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安徽、江西、湖南等多个省份,持续向当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迄今累计捐赠图书十余万册。

捐赠只是一部分,能否用市场化的逻辑真正拆掉阅读的门槛,才是破除“读书无用论”的长久解决之道。

而从数据来看,这条路确实走通了。《2021多多阅读报告》显示,广东、山东、河南位列“拼书”订单量最多地区排名前三甲;而在“拼书”订单量同比增速最大地区中,辽宁、上海、北京排名前三,西藏、广西等跻身前十。其中,在两季“多多读书月”活动期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 154%,来自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 110%。

宋代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对人言语无味。”在倡导“耕读传家”的中华文明中,其实对于读书一直是极为推崇的。

说到底,前些年“读书无用论”的盛行,本质还是紧缺年代的一种功利性的思维,希望能够让前期对孩子的投入实现最快的金钱功利回报;但在今天来看,当阅读的门槛被不断降低,更多人拥有了以更普惠、更接近的机会去阅读书籍,获取书籍的营养,读书无用论自然也就没有市场了。

读书过春天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作者简介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为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