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作者:毒舌電影

聽說過她吧

女版楊永信。

又名,不插電版楊永信。

号稱是“名師家訪”,但實際上是上門打砸搶。

可怕的不是教育變成了一場生意。

而是教育,正在制造病人。

01

江蘇,一個初二的男生剛起床,玩了二十分鐘手辦。

哎大意了。

一時沒想起來

房間早就被裝了攝像頭,自己正被一個叫趙菊英的女人監視着。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趙菊英何人?

她自稱33年資深教育專家,在短視訊平台上有一個矩陣号,裡面釋出了許多她的“一對一指導學習”案例。

江蘇這位喜歡手辦的初二男生,就是她的其中一個輔導對象。

那趙菊英是怎麼輔導的呢?

隻見她沖進了男生的房間,并給了他一個榔頭,要求他自己砸掉自己的高達模型。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見男生砸得不夠堅定。

趙菊英非常熟練地羞辱道:

“手辦是你爹嗎?玩這個能提高成績嗎?早上就起來玩手辦,腦子被驢踢了?”

砸完手辦,還不忘讓男生把牆上的“夢想”都念一遍

昆山中學→政法大學→哈佛大學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另一個案例,來自四川。

這個女生也是初二,她是重度漫畫迷,書桌上擺滿了收藏的卡片、周邊、盲盒。

趙菊英随手抄起一本

鬼滅之刃?淘氣包馬小跳?

在她看來,都是漫畫,沒啥差別。

初二了竟然還在看小人書。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很快,所有和學習“無關”的東西,統統被丢到了垃圾箱。

但趙菊英還嫌不夠。

她跟着家長一起,目送着孩子下樓,确定她全扔了,才終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想想看有人突然沖進你家,把你最喜歡的收藏全部扔掉,整個人都要高血壓了。

這位趙菊英宣稱的是“天才教育”:

她的兒子“2歲識兩千多個漢字,3歲背完150本純英文世界名著,8歲跳級讀四年級,自學西班牙語、法語……”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但實際上是

“滅絕教育”。

絕情滅欲,不受手辦、漫畫、偶像等一切流行文化等誘惑。

倡導“人人都是天才”。

如果你不是,那一定是逼得還不夠狠。

相比于楊永信,趙菊英是軟性的,沒有電擊、囚禁。

但脅迫她“教學”的第一大要素

趙菊英以“名師”的牌匾,機構人員在一旁陪同錄像,父母全程坐鎮。

最後,還是被逼無奈親手砸毀了自己的玩具。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趙菊英背後,是龐大的市場。

她所做的生意,是學校教育的延伸。

就如同“雙減”後,學生的學習任務和作業量減少了,家長就要開始給孩子找輔導班和家教。

因為減負并不能實際地減小競争壓力。

這是轉移了補課地點,從校内轉移到校外,還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在過去,拼命内卷上強度的年代,抓學習和抓作風是雙管齊下的。

一邊老師填鴨教學,另一邊是班主任、校上司開始抓早戀、沒收手機、剃劉海、繳課外書……

而在雙減的同時,“躺平”的學校,在家長眼裡管得太松了。

他們需要像請家教一樣,購買額外的服務,去承擔過去的學校那樣的“軍事化管理”職能。

于是,趙菊英應運而生。

“制造病人”,Sir并不誇張。

Sir難以想象這些孩子會經受怎樣的心理創傷,與父母的關系會出現怎樣的裂痕,甚至,還有更遠的、也是更不被人在乎的

孩子不僅在失去快樂。

可能也會失去快樂的能力。

他們隻被告訴要學習、考試、上大學,卻從不知道也沒感受過為了什麼而奮鬥,因為那些能讓他們快樂起來的東西,全都被毀滅了,被當作毫無意義的東西。

也許未來他們真的考上了名校。

但一切的成功,好像都換不回快樂。

勤奮且痛苦,優秀但抑郁

好像是東亞孩子一輩子要面對的課題。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02

趙菊英紅了。

有關部門說會展開調查。

但其實,并不需要太多調查

從視訊裡看,她的閱聽人大多來自教育資源沒那麼豐富的二三線城市,而向她求助的家長,也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專制。

畢竟,他們還願意給孩子看閑書、買玩具的空間和自由。

也就足以說明:

他們不是不想尊重孩子,而是生存的焦慮,讓他們在減負的今天,徹底失去了方向。

比起專制和粗暴,Sir覺得趙菊英的信徒,更大的核心标簽是盲從。

很多人說趙菊英是“女版楊永信”。

但其實,就算是把孩子送去豫章學院的家長,真就那麼冷漠?

