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作者:富書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者:楊梓瑜(富書作者)

知乎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提問:人可以完全不社交嗎?一個人長期不社交會怎樣?

問題雖短,但背後透露出來的,卻是人們對社交深深的憂慮和恐懼。

相信許多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别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時,雖然内心極不情願,但為了保持良好的交情,答應了;

在某些事情上我們被人傷害,雖然心裡感到氣憤或委屈,但為了不傷和氣,咬咬牙也忍了;

對于同僚朋友隔三差五的人際邀約,雖然覺得百般無聊浪費時間,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最後也陪了。

面對這些讓人糟心的人際交往,恐懼、回避都不是辦法。

餘華說:“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在複雜的人際關系中,隻要把握好這3把金鑰匙,人際交往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會拒絕:不為别人的事勞心傷神

記得有本書,叫做《這些年我們吃的虧,都是因為不懂拒絕》。

中國,曆來就是禮儀之邦,講究人情世故。

為此,太多的人礙于關系、情面、不好意思,對别人提出的要求不懂拒絕,不僅給自己帶來煩惱,甚至造成比較嚴重的身心傷害。

媒體曾報道過一位退休教師的故事,他叫李中随,來自山東臨沂。

2017年,李老師剛退休,他曾經教過的一個女學生禹某找到他,訴說自己兒子在國外上學遇到了難處,請他幫忙做擔保進行貸款。

李老師為人善良,對學生的請求沒有拒絕。他先是以自己的名義幫禹某向借貸公司貸款14萬元,後又為其作保,向同村老友李德富借了4萬元。

突然有一天,李老師開始頻繁地接到催款電話,他才知道禹某并未按時還款。

他多次聯系禹某,禹某都敷衍過去。再後來,禹某幹脆将他的微信拉黑,電話也再沒接過。

由于禹某聯系不上,借貸公司和李德富便将李老師告上了法庭。

法院判決後,李老師的退休工資卡被當機了。無奈之下,他隻能出去四處打零工掙錢還債。

這些年裡,他壘過石壩,撿過洋芋,還給人裝卸過貨物。因為年紀大,隻能勉強做些體力活。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18萬元貸款終于還清。

貸款還完那天,李老師大哭了一場。

60歲的李老師,本可以過上平靜、幸福的退休生活,然而,他卻為自己的不懂拒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他的善良之舉,卻未必得到對方的感恩,因為直到貸款還完,禹某也未曾出現過。

一個人不懂拒絕,付出再多,在别人眼裡都是廉價的。

韓愈是唐代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久負盛名。

一個名為廣宣的和尚,也擅長寫詩,他經常奔走于權貴和名人之間,還與不少詩人有唱和之作。

廣宣多次上門求詩。但韓愈不喜歡他,視其為沽名釣譽之徒,不願受其幹擾,于是便寫了一首名為《廣宣上人頻見過》的七言律詩委婉拒絕。

詩中以自謙的态度,說自己多年學習聖人之道卻收獲不大,也暗指廣宣多年學習佛法卻熱衷于交際,表明雙方立場不同,不宜多交往。

拒絕,是向人亮明底線和态度,以取得别人的了解和尊重。

很喜歡《人民日報》的一句話: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直接拒絕,做不到的事不用太勉強,不喜歡的話可以裝沒聽見。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讨好别人的,而是善待自己。”

餘生,要會拒絕,對不想做的事情直接說“NO”,不為别人的事勞心傷神。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敢翻臉:不為傷己的事委曲求全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知禮儀,懂進退。

可事實證明,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我們似乎更多的時候都在退。

适時地退讓,會讓我們的路更加寬廣;而一味地退讓,隻會窮途末路,把自己逼到懸崖邊上。

閨蜜的妹妹小林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女孩,碩士學曆,畢業後入職了一家半國企性質的公司。

這家公司待遇還行,就是“關系戶”不少。

小林是正兒八經通過幾輪考試入職的,沒什麼背景。但她是這個公司高學曆員工之一,是以剛入職時,上司、同僚對她還算客氣。

随着時間的推移,同僚看她溫柔、好說話,對她就沒那麼客氣了。

上司看她任勞任怨,常給她布置職責以外的工作;一些跟她平級的同僚,也會對她頤指氣使,讓她做這做那;甚至連手下新來的實習生,小林也安排不動,上班偷懶摸魚。

公司裡,幹活的永遠隻有那麼幾個人,包括小林。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小林的狀态越來越糟糕。因為經常加班,身體得不到好的休息,心态也越發焦慮。

一天,上司又安排小林去寫不屬于她工作職責的推文,她忍無可忍道:

“上司,我的崗位職責是營運,像寫推文這種事應該是新媒體小編的工作。如果你讓我寫也可以,我要求漲工資,要求不高,把小編那份工資的一半給我就行。”

上司聽後讪笑兩下,說算了算了,回頭就去找新媒體的同僚了。

回到辦公室,看見那個實習生又在玩手機,自己交代的工作一點沒動。

小林把本子一摔,指着關系戶實習生的鼻子說:

“還有你,能幹就幹,不能幹趕緊辭職。我手下不養閑人!”

