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在北京觀複博物館的展出文物中,有一件由漢白玉制成、通體為白色、刻功精美的玉蟬,但這枚玉蟬并非是精美的擺件,而是在葬禮中被放在逝者口中的玉琀。

古代妃子在下葬之前,不僅口中要放置玉琀,還要用玉器堵住肛門,而且其他九竅都要用玉石堵住。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保住逝者死後的尊嚴,防止死後屍體腐爛産生的屍液流出。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古人的智慧

人的一生,如同僚物一樣,都是有始有終的。《荀子·禮論》中道:“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意思是要把死人當作活人一樣侍奉,要将逝者當作還活着一樣對待,這就是有始有終。所謂“事死如生”就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對逝者的緬懷。

在封建統治之中,身份地位就意味着等級階層。平民百姓命如草芥,即使是去世了,也很難有聲勢浩大的葬禮。但是皇室帝王則不一樣,帝王象征着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生前享受的榮華富貴,自然也會想要帶到死後的另一個世界。

皇家帝陵之中,并非隻有皇帝一人,還包含了皇後陵和妃陵。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炎熱的天氣,再加上地宮之内的蛇蟲鼠蟻,都會加劇遺體的腐爛,不僅會讓逝者原本的樣貌變得面目全非,甚至在腐爛的過程中,棺椁内會源源不斷的從屍身上流出屍液。這對于極為注重顔面的皇家來說,定是要極力避免的。

并且,古人認為生死輪回,魂歸于天、魄歸于地。死是生命的另一個輪回,在另一個世界也要像生前一樣的生活,在讓魂能夠升天的同時,也要注重形魄的保護。是以,處于權力巅峰的帝王皇家,格外重視葬禮的禮儀與屍體的儲存。

是以,關于屍體的存放問題,古人想出了很多的辦法。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首先,要清洗遺體。古人常用酒一類的液體,對遺體進行清洗,不僅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不緻于有腐臭味,還可以延緩屍體的腐爛。

馬王堆一号漢墓之中,曾在棺液之中檢測到乙醇和乙酸。《周禮注疏》中也有記載:“王崩大肆,以秬”,指出王侯死後,要用黍酒進行清洗。這證明古人常使用特殊液體對遺體進行儲存。

其次,使用物體堵住遺體的九竅。古人認為玉石具有防腐的功能,不僅有專門為了儲存屍體所制作的玉衣,還有上文所提到的九竅塞。《周禮》中記載:“璧琮以斂屍”,就是指在死者的口中、身上覆寫玉石片。《抱樸子》中也有記載:“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九竅塞較為常見,九竅塞一般是指眼蓋、耳塞、鼻塞、玉口琀、玉肛塞和玉陰罩。九竅塞的目的,其一是為了防止體内的“精氣”逸出,以保證屍身之不朽,其二是古代皇室葬禮一般停靈祭奠時間較長,為了防止屍體放置時間過長,腐爛之後屍液滲出,損害皇室尊嚴。

在九竅塞中,最為重要的是玉琀,一般會制作為蟬的樣式,“蓋蟬之幼蟲,入土為蛹,出土後,仍變為蟬。”即希望死者的靈魂能夠脫離死去的肉體,希望死者能如蟬蛻一般再生,表達了古人對新生的渴望。

最後,将屍體放入多層厚重的棺椁之中,起到密封的效果。在古代,天子使用四重棺椁,上公、侯伯子男依次遞減,一般來說,地位越高,停靈祭奠的時間越長,是以,使用厚重的棺椁,可以隔絕屍體腐爛的氣味。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同時,還會使用楠木、松木等本身帶有香氣的木材,起到隔離氣味的作用。

防腐的秘籍

除了上述用玉石進行防腐的方法之外,大陸古代還有很多用來給屍體防腐的方法,不僅是大陸,曆史上其他國家也有對屍體防腐的文化。

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是政教合一,國家的國王同時也會兼任大主教的身份,這些國王死後會藏于教堂下面的墓室,中世紀時人們認為那是最接近上帝的地方。

但是教堂空間有限,為防止屍臭的蔓延,往往會在逝者死後用硫磺和大蒜熏,防止魔鬼、吸血鬼和僵屍的觊觎,再将聖器鑲嵌在棺内,對屍體進行庇佑,将屍體放在由整塊石頭雕琢、隻有蓋子是活動的石棺内,用香樟葉、常青藤等覆寫在屍體的身上,最後蓋棺後封死石棺的縫隙,保持石棺的密封,防止氣味的溢出。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在大陸,孝莊太後的遺體也被安置在石棺内,即使是停靈三十七年,也沒有屍臭擴散。

在古埃及,人們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防腐技術,就是将屍體制作成為幹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木乃伊。其主要的原理就是給屍體制造一個細菌無法生存的環境。

首先,古埃及人會将屍體中最具有水分的部位——内髒和大腦,一一摘除,清空腹腔和頭部的液體,放入防腐的幹料。

在對皮膚進行脫水處理,将屍體在堿中浸泡一個多月,使其徹底變幹。最後再使用亞麻布包裹,即透氣又不容易接觸外界的細菌,對屍體進行了很好的保護。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在大陸,也有對屍體進行處理之後,使用多層紡織品裹纏屍體防腐的例子,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女屍,全身裹着各式衣物共二十層,從頭到腳橫系絲帶九道,臉部還覆寫着面罩,出土時千年不腐,栩栩如生。

西漢劉勝墓裡也曾出土過一件用來保持屍體不腐的金縷玉衣,但可惜的是,金縷玉衣并沒有保護屍體不被腐朽。

還有一些十分常見的方法,如公元一世紀,蒙古茲人、吉爾吉斯人将屍體用蘆葦包裹起來,挂在樹上或支架上風幹後,再裝進棺材裡。

非洲新幾内亞人曾經将屍體用棕榈葉包裹,放在屍台上用小火烤,以達到加速屍體水分的蒸發的作用。還有在屍體上塗抹蠟或者蜂蜜用來延緩屍體腐爛的方法。

古代嫔妃陪葬為何要堵上肛門?并非古人迷信,而是有大道理

也有一些并非人工處理,而是自然因素導緻的屍體不腐。如在1991年,阿爾卑斯山區發現了一具冰人,經放射性同位素檢測可以知道,這具冰人來自5300年前,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古老的古屍。他的内髒、皮膚,甚至眼球都十分完整。

在大陸古代,也有放置冰塊用以防腐的方法,但由于受到技術的限制,隻能依靠天氣制冰和儲藏,是以冰塊防腐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總結

古人雖然受到技術的限制,但卻擁有很多超越時代的智慧。随着時代的進步,對屍體的防腐也達到了更高的水準,但人們也更多地選擇了更為簡便文明的方式,通過火葬等方式,妥善地處理遺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