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外科學家用“隐形”原子,開辟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檢驗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與澳洲、加拿大科學家,合作實作了“隐形”原子幻零波長精密計算,開辟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檢驗的新方法。

量子電動力學(QED)是描述粒子間電磁互相作用的基本實體理論,是支撐現代實體學發展的基石。對QED理論的嚴格檢驗,有助于确定基本實體常數、探究原子核相關性質、以及探索超越标準模型以外的新實體。是以,自QED理論提出近80年以來,人們對QED理論的檢驗從未間斷。迄今QED理論檢驗的方法有電子反常磁矩的精确确定,但較少有電子原子分子精密譜的研究。

此次,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的原子分子外場理論組研究員唐麗豔、副研究員張永慧等與澳洲國立大學、加拿大溫莎大學合作,實作了氦原子413nm(納米)幻零波長的精确計算和精密測量,開辟了“隐形”原子幻零波長精密測量檢驗QED理論的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中外科學家用“隐形”原子,開辟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檢驗新方法

圖檔來自《科學》(Science)

不同于檢驗QED理論的傳統能譜測量方法,此次研究采用“隐形”原子的幻零波長對QED進行檢驗。幻零波長指當雷射波長調制到特定的頻率時,原子單個能态的斯塔克頻移為零,原子在雷射場中就如隐形一般。

前述中外團隊通過改變磁阱中氦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空間振蕩頻率,來測量光學偶極勢的新方法,同時結合高精度原子結構理論計算,實作了在三百萬分之一水準上對QED理論的新檢驗。澳洲國立大學K.Baldwin實驗組完成了幻零波長實驗測量工作,中科院精密測量院團隊和溫莎大學教授G.W.F.Drake負責理論計算工作。

中外科學家用“隐形”原子,開辟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檢驗新方法

實驗方案,圖檔來自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利用幻零波長檢驗原子QED理論的方案,最早由唐麗豔和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J.Mitroy教授在2013年從理論方面提出。2015年,澳洲國立大學K.Baldwin實驗小組與理論團隊合作實作了氦原子幻零波長5ppm(ppm為10的負六次方,即百萬分之一)精度下的實驗測量。當時的實驗測量與理論預言之間存在134ppm差異。為了揭示這一差異,理論團隊自主發展了系列高精度的原子結構計算方法,實作了精度為0.1ppm水準的理論預言,為新一輪國際合作起到推進作用。

自2019年,理論與實驗團隊再度合作。此次,研究人員利用最靈敏的測量光偶極勢的方法識别出隻有10的負35次方焦耳(J)的峰值勢能,實作了“隐形”氦原子幻零波長精度高達0.35ppm的實驗測定,測量精度較2015年實驗提高20倍。同時,理論上精确計算了延遲效應和磁化率對幻零波長的修正,精度達10ppb(ppb為10的負9次方,即十億分之一)水準。通過實驗測量與理論計算相比較,證明幻零波長對QED修正和延遲效應的敏感性,印證了唐麗豔和J.Mitroy提出的理論預言。

中外科學家用“隐形”原子,開辟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檢驗新方法

實驗不确定度與理論計算誤差的對比,以及理論計算中各項修正的貢獻,圖檔來自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未來,前述實驗測量精度有望提高一個數量級,達到30ppb水準。在此精度下,一方面可以拓寬人們對于QED理論的認知,另一方面可能探測到原子核的相關效應,為從“隐形”原子角度探究核結構性質開辟了新的研究視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