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的寶寶都會有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是真的嗎?

寶寶從兩個月開始,大便經常帶出血點或者血絲,時多時少,經常還能發現黏液。去醫院檢查大便,提示有白細胞、紅細胞,潛血實驗陽性,加上孩子大便有黏液,就開始口服抗生素治療。一周之後好轉的情況還是不明顯。

醫生結合寶寶的表現,說最可能的就是過敏了,并且是在嬰兒中常見的,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了。

那為什麼還診斷為過敏呢?

醫生說的這個病是啥?

什麼是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

這個疾病是在1982年首次提出來的,之前稱為變态反應性或嗜酸性粒細胞性直腸結腸炎或“蛋白不耐受”,是健康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内的孩子)直腸出血(大便帶血)的最常見原因。

是由一種或多種食物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牛奶蛋白和雞蛋、大豆蛋白是最常見的觸發因素。雖然是過敏,但是和免疫球蛋白E無關,主要作用于遠端結腸,導緻發炎,出現大便帶血、有黏液。

這個病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多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個月内出現,到1歲後大多就沒有問題了。

這個病有什麼表現呢?

這個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多數孩子隻有大便帶血或者黏液的問題,其他方面沒有問題。也就是說健康的孩子,出現大便帶血,是最主要的表現。

1、該病發病年齡:多在生後數月内出現,1月齡比較常見,但是最早的,生後1周(就是生後7天)就會出現,晚的在3歲才出現。

2、大部分孩子的生長不受影響,但是體重增長可能會慢些,有些研究發現15.6%的孩子出現體重不增表現

3、有研究發現患有該病的孩子,18%有嘔吐表現,5%有腹脹表現。但嘔吐雖然有,但和正常孩子沒有明顯差別。相比正常孩子,這些寶寶可能更容易激惹、惡心幹嘔、拒絕進食。

4、目前多數文獻認為該病更容易發生在純母乳喂養的孩子中,60%的在母乳喂養中出現,但是這個和種族有關,不同種族不同。但是有研究發現,在生後前2-4個月,使用配方奶喂養的更多,母乳喂養的次之,而奶粉和母乳混合喂養的最少。

5、該病是自限性疾病,部分兒童在6月齡會消失,大多數兒童,在1歲左右會消失,很少有孩子在3歲後還不恢複

寶媽在發現寶寶有異常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雖然有時候确實是花錢買放心,但是也一定不要輕視!

17%的寶寶都會有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是真的嗎?
17%的寶寶都會有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是真的嗎?
17%的寶寶都會有食物蛋白誘導的過敏性直腸結腸炎?是真的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