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羊網評:高校講好思政課須“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精準”

作者:新華社客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訓示,強調“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内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訓示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講好思政課必須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精準。

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要做到論述具體而充實。“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說話要言之有物,做事要持之以恒。高校講好思政課,不能泛泛而談,要有理有據。

解釋理論不能空洞。要力戒形式主義的作風以及誇誇其談、裝腔作勢和空話連篇的文風。思政課不能變成純粹理論的說教,要防止把理論教育搞成高深莫測、言之無物的刻闆說教,要注重理論教育的有效性和多樣性。不僅要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圍繞黨在每個時期的具體任務和具體政策展開叙事,避免“言不及義”,而且要将教育視點轉入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細節,聚焦生動鮮活的生活場景,在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上下功夫,将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避免空洞無物。

解釋理論要有實證。事實就是事件的真實情形,呈現為現實的存在,也就是事件的真實情況、本來面目,“事實勝于雄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思政課要講清楚道理,就要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說話,堅持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事例說話,做到深入淺出、鮮明生動、合情合理、入情入理,使思政課上的道理更可親可信、深入人心,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吸引力和影響力。

言之有味

言之有味要做到講述具有吸引力,讓人喜聞樂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上思政課不能拿着檔案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溫暖鮮活、生動有趣是高校思政課應有的樣子。

發揮語言的藝術性。語言要講究藝術性,注意文法、修辭,切忌呆闆、老套,要采用一些新鮮活潑的、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如果隻是刻闆式地運用語言,便吸引不了學生。思政課講述的道理往往是學術性的、深刻性的,這就需要對理論内容進行轉化和再創造,使之适合學生思想發展實際。講好思政課要注重運用比喻、排比、比興等結構,運用成語、俗語、諺語、典故等,采用視訊、漫畫等形式,使講述通俗、簡單、生動有趣,實作融哲理、知識、文采、生動于一體,既要展現理論的力量,又要學會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化語言,讓學生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

善用故事啟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故事具有建構認同、凝聚共識的重要作用。毛澤東在闡述唯物辯證法時,講述了三打祝家莊的故事;在黨的七大的閉幕詞中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講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原則時,運用了“有的放矢”“無的放矢”等情節化語言。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演講、會議發言、調研談話時,都善于運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觀點、感染閱聽人。思政課教學包含豐富故事,涵蓋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産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及新時代的故事等。作為專門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程,思政課要善用故事承載道理,通過“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刻了解“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言之精準

言之精準要做到明确靶向、精準定位、找準選題、叙述精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政課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認知和接受規律,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精準定位。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同奮進的一代。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社會思潮的沖擊與現實的困惑,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不同的興趣偏好。講好思政課要精準定位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接受習慣,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鮮活生動的話語,增強理論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真正實作以理育人的目的。

精準選題。教師心裡要裝着“人”,了解、重視和尊重學生。學生作為“第一現場”的聽衆,也是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隻有了解不同學生的需求,才能針對性“選題”。思政課教師不僅要關注“講什麼”,也要了解學生“想聽什麼”。“講”和“聽”的溝通管道相接通,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學生之間有差異,對話語主題及接受程度也各有差異。是以,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精神需求、認知水準等特點選擇不同的内容,通過“精準選題”實作“精準傳播”。新媒體技術疊代更新,教師可借助智能媒體,對學生群體進行資料記錄和跟蹤,通過大資料分析不同學生的心理期待、興趣愛好和習慣偏好,以此為基準,選擇針對性内容,實作内容的精準講述。(金羊網 文/陳三寶)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新研究”(21AKS022)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