發了一通脾氣之後,小林本以為自己的工作可能會黃了,沒想到,不僅沒人為難自己,反而大家對她都客客氣氣了。

敢翻臉,是在明确告訴對方,我客氣,并不代表我傻氣。

曾有網友發文稱,她父親是做體力活的,微信步數一直在家庭群中位居榜首。有親戚調侃她父親是不是把手機綁狗腿上了,女孩很氣憤。

為了給父親讨回公道,于是在群裡怒斥了幾個長輩親戚。最終,她被移出了群聊。

有網友認為,是女生太敏感了。我倒是認為,女生做得很對,一味地忍讓隻會招緻更過分的嘲笑。

沒有邊界的心軟,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地退讓,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毛姆說:“心軟和不好意思,隻會殺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無情,才是生存利器。”

記住,從今天開始,不要害怕得罪人,該翻臉時就翻臉,别再為傷害自己的事委曲求全。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能屏蔽:不為無益的事消耗自己

美國作家馬德琳·恩格爾說過:

“人之是以為人,就在于選擇的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海量資訊鋪天蓋地,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

《道德經》寫道:“少則得,多則惑。”

那些無用資訊不會自動讓路,想要保持專注,唯有主動屏蔽。

音樂創作人李健從不用智能手機,也沒有微信。

他說智能化帶給他更多的是幹擾。

之前習慣不停地刷各種資訊,看别人吃了什麼,自拍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後來發現這些資訊對他來說沒有多大用處,反而會影響創作的專注,是以就全部屏蔽掉了。

當你主動過濾掉無用資訊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中生代女演員許晴在2017年連續參加兩季《花兒與少年》真人秀節目後,曾遭網友嚴重謾罵,說她扮嫩、公主病。

許晴在參加《金星秀》時金星也描述道:“當時許晴的微網誌,比如一天有十萬條評論,80%都是罵她的,但她也不關閉評論。”

許晴說,她特别會自我屏蔽,屏蔽掉她不想看的東西和她認為不值得去浪費時間的事。

如今多年過去,當年真人秀被删減的一些視訊流出,人們才發現原來許晴不是大家認為的那樣。

但無論如何,不被流言和情緒影響的許晴,依舊活得陽光、快樂,像個真正的公主。

能夠自我屏蔽負面資訊、拒絕負能量的人,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裡活出真我。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有一段時間被各種社會輿論所包圍。

有人對他的作品評頭論足,有人對他的寫作風格不敢苟同,還有人甚至開始預測他的未來發展趨勢。

而莫言在忙完該忙的“應酬”後,選擇了銷聲匿迹。

時隔八年,莫言帶着他的新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回歸人們的視野,用12個全新的故事打破了莫言江郎才盡的傳聞。

莫言不受外界聲音的影響,安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才有了新的突破。

真正的強者,從來都不會活在别人嘴裡,而是一直努力在自己的世界。

叔本華曾說:“人性一個最特别的弱點,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而實際上,自己活得如何,與别人一點關系都沒有。

懂得抛開一切無用的人和事,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該做的事,才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人生苦短,來日不長,學會屏蔽,不再為無益的事消耗自己。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人際關系的3把金鑰匙:會拒絕,敢翻臉,能屏蔽

亞裡士多德說過:“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社會群體彼此間的分工與合作。

想要完全脫離社交而獨立存在是不太可能的。

雖然不能隔絕,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人際交往。

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了取悅自己,好好走完這一過程,與其恐懼回避,不如勇敢面對。

餘生,願我們都能:

會拒絕,不為别人的事勞心傷神,讓自己過得從容自在;

敢翻臉,不為傷己的事委曲求全,讓自己活得通透自信;

能屏蔽,不為無益的事消耗自己,讓自己過得充實精彩。

願你在人際交往中,能把握好這3把金鑰匙,能輕松駕馭各種人際關系。

作者簡介:楊梓瑜,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