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近期,武漢光庭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庭資訊”)公布了2021年年報。依據光庭資訊釋出的年報顯示,其2021年營收4.32億元,同比增長了29.26%;利潤8226.88萬,同比增長了1.47%。總體上,光庭資訊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态。2017年-2021年,光庭資訊的營收增速分别為11.16%、49.77%、25.46%、9.78%、29.26%。4年時間,營收從1.62億元增長到4.32億元,增長了2.67倍。而其利潤卻基本止步不前,光庭資訊2017年利潤就達八千多萬,2021年還是八千多萬。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營收與利潤情況

光庭資訊于2021年12月在深交所創業闆上市,原計劃通過IPO募資3.87億元,結果超募了近11億元,可見當時資本市場對其是比較認可的。

然而,在短暫的股價上漲之後,光庭資訊的市值開啟了慢慢“熊途”。目前市值(截止2022年4月19日收盤)49.05億,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超過50%。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股價走勢

是什麼讓光庭資訊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從資本市場的寵兒變成了棄兒呢?這需要從其本身的業務結構和業務模式來找原因。

一隻腳踏進了智能電動車的風口

首先來看看,光庭資訊剛上市時為什麼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

光庭資訊在近十年的發展曆程中,業務由車載導航系統逐漸拓展至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液晶儀表顯示系統、車載通訊系統、進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底盤電控系統、電驅動系統等領域。目前,光庭資訊的業務主要有五個部分,分别是智能座艙、智能電控、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移動地圖資料服務。客戶主要包括兩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汽車整車制造商。在汽車零部件供應上方面,其客戶包括日本電産、延鋒偉世通、佛吉亞歌樂、電裝、馬瑞利、安波福、麥格納等;汽車整車制造商客戶有日産汽車、雷諾三星、長安汽車等。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業務體系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業務營收分布

智能座艙,主要提供分離式或一體化的智能座艙和車聯網解決方案,包括使用者體驗(UX)設計和人機界面(HMI)軟體開發服務、儀表平台軟體解決方案、軟硬分離解決方案、虛拟化座艙整體解決方案以及T-BOX軟體解決方案。2021年,智能座艙銷售收入為1.77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56.17%,營收占比達到了40.88%。

智能電控,主要為客戶提供新能源電機控制器解決方案、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應用軟體開發服務、電子伺服制動系統應用軟體開發服務。2021年,光庭資訊的智能電控業務營收5842.81萬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了26.04%。需要指出的是,智能電控業務下降,是受主要客戶日本電産的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短期波動,2022年基本就能恢複增長态勢。2021年,智能電控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3.52%。

光庭資訊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業務,主要為汽車整車制造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及自動駕駛算法公司提供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測試評價、資料産品及技術平台等服務,也是光庭資訊的新業務增長點之一。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業務銷售收入為7,858.00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43.24%,主要原因是麥格納、安波福等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的自動駕駛測試業務訂單大幅增長。2021年,智能網聯測試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8.18%。

光庭資訊的地圖資料服務,針對各種移動出行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基于地圖的定制開發和移動大資料增值服務,主要産品包括全球導航電子地圖編譯系統、L2+自動駕駛地圖更新服務平台。2021年,移動地圖資料服務業務銷售收入為5,814.27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52.46%,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華為的智駕業務訂單增長。2021年,移動地圖資料服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3.45%。

光庭資訊的智能駕駛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乘用車ADAS應用軟體開發服務,以及融合泊車方案(APA)相關技術的開發。2021年,智能駕駛業務銷售收入為1,266.18萬元,較2020年增長27.48%,主要系來自客戶佛吉亞歌樂在APA相關業務的訂單增長所緻。2021年,智能駕駛業務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93%。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各項業務營收增速對比

我們知道,現在的智能電動車可謂是全世界最大的産業風口。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2015年隻有1%,到2019年才增長到5%,但是進入2021年,整個市場開始加速,滲透率從1月的8.14%飙升至8月的19.78%。到2022年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高達28.2%。智能電動車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也呈現加速發展的态勢。

