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作者:二林禹所

李健在《聲生不息》港樂季引言篇中說:

“港樂最早從事詞曲創作,像黃霑、顧家輝這些人都是真正的文人,我覺得甚至他們跟金庸是一個水準的人。很多歌詞其實都是一種介于古體詩跟現代詩中間的一個過渡階段,這樣的歌是非常難寫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夠寫到這樣一個水準。”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是一個優秀的詞曲創作人,由他來評價香港音樂歌詞的文學性顯得更有分量。新聞的用語還特别形象誇張。

“李健的欽佩之情溢于言表,這也和李健一直倡導的好歌詞應具有文學性,是一脈相承的。”

不過談到李健的音樂創作理念一脈相承,這一點與他寫歌詞的要求相通。李健歌曲的文學性也很強,在歌曲的文學性方面,他應該琢磨了很長時間,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談到歌曲的文學性,當然離不開讀書。李健看書多,喜歡給人介紹書籍,呼籲他的聽友能夠多看書,大家共同進步。

是以經過李健推薦的書能在當當網上大賣一波。但是仔細看他推薦的書籍,以及他無意之間提及的很多文學話題話題,他讀書是以如何提高自己的詞曲創作能力為核心的。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簡單的說人讀書後應該獲得點什麼,李健聰明的選擇了合适自己讀的書籍,琢磨作家的用詞用語,因為他也是寫詞的人,這是他的專業。

是以并不是每一個人讀了他推薦的書就能獲得自己的專業方面提升的。人應該讀書,但是讀什麼書,怎麼讀是一個學問,跟每一個人的專業選擇有關系。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全世界每年都在出版各個門類各個學科的書,滿屋子都是書的圖書館,如果都要看,怎麼看得過來?針對自己的專業選書就顯得重要。

當然不排除無聊漫無目的地看書,就是興趣打發時間。有的牛人最後把讀書變成了自己的行業,比如說擁有一個讀書節目,能通過讀書獲得這麼專業的位置也不錯。可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做到這麼程度的。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是歌手,是詞曲創作人,他喜歡看書,看的書也多,但依然是有選擇的,那麼李健的文學選擇在什麼方向呢?

有個節目可以窺探到一些他的想法。李健在人民網與盛可以對談《大咖有話說》的文化節目中提到了自己的讀書感受。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在談論自己讀書的時候選擇用詞比較好的書,更關注語言的變化與選擇,是以詩歌就顯得關鍵。因為詩歌用了最少的詞語,說出包含巨大資訊量的東西,與歌詞創作是一個道理。為什麼老一輩的香港歌詞創作者能寫出好歌。他們那一代人的古文功底比較好。

古文學起來晦澀,但不能否認地區能用最少的話來表達最多的意思。

早期李健關注優美華麗的詞語,注重語言的變化,是以在他的歌曲用詞濃郁,大量風景描述,他營造出的美景可能比這個風景自身更美麗,年紀大了還繼續這麼寫歌曲就有點做作,缺乏天然去雕飾的清新。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關注如何精煉詞語,而很多優秀作家到達一定高度也是這麼做的,比如說與李健對談的盛可以、李健的朋友餘華。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高度贊揚餘華新作就是因為他欣賞餘華作品中的精煉,雖然新作不如早期作品出名。

盛可以談到自己寫作的過程,也在逐漸再砍掉一些多餘的話,本來可能寫了十多萬字,最終把文章砍到了五萬字左右,要保留文字的精髓,優秀的人想法都差不多。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李健寫歌詞注重傳世,他的歌詞中不太會出現時代特征比較明顯的東西。比如說電視、電話、電腦、電子遊戲。這些東西都有可能被時代淘汰。歌曲要傳世特定時代的烙印就不能太強。

因為時代的變化。這些東西有可能會随着時代的變化,消失。或許十年過後,二十年過後,大家已經不用電視機了,電腦看起來也會落伍。

比如說早年有BB機,是情侶之間聯系最重要的一個電子産品,但是到現在歌頌愛情的歌曲中要是還在使用BBC就顯得過于陳舊,這些物件是用于懷舊的。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但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比如說黎明、月亮、太陽、植物、大自然,是以李健的歌曲創作之中非常注意物件的選擇,不會有太時髦的東西出現在歌曲。他會寫可能在世上存在上千年的東西。

這樣從歌曲傳唱度的角度來說,就能夠短期缺乏一些當下的時髦,但長期就有可能傳世。這是歌手需要獲得長期利益還是獲得短期利益的選擇。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另外,李健早期的文字創作非常優美濃豔像一朵盛開的華麗牡丹花,但是随着年紀漸長,他反而不太喜歡用太過于華麗的詞語。是以他說到他的讀書趣味現在開始改變,他喜歡看古代的禅詩。

禅詩是用作為通俗易懂的簡單一句大白話給人當頭棒喝。用所有人聽得懂的話講出了讓人能夠深刻思考的至理名言。他認為用最簡單直白的話表達出深刻的含義最難。

李健在《聲生不息》提到香港的歌詞文學性

是以早年他讀詩歌,可能在講春風十裡不如你,還不太喜歡《瓦爾登湖》,但是現在到年紀了反而更能讀出《瓦爾登湖》的味道。

經過時間的淬煉李健反複琢磨歌詞的意境,李健追求的是古代詩詞的精煉與現代語言的簡單。

轉過來看一看香港那個時期歌詞創作人的水準,的确帶有古體詩詞意境,語言又精煉簡單,讓人能夠看懂。

完全符合李健的評論,“古體詩與現代詩的過渡階段”。過渡時期的語言,蘊含的意味卻那麼隽永。李健當然會感慨那個時期香港作詞人的創作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