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承載着這個國家特有的文化。中國字,象形表意,一字一義,甚至一字多義,這是有趣的地方,也是精巧的地方。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舉“亭”字為例。《說文解字》的解釋:“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本義指的是亭子,供大家駐足休息之用。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北宋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 (局部)

故宮博物院 藏

引申義有“正”的意思。比如亭午,就是正午的意思,中原地區叫晌午。蘇轼四十多歲被貶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純屬虛職。官階低微,前途渺茫。“亭午”一詞就出現在他的詩句中,詩中道:“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睡醒就喝,喝完再睡,一覺睡到了大中午。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觀複博物館 · 貓亭

“亭”字,除了意為“正”,引申義還有“停”的意思。所謂“亭者,停也。”所有名勝古迹中的亭子,肯定不是工匠一拍腦門兒的想當然,一定經過了文人雅士苦心的設計,以及能工巧匠費力的營造。他們想通過這亭子,告訴漫步其間的人:慢下來吧,賞賞美景,歇歇再走也不遲嘛。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閑坐貓亭

唐代才女鮑君徽曾應召入宮,做了唐德宗的女學士,參加過一次在東亭舉辦的皇家戶外宴會。她在《東亭茶宴》中是這樣記述的:“閑朝向曉出簾栊,茗宴東亭四望通。遠眺城池山色裡,俯聆弦管水聲中。”穩坐東亭,四顧眺望,遠處的城池在山色的映襯下飄飄渺渺,近處的宮人彈奏着絲竹管弦,優美的樂聲順着水面飄到耳畔。遠處的山,近處的水,人閑坐亭中,皇家生活的奢靡與惬意躍然紙上。可見,亭子是讓人慢下來的休閑之所。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唐代詩人鮑君徽

是以,下次我們再移步亭中,請稍留步,且徐行。駐足之餘,環顧四周,亭中的風景是最美的。我們可别誤了建造者的良苦用心啊。

一個漢字藏着如此多的深意,反映的正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将漢字镌刻在抱柱上,或懸挂于廟堂中,就有了中國的楹聯。乍看通俗易懂,細品蘊含乾坤。精巧的漢字,組成了精妙的楹聯。

楹聯是最中國的表達,上聯與下聯的意義和諧統一,字數相等,且使用對偶的修辭方法。先不論内容,光看文字,銀鈎鐵畫的筆觸,已令人賞心悅目。再加之朗朗上口的音韻,對偶對仗的字句,更是叫人回味無窮。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上)

觀複博物館·家具館·紅木展廳

觀複博物館紅木展廳,挂着一副醒目的楹聯,這副楹聯被刻在一對清代黑漆描金抱柱上,分列在“寶善堂”牌匾的左右,上書十六個大字:“天水無由風清于古,地山是取氣和若春”。字型樸實秀逸,一氣呵成。内容對仗工整,内含乾坤。上下聯的頭兩個字分别取自《易經》的兩個卦象。

“天水”,六十四卦中的訟卦,是多兇不吉之卦。“天水無由”指的是沒有口舌之辯,也沒有節外生枝。這當然是對日常生活的美好夙願。反過來說,這句話也是對自己,乃至對家人的忠告警醒:生活總難免不了溝溝坎坎,退一步開闊天空,也就“風清于古”了。

“地山”,六十四卦中的謙卦,意思是做人要謙和虛心,内心容得下天地萬物。與人交往,懂得謙遜,這也是上聯中“天水無由”的前提和基礎。

自古至今,我們就有“虛懷若谷”的說法。南宋衛宗武在《賦西軒竹》裡說:“中虛而有容,外直而不倚。”竹子中間的“空”,為的是留有容量,給出吸納和相容萬物的空間。借竹喻人,謙謙君子,有容乃大,心中有天地日月,眼裡有天朗氣清。

一撇一捺、一橫一豎,寫滿了主人的學識修養,以及對修身齊家的體悟。文化的魅力滲透在楹聯之中,一筆一劃間,我們能窺見主人的家學修為,家族的文化底蘊,甚至能看到家國天下。

下一期

我們再來看幾副有趣的楹聯,

有集句的,有拆字的。

讓我們繼續探秘漢字的巧,

楹聯的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