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現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給出了集團的小目标:長安汽車2030年将實作新車銷售550萬輛目标,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将達45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270萬輛,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在2021年長安系中國品牌售出175萬輛,同比增長16.7%的銷量成績後,長安汽車2022年計劃實作總産銷245萬輛,同比增長6.5%;自主品牌産銷185.7萬輛,同比增長5.9%。與此同時,企業還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在2027年實作碳達峰,2045年實作碳中和。

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現場 企業供圖
在為自主品牌立下目标的同時,朱華榮還在大會現場帶來了長安汽車全新電氣化品牌“長安深藍”,該品牌将在2025年之前釋出5款新車;在品牌出海方面,長安汽車将在2025年之前建立2-3個海外制造基地,在歐美等發達市場建構長安汽車總部。
加碼自主品牌,推進新能源戰略,專注使用者服務,走向全球市場。長安汽車将如何開啟160年來的又一新篇章?
細化香格裡拉戰略 穩紮穩打長安深藍啟航
2017年10月,長安汽車集團在“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上正式釋出了“香格裡拉”計劃,朱華榮在現場宣布,集團将在2020年,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并實作全譜系産品的電氣化,累計推出24款全新産品,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實作長安新能源“6543”的市場目标。
在計劃釋出的5年之後,長安汽車再一次給行業交出了一張對于未來的“答卷”。朱華榮在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現場,對品牌未來的走向給出了更多的細節。
宏觀上看,長安汽車将積極響應國家的大政方針,布局綠色生态建設,緻力于在2027年實作碳達峰,2045年實作碳中和。在2025年、2030年企業将實作300萬輛、450萬輛的自主品牌銷量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車分别占比達35%、60%。
為了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長安汽車還推出了長安深藍新能源品牌,作為集團實作“雙碳”目标的先鋒隊。可以說,此次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正是2017年“香格裡拉”計劃在新形式下的延展與更新。據悉,長安汽車将積極與市場接軌,增加與投資人、使用者等相關方的溝通頻次。
如果說“香格裡拉”計劃更偏向于摸索中的前進,此時長安汽車釋出長安深藍品牌,代表着這家穩紮穩打、穩中求變的企業,吹響了全力進軍新時代的号角。
目前,長安汽車集團擁有長安乘用車、長安深藍、阿維塔、歐尚、商用車、凱程等多條戰線,而其中尖兵就是即将與消費者見面的長安深藍。
在長安汽車的規劃中,數字純電長安深藍是品牌煥新的載體,是新技術的應用區,是雙碳戰略的先行者。在品牌規劃方面,長安深藍寓意着探索、生命、科技、未來,對新時代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産品架構、數字生态、智慧服務與低碳生活。
産品方面,長安汽車2025年前将推出30餘款産品,其中長安深藍将有5款車型釋出,2022年将推出代号為C385EV、C673EV兩款車型;與甯德時代、華為聯手打造的阿維塔科技目前規劃了4款整車産品,主要覆寫中高端細分市場;長安UNI系列、長安歐尚均有混合動力車型在今年推出;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打造的國内首款量産氫燃料電池轎車也即将亮相。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過去幾年長安汽車在新能源産品上的動作一直不多,外界對于企業的新能源戰略也充滿好奇。如今,長安汽車不僅帶來了全新新能源品牌,還在既有品牌下進行了混動、純電、氫能源的多元布局,覆寫了微型車到高端車,讓行業看到了百年企業的穩中求進。
技術上,長安汽車也有頗多建樹。如新一代內建電驅、800V高壓快充平台、1000km續航裡程、內建化的底盤,甚至是固态/半固态電池的研發與産業化,都讓人驚喜。
據了解,長安汽車MPA、EPA、CHN三大架構已經落地,SDA正在研發。企業已打造了新一代深度內建電驅,突破功率半導體開發及應用技術,800V高壓快充平台、油冷電機等技術也即将完成突破。在新技術下,可幫助使用者實作充電5分鐘,續航150-200km的補能效率,同時車輛最大續航可達1000km。
在電池底盤一體化內建設計、七合一電驅、七合一整車域控制器系統下,有效降低了整車重量與成本,量産用固态、半固态電池,則走上電池技術革命的前沿。