總體來看,智能電動車這個“風口”,又可以細分為四個賽道:電動車整車制造、電池産業、軟體定義汽車、自動駕駛。光庭資訊主要是在軟體定義汽車賽道,對應其智能座艙、智能電控、智能網聯測試、地圖資料服務,這四個業務貢獻了其營收的80%以上。按理說,智能電動車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異常巨大。光庭資訊身處這樣一個超級風口,為啥會遭到資本市場的抛棄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換個角度來了解光庭資訊的業務結構。

軟體授權業務占比太低,限制發展空間

以上分析,我們主要是從行業領域來了解光庭資訊的業務。接下來,我們從商業模式角度來對其業務進行重新分類。總體來看,光庭資訊的盈利模式可以分為五類:定制軟體開發、軟體技術服務、第三方測試服務、軟體許可、系統內建。

定制軟體開發,是客戶以實作單一或多個子產品功能為目标,委托光庭資訊承擔其部分或整體的軟體定制化開發的業務。項目形成的工作成果及其附屬知識産權,根據合同約定歸屬客戶單獨所有或客戶與光庭資訊共同所有。定制開發業務是光庭資訊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1年這塊業務的營收占比為43.96%。

軟體技術服務,是為客戶提供技術人員參與其軟體開發與測試服務,包括現場技術支援、資料采集與整理服務以及維護服務等。現場技術支援服務過程中,項目的組織、進度安排和品質控制主要由客戶主導,項目開發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産權歸屬于客戶單獨所有。資料采集與整理服務是指公司為客戶提供管理系統配套資料的采集、建庫、整理歸檔等工作。維護服務指公司為客戶提供一定服務期限的系統更新、維護、故障排除與處理的業務。2021年,光庭資訊的軟體技術服務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0.52%。

第三方測試服務,是光庭資訊接受客戶委托,按照相關技術規範對客戶指定的産品進行測試與評價,根據測試結果向客戶提供階段性的測試成果或一次性的測評報告。公司提供的第三方測試服務主要按測評科目數量、測試輪次、測試裡程等标準進行收費。2021年,光庭資訊第三方測試服務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2.21%。

系統內建,是光庭資訊根據客戶的需求傳遞定制化系統,包括硬體裝置、軟體和系統的調試安裝服務。光庭資訊的系統內建業務主要是基于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各類行業應用,目标客戶主要為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系統內建業務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低。2021年,系統內建業務占光庭資訊總營收的1.08%。

軟體許可,是光庭資訊授權客戶使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軟體産品,并根據合同約定按授權數量或時間收取費用。2021年,軟體許可業務占總營收的1.93%。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業務分布

這樣一分析,基本就“破案”了:光庭資訊的核心業務是定制軟體開發和軟體技術服務,這兩項業務的營收占比超過80%。且這兩項業務有一個共同特點,都采用定制化的項目模式,光庭資訊是根據客戶需求來進行産品技術開發,開發成果的知識産權并不屬于光庭資訊。(軟體技術服務模式下,100%的知識産權都不屬于光庭資訊;定制開發模式下,光庭資訊隻在部分技術産品上享有少量的知識産權)。

項目定制的商業模式有兩個天然的劣勢:一方面,這些項目基本屬于“一錘子買賣”,通常一個項目不能為光庭資訊持續性貢獻營收;另一方面,在産品的研發過程中,光庭資訊并不占主導權。産品如何設計,需要研發哪些技術,這些都是客戶說了算,光庭資訊沒有形成持續性的研發積累。已經傳遞給客戶的産品,光庭資訊也沒有知識産權。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業務營收分布

依據商業模式的不同,可以将光庭資訊的業務分為兩類:項目制和軟體許可模式,定制軟體開發、軟體技術服務、第三方測試、系統內建都屬于項目制。在光庭資訊的業務結構中,98.92%的營收都來自于項目制模式,隻有1.08%來源于軟體許可模式。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軟體許可業務占比

與項目制不同,軟體許可的基礎是光庭資訊自主研發的軟體産品,光庭資訊對這些技術産品具有完全的知識産權,可以依據自身的規劃來進行技術産品的研發。最重要的是,軟體許可模式下,是依據客戶授權數量來計算營收的,這帶來了根本性的不同。

