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羊網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作者:新華社客戶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訓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建設好這一“關鍵課程”,我們才能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三因”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這不僅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也是我們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行動指南。要以“三因”理念為指引,以曆史文化事實開新局,以把握提質創新時機開新局,以民族複興大勢開新局,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關鍵課程”。

因事而化

以曆史文化事實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因事而化”就是擺明事實,講透道理,通過事實化解學生的思想糾結。“事實”不僅存在于當下我們的身邊,也來自我們的曆史文化寶庫,要把道理弄懂、學深、悟透,就要利用好我們豐富多彩的曆史文化寶庫,用曆史文化事實講明白道理、講清楚道理。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華文明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積澱了大量的曆史文化事實與寶貴經驗。像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下來的文化典故、古文古籍、寓言故事、唐詩宋詞元曲等;像中國革命文化中蘊含的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以及大量的革命遺址、革命紀念地;像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産生的積極向上引領社會發展的先進文化、楷模、精神,這些都是曆史文化事實。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内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内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講好思政課,要聯系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這一當下事實,要聯系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曆史事實,要聯系中華文化中所蘊含的哲理典故等文化事實。講道理要多與實際相結合,多與曆史相結合,多與文化相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曆史,理論聯系文化。例如,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話題,我們不僅要講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還要講當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講人民群衆生活水準提高,就要擺出人民群衆生活改善的具體事實,講脫貧攻堅勝利的來之不易,就要講一個個脫貧攻堅楷模的忘我工作、無私奉獻;我們不僅要講小康這一詞的文化淵源,還要講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我們不僅要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裡程碑意義,還要講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接續奮鬥。

因時而進

以把握提質創新時機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因時而進”,就是把握當下時期,抓住創新機遇,以科技賦能,推動思政課高品質發展。大陸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思政課建設提質創新,要抓住機遇。要加強網際網路思想政治課建設,打造網絡“思政課”,加強與學生的網絡互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守好網絡意識形态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思政課的教學創新。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總書記就提出運用現代資訊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值得肯定和鼓勵”。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專門走進思政課智慧教室,觀摩了一場思政課現場教學。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蓬勃發展,我們要不斷地将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技術、新手段運用于思政課,推動大資料、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術進課堂,增強思政課吸引力、針對性,讓新技術服務“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運用新技術、新手段賦能思政課,需要我們始終堅持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技術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隻關注于技術的使用,隻注重方式,忽視内容,就背離了思政課的初衷,本末倒置。我們要始終秉持“育人為本,技術為用”,不被技術所左右,将技術用于内容的拓展上。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内容融會貫通、了然于胸,還要有創新的視野,能夠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将技術融入思政課堂,并且把握好其中的“度”,做到恰如其分。

因勢而新

以民族複興大勢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因勢而新”,就是從民族複興大勢出發,培養出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勢不可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并為之不懈奮鬥的偉大夢想。縱觀中國近代曆史,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國救民、實作民族複興,不屈不撓、前赴後繼,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因而,為民族複興偉業育新人是思政課的題中應有之義,思政課要培育擔當民族複興偉業重任的時代新人,確定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必須把握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清時代大勢、民族複興大勢,乘勢而上、順勢而行、馭勢而為。我們要學深悟透“六個必須堅持”,運用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思政課建設,将其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讓思政課立足于時代大勢,民族複興大勢。思政課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民族複興大勢離不開人民群衆的團結奮鬥,思政課要緊緊圍繞人民立場,講好人民故事;思政課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堅定理想信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後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上司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思政課要講深講透講活“四個自信”;思政課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把握時代脈搏。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思政課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回答現實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思政課在講理論時要緊扣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思政課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立足大局全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思政課建設要從全局出發,要推動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拓寬國際視野。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台中央,這意味着思政課要引導學生擁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拓展學生世界眼光,以青春的活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以“三因”理念為指引,用曆史文化事實講明白道理,抓住提質創新時機豐富課程形式,以民族複興大勢育時代新人,方能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關鍵課程”,方能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下,以嶄新氣象,培養出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金羊網 文/朱東林 毛國民)

作者機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邬嘉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