在氫能源領域,長安汽車也已建立健全覆寫“零部件-系統-整車”的氫能研發制造和測試體系,着力打造“零污染、低氫耗、高效能、高安全”的燃料電池技術及産品。
在過去幾年,長安汽車通過UNI序列、CS序列等爆款産品,赢得了市場,成為了中國自主品牌銷量中的領軍企業,旗下CS75車型更是長期名列細分市場銷冠。如今,無論是日臻成熟的UNI-T、UNI-K,還是初露鋒芒的UNI-V,都赢得了使用者的一緻好評,産品訂單火熱,遠超目前工廠産能,或許随着産能爬坡,海量訂單情況會有所緩解。
成功的品牌建設與産品打造,背後是企業長期堅持腳踏實地、風格穩健的結果。
在其他企業大手筆高調出海收購企業、重金在市場上“挖人”、為了晶片供應困難導緻傳遞延期大倒苦水之時,長安卻隻是悶頭研發,提升産品品質與使用者服務,身體力行地實作科技長安四個簡單卻厚重的字。
聚焦綠色、科技、使用者服務生态建構 企業将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
除了在新能源的品牌、産品、技術布局外,長安汽車還在着手構築一套以“綠色”、“科技”、“使用者服務”為核心的生态環,以此更好地貫徹企業責任、掌握核心技術,實作産業鍊的自主可控。
如上文所講,長安汽車緻力于在2045年實作碳中和,對于環保、綠色生态有着長遠的規劃。在“雙碳”理念指導下,企業嘗試與合作夥伴共同向綠色能源生态、綠色服務生态、綠色供應鍊生态轉型。
綠色能源生态方面,長安汽車嘗試與上遊原材料,到中遊動力電池制造,再到下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電池全産業鍊合作夥伴,建立責任明确、綠色環保的綠色電池生态。
目前,大陸新能源汽車使用綠電即可再生能源電的比例還不算高,長安汽車将攜手國家電網、奧動等戰略合作夥伴,圍繞使用者補能痛點,開發行業領先的快充及換電技術,試點光儲充一體的補能中心,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綠色補能服務生态。
在生産制造方面,長安汽車也在協同上下遊供應鍊夥伴向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體系轉變,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物流及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包裝循環利用等。企業預計到2025年實作單車制造碳排放強度下降30%。
科技生态方面,長安汽車在加速推進北鬥天樞-智能化戰略落地。目前,企業正計劃設立獨立的科技公司,優化組織和人才機制,建構市場化的科技創新主體。
自主可控的供應鍊對于企業來說很重要,對于國家來說也有戰略意義。長安汽車将目光放在了“卡脖子”的晶片技術上,科技公司将以新汽車為牽引,尤其着眼于晶片、核心算法等關鍵技術,打造“芯器核圖雲網天”的硬核、高端産業鍊叢集,掌握自主可控的全棧式智能化能力,培育科技新實力,塑造長安汽車科技新形象。
目前,企業已經與華為、騰訊、博世、大陸、中軟國際等全球優秀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在新時代下,汽車行業的競争愈發激烈、殘酷。朱華榮表示,過去一年,傳統燃油車市場共有85個品牌,月銷量千台以下的品牌有34個,有9個品牌消亡。預計未來3-5年,80%的品牌将面臨關停并轉。中國品牌隻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加速轉型,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生存和發展。
在這樣的壓力下,長安汽車除了在産品、技術、企業責任上下功夫,更要在變革中将使用者放在首位。朱華榮直言,企業要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他為長安汽車提出了“實作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服務車到服務人、從合同紐帶到情感紐帶”的三級進階。
如誠信服務五大承諾、全天候24小時服務、建構客戶體驗标準業務體系、加強使用者互動,形成生态圈的建設。
在長安汽車的服務中,安心是基礎。為此,企業2021年提出了:價格透明、拒絕捆綁;傳遞快捷、超期補償;一次修好、放心備件;及時響應、熱情接待、服務周到;安心出行、快速救援等五大承諾。同時,企業也提供了電話号碼為951999的24小時使用者服務。
同時,長安汽車嘗試與使用者建立“紐帶”。在建構客戶體驗标準業務體系與CA-NPS名額體系的同時,開展了諸如長安OpenDay、SueprDay等系列使用者體驗活動,每月開展會員日活動,截至2021年2月,企業會員規模已達2456.97萬人。并通過權益産品、公益活動等“車+生活”内容增強使用者黏性。
小結:長安汽車作為有擔當的企業,在此時釋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正呈現了其穩健、不浮誇的作風。
除了國内的布局,企業還将視線投到了海外。朱華榮強調,全球汽車市場除了中國,還有2/3的體量在海外,要成為國際品牌,企業需要“出海”。根據計劃,長安汽車将在2025年之前建立2-3個海外制造基地,在歐美等發達市場建構長安汽車總部。
UNI、CS系列的成功已經打響了第一炮,傳統企業将如何在新時代轉型,科技長安的電氣化将如何高歌猛進,值得期待。
文/白昊天
編輯 宋钰婷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