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作者:新華社客戶

一顆小雞蛋走出大山成“網紅”,區塊鍊“小積分”推動鄉村“大治理”,“政銀企村”合力打造養殖小區新模式……5月15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共陽江市委宣傳部、陽江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承辦的“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主題宣講粵西片區陽江專場活動舉行。8名宣講員結合自身經曆,生動講述他們奮鬥在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基層一線,在高品質發展賽道上幹事創業、奮勇争先的故事,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聚人心、鼓士氣、添動力。

參加宣講活動的幹部群衆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宣講活動,對“百千萬工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切實感受到“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變化,今後将更好地以實際行動為實施“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推動“藍色經濟”發展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廣東海洋生産總值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藍色經濟”已成廣東高品質發展的引擎和動能。

陽江是廣東海上風電開發的重要戰場,漁業配套産業齊全。如何将自身資源優勢有機結合,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

陽江明陽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海洋牧場事業部總工程師胡冰楠指着一個“大塊頭”的照片,言語中滿是自豪:“這就是能夠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全球首台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明漁一号’!”這台采用50年一遇環境海況條件抗台風設計,最高可抵禦17級超強台風的裝備,由大陸自主研發,2023年11月首網收魚9000餘斤,為“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開發探索了新路徑。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湛江是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水産總産量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生蚝是湛江市重要的水産養殖品種,有着近百億元的産業鍊。位于鹹淡水交接處的坡頭區官渡鎮是湛江生蚝的主産區。

“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湛江市坡頭區立足官渡鎮資源和區位優勢,不斷探索生蚝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官渡蚝’品牌名片。”湛江市百姓宣講員、國家稅務總局湛江市坡頭區稅務局四級主辦潘宇春說,通過科技創新和産業更新,借助網絡和資訊化手段,湛江生蚝已走向全國。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做深做精“土特産”文章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各地因地制宜,做深做精“土特産”文章。

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入職世界500強外資企業,為啥選擇返鄉賣雞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謝汝朋的故事吸引了許多人。2016年底,他滿懷希望回鄉創業,創辦了一家綠殼蛋雞養殖場,還申請了品牌,希望能夠樹立雞蛋中的品質标杆。可殘酷的現實卻狠狠“打臉”:由于基礎養殖技術欠缺,首次引進的7000隻雞死了一大片,投資人撤資,團隊解散了。一度艱難度日的他并未放棄,在政府的幫助下,最終走出困境,成為華南地區綠殼蛋雞養殖規模最大的專業化企業。

“我是科技興農的受益者,更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我堅信,有‘百千萬工程’好政策的引導,山裡人也能和城裡人一樣富裕。未來的鄉村,生活必将更加美好!”謝汝朋說。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11幢殭屍電腦養殖棚整齊有序,消毒池、自動環控、自動喂料等設施一應俱全,雞舍内還24小時播放流行曲,讓雞聽着音樂長肉。雲浮新興的高效養殖小區讓許多人感到驚奇。

雲浮市新興縣太平鎮政府幹部袁凱解碼:這是一種“政銀企村”共建養殖小區模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入股國資平台公司,由公司與銀行各占一半的資金,投資建設一個養殖小區,然後把養殖小區出租給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每年按照入股比例把收益配置設定給村集體。經過多方合力,2023年12月底,養殖小區收益的1249.11萬元已配置設定到各村(社群),補齊全縣各行政村(社群)經營性收入的資金缺口,實作全縣行政村和社群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的目标。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許多村民不用像過去一樣外出打工,實作了在‘家門口就業’,如今社群周邊最火的地方就是油城墟。”茂名市茂南區新華街道鐵路社群黨委宣傳委員孟麗說,實施“百墟千村振興計劃”,是茂名市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茂名先行打造油城墟、窦州墟、高涼墟、橘洲墟、疍家墟、沉香墟等6個示範墟,以“特”字當頭,立足縣情、鎮情、村情,各展其長,産生了以業帶村、以村旺鎮、以鎮興市的示範效應。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繪就城鄉“新畫卷”

人才是第一資源。“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越來越多人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所長,積極投身在鄉村振興第一線。

區塊鍊如何與普通村民連接配接?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州南方學院特聘教授藍雲說,2020年,他帶着團隊在清遠佛岡縣黃花村推出“鍊能黃花村——區塊鍊鄉村治理”平台,以當地特産柿子為符号設計了積分體系,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将行政管理方式轉化為柔性的數字化管理,成效顯著。如今,這套“小積分大治理”正能量積分治理模式已在佛岡全縣推廣。今年1月,肇慶推出全國首款基于大模型技術的蘭花AI智能對話機器人,湛江徐聞建成了全國首款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鳳梨AI智能對話機器人等,充分展示了資訊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強大力量。

陽江白沙鵝備受當地人喜愛,如何能讓白沙鵝“飛”出去,實作經濟效益更大化?陽江市委宣傳部講師團副團長,白沙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張之帆分享了幫扶故事。舉辦一系列白沙鵝産業教育訓練班、探索成立專業農業合作社、建設高标準生态養殖基地……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随着“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2023年,白沙銷售鵝苗超過260萬羽,種鵝産值達1.3億元,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作為駐鎮幫扶隊伍中的一員,我有幸親身參與其中,有幸親眼見證鄉村的發展。未來,我們工作隊将繼續紮根基層、苦幹實幹,為繪就城鄉共富新畫卷貢獻力量!”張之帆說。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讓身邊人講身邊事,這場“百千萬工程”宣講“聲”入人心

文 | 記者 豐西西圖 | 梁文棟

編輯:楊楚滢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