例如,光庭資訊以項目制方式給A客戶提供智能座艙系統,一次性收取3000萬項目費。那項目結束之後,這套系統跟光庭資訊基本就沒什麼關系了,這套智能座艙系統的裝機量是1萬還是100萬,對光庭資訊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差别;如果光庭資訊以軟體許可方式為B客戶提供同樣的座艙系統,按照授權數量來進行收費。假設一套系統收費1000元,如果有1萬輛汽車安裝這套智能座艙,那光庭資訊就可以收取1000萬授權費,100萬輛汽車安裝,就可以收到10億授權費。

當下,智能電動車行業的确在快速發展,中國智能電動車銷量幾乎每年都在翻倍增長。軟體授權模式下,光庭資訊的業務可以跟整個市場進行綁定,并随着市場的增長而增長。而且,這種增長是可持續性的,授權費每年都能收取。

事實上,大部分軟體巨頭都采取了軟體授權模式。安裝了Windows作業系統的每一台聯想電腦,都要向微軟支付費用。是以,聯想才成為了微軟的“打勞工”。聯想電腦賣得越多,微軟的收入越多。由于軟體産品具有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随着裝機量的增長,利潤增速甚至要超過營收增速。同樣的道理,小米賣出的每一台手機,都要向高通支付費用。高通的專利費直接按照手機售價來收費,5G單模手機收取2.275%,3G/4G/5G多模手機費率3.25%。小米手機賣得越多,賣得越貴,高通的營收和利潤就更高。試想一下,如果聯想能夠以10億一次性買斷微軟的作業系統,小米能以10億一次性買斷高通的晶片專利,那微軟和高通還能享受這麼高的市值麼?在雲計算領域,SaaS企業之是以普遍能夠獲得很高的估值,受到資本市場追捧,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按量收費的商業模式打開了其估值空間。

光庭資訊雖然身處快速發展的智能電動車産業當中,但其以項目定制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其并不能很好地分享整個行業的發展紅利。如果把智能電動車産業看作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列車的目的地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光庭資訊也隻是個行業旁觀者,并不在“車上”,而隻是站台上的賣水人,當這趟列車經過的時候賺取點微薄的利潤。要想去挖金礦,光庭資訊就必須要“上車”,而軟體授權模式就是光庭資訊的車票。

高強度研發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光庭資訊當然知道項目定制和授權模式的差別,當然想像微軟、高通一樣,躺着賺錢。但是,軟體授權模式是有很高門檻的。光庭資訊隻有具備很強的技術優勢,才能夠在這個行業中占據強勢談判地位。以智能座艙為例,如果一個廠商研發的智能座艙産品在使用者體驗、技術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明顯優于其他産品,并且很多技術都具有獨創性,并進行了前瞻性的專利布局。那麼,這個廠商就具有行業優勢地位,可以跟終端汽車廠商談軟體授權合作模式。

要達到這樣的行業地位,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然而,我們在光庭資訊身上,并沒有看到這樣的雄心壯志。

光庭資訊在2021年上市時,超募了大量資金,導緻其在短時間内增加了大量現金。2020年,光庭資訊的貨币資金才2.25億元,到2021年年底其貨币資金達到了16.10億元,增加了7倍多。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貨币資金情況

這十幾億現金,現在還趴在光庭資訊的賬戶上閑置着,并沒有很好利用起來。作為對比,光庭資訊2021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為2.62億元。也就是說,光庭資訊賬戶上的現金,足夠支付其員工5年的工資。

營收持續增長,利潤止步不前,光庭資訊能否抓住智能電動車風口?

光庭資訊現金流量表

按理說,作為新興技術企業,有了大量資金之後,最應該做的就是加大研發投入,快速建構自己的技術、産品壁壘,增加自己的市場競争籌碼。然而,光庭資訊2021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為8.28%,比2020年的11.12%還低了近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了資金“彈藥”之後,光庭資訊反而降低了技術研發的強度。

綜上,光庭資訊的業務雖然聚焦在智能電動汽車行業,但其項目制的商業模式限制了其未來的發展潛力。某種程度上,光庭資訊隻能說是一隻腳踩在了智能電動車這個超級風口之上。要想另一隻腳也踏入這個風口,需要加強技術研發投入,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産品體系,在産品性能和技術儲備方面構築競争壁壘。而要觀察光庭資訊的未來發展潛力,軟體授權業務的營收占比是一個核心名額。這個名額得到明顯提升,光庭資訊才能打開自己的發展空間,也才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文:凝視深空 / 資料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