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曾有學者通過“2020—2022年,中國人口規模的拐點”一文對20年後的中國人口資料做過統計,如果新生兒出生率保持持續下降的趨勢,到了2041年之後,中國人口下降速度将成為最快的國家,2050年之後每年出生人口将下降到300萬以下,而死亡人口将達到2500萬以上,沒有之一,死亡資料将是新出生人口的10倍,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關于新一代年輕人不婚不育的原因說法無時無刻都處于熱議中:有追求自由說,原生家庭說,經濟壓力說,無論年輕人是哪一種最後都被冠以“放縱自我的一代”稱号。

“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抗壓能力不行,沒有拼搏精神”“是垮掉的一代,沒有價值的一代”等偏見成為新一代90後,00後身上背的鍋。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頻繁的失業,工作的挫折甚至讓很多年輕人自己都開始自我懷疑,質疑自己十幾年學習生涯的拼搏曆程——自己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在疫情2020年間:測出中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17.2%,重度抑郁7.4%。高中階段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在10.9%-12.5%。

相當于每十個高中生裡就有一個有重度抑郁,先不說身體素質的下降,心理素質這一硬核就早已落後于70後80後。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心理問題是怎麼産生于教育制度并影響當代年輕人的婚育觀和事業觀的。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溫鐵軍有提到過,教育體制的側重點依舊就在于大學教育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取消間接影響了當代年輕人的就業觀和婚姻觀。就此來看,中式教育下的巨大漏洞,造就了“垮掉”的90後與00後。

職業教育和院校數量近七年來出現連續縮減,因為人們對職業教育一直有很大的歧視,家長老師總是說:考不起學校就隻有讀中專、技校,是以,人人都想着盡可能地提升學曆,完全沒有發揮學生個性,揚長避短的優勢,分數成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準。

全民素質教育的口号一直在喊,然而,實施難度又非常巨大,根本無法改變現狀,這是影響當代年輕人拼搏動力的第一坑,首先是小升初,初升高的學習壓力是先後遞增的,目前大部分省份普通高中平均錄取率在65%左右,且集中在大城市,一些小城市和區域的普高錄取率隻有55%左右,相對貧困的家庭把未來希望寄托在孩子各科的成績單上。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等到了大學第二階段來了,大學階段是考量學生所謂的“拼搏精神”“自我意志力”的重要階段”,而這一階段又受初高中的影響,大學的規劃和努力程度直接決定畢業後的“躺平”程度,2021年6月7日,白岩松曾批判當代年輕人工作躺平,自我釋放,沒有拼搏精神。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答案顯而易見,事實上與其批判結果,不如直接整頓大學生“躺平”現狀,原本這一階段該是學生探索自我的一個重要階段,職業教育的方式方法或許還有出路,然而一大批有關學科專業畢業的碩士和博士學曆的洗腦,各類習題和工作壓力,開始折磨着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們。

或許從國小開始,我們的價值觀就已經歪曲了,一切圍繞價值和利益圖謀一份好的工作,大學熱門專業始終以市場為導向。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于是,學生們努力考“金融、計算機”的研究所學生和博士,除了一些特别好的985.211同時将教育以市場和人格培養作為導向的,為了迎合大學教育大部分後起的高校隻是走了一遍初高中的學曆過場而已,忽略了大學最後黃金的人格培養階段。

等到出身社會,第三坑就來了,大部分優質崗位被研究所學生和博士飽和,普通大學生要麼有一技之長,要麼就隻能拿微乎其微的工資,2022年1076萬高校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不僅是“就業難”同現“招人難”的難題,有這麼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想去的崗位去不了,制造業企業想招的技術人才招不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失業率的上升,甚至在外賣界和快遞界都“卷”了起來,當中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和研究所學生。

“工作難,工資太低”的話語時刻圍繞在我們耳邊,由此躺平現象就出現了,接踵而至的戀愛觀,生育觀問題開始折磨着身體成熟而心未成熟的年輕人們。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于是有人冠冕堂皇地開始指責:繼續拼搏呀,年輕人不就是應該有活力嗎?可是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躺平”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是“習得性無助”的群體泛化現象,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意志力的消耗殆盡。

一個失敗次數極多且缺乏獨立人格的人最容易“躺平”,這種失敗主要表現為分數單方面的失敗,學曆晉升上的失敗,又或者是個人情感上的失敗,意志力和動力不太一樣,引起意志力損耗的有五大因素:努力程度、感覺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準,而動力則來自于人格獨立後的目标方向感。

或許兩者都沒有辦法從現有的教育體制中良好的擷取,那我們16年的學校生活的意義何在?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二胎三胎政策對新一代的年輕人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之是以這樣說,是因為教育的惡性循環成為年輕家長們的沉重負擔,不但嚴重影響着年輕父母生育二胎、三胎的信心,甚至讓他們産生丁克的想法,影響着年輕父母其餘的消費。

由孩子教育問題而牽一發動全身的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社會問題等,逐漸演變成了現有的一系列人口與社會問題。

是以,隻有教育體制的改變,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救新一代年輕人,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和恐懼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雪崩時沒有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個人心理問題終究構成群體心理問題,一定是某個問題埋藏了數十年之久才會逐漸暴露。

年輕人貪圖享樂,不婚不育,都和中式教育下的“兩大坑”有關?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三大要素:自身的努力,好的環境,好的老師。

三者缺一不可,或許,當代年輕人已經做到了第一點,剩餘的則需要制度和大環境的依靠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而不是成為阻礙他們人格完善路上的絆腳石。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