Sir覺得,他們心裡最多的是“愛”和自我感動。

就像《陽光普照》的父親。

他有一個學習優秀的兒子,他認為這都是他的功勞。

他會不時給兒子灌輸他的成功學道理: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會給他一本本寫有激勵話語的筆記本: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但兒子,一本也不想用。

那一摞筆記本,都是空的。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懂事的孩子整理好床鋪,悄悄地從陽台跳下去……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直到兒子死後。

父親也想不通,聽話的兒子為什麼會跳樓,他明明給兒子鋪好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與其說趙菊英是一個女版楊永信。

不如說,世界是個巨大的楊永信。

從社會、學校、家長,都熱衷于“改造”,都聲稱是“為你好”。

内卷,早就被前置了。

以前Sir讀大學的時候,還有一個說法叫,再怎麼累,熬過聯考就輕松了。

現在呢?

聯考完了,你得盯着張雪峰的直播,因為志願填錯,專業選錯,城市選錯,整個人生都可能是錯;

上大學了,你得早早計劃自己要走哪條路,要考公,就要大一開始準備;要考研,就要選好學校和賽道;要就業,那就拼命攢學分、盡快上完課,早點出去實習……

中國人的一生,是被時間異化的一生,是隻有延遲沒有滿足的一生,是想都不敢想gap year,甚至gap day的一生。

趙菊英走紅後。

年輕網友火速占領評論區

他們曬出自己的模型和證書,證明就算沉迷手辦、漫畫、二次元這些“不務正業”的愛好,也不影響學習和工作,更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的人。

“211本碩連讀請戰”。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高中數學一直第一求教育”。

特别聲明:浙江IP。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從小喜歡玩刀畫畫,一不小心成了非遺傳承人。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從小到大玩模型,一不小心成了火箭工程師。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還有玩出了一個小目标的工業設計師。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網友的逆反,不僅僅是面對一個趙菊英。

而是源自我們最熟悉的

以犧牲之名,行控制之實的中式教育。

審判你的愛好。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打擊你的自信。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貶低你的未來。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的确。

越沒本事的家長,越會亂投醫。

他們沒有人脈資源,甚至沒有格局和視野,去規劃靠譜的路子,是以隻能求助于這樣的“名師”。

越教不了真東西的老師,才會用打壓、貶低的方式。

會學的人也會玩,這句話不假。

但Sir還是要說

網友們也陷入了一種“隻有學好了才能玩”的前提條件。

他們在反駁時,拿出的證據也是,你看我也玩,但我就很優秀,我也能成功。

這仍然是以成功為第一正當性的邏輯,好像隻有先證明自己成功了,才能反駁趙菊英。

這背後又隐藏着兩種殘酷。

第一。

玩得好又學得好,很可能是享有了更好教育資源的人。

比如家裡面能請得起好家教又能花錢培養興趣愛好,或者北京上海的學生比起“山河四省”的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可以不耽誤玩。

第二。

能夠輕松兼顧學和玩,本身就已經夠有天賦了。

那麼我們想問的是,那些沒有卓越的教育資源,天資也一般的廣大學生,他們的人生是否就隻剩下“趙菊英”了?

這就是籠罩在我們頭上最大的一張網

除了優秀,主流價值觀好像從不給我們第二種活法。

03

說到底。

趙菊英,可能隻是一場滿足家長需求的角色扮演。

但信奉趙菊英的家長,本質在相信什麼呢?

在趙菊英的視訊,有一個例子被網友反複敲打

在說到《鬼滅之刃》的時候,她把人家打成“沒文化的垃圾”,然後開始推薦起自己認為有益的書

《海的女兒》《基督山伯爵》《繁星·春水》。

到這,好像都沒問題。

直到,她說出了《哈利·波特》。

90後紛紛笑了。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哈利·波特》可不是什麼推薦書目,完全就是會被老師、家長沒收的“閑書”。

當家長把孩子交給趙菊英,他們信任的不僅是趙菊英,更是希望趙菊英把學校教育的那一套,全部照搬到家裡來。

看課外書是不好的。

隻要你看的是學校推薦的,老師要求的,那又是好的。

好和壞的标準,就是是否有用,而這個有用,又必須得到學校和官方的認可。

至于孩子自己喜歡的?

這些大人根本懶于了解。

因為他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樣。

但這些家長也無法解釋

自己為什麼那麼害怕孩子有個性。

或許,是從我們的整個環境,那些最保守、頑固、狹隘的力量,越來越喜歡審判“不一樣”開始。

二次元愛好者。

穿着cosplay服裝坐地鐵,會被從業人員拒絕。

甚至會有人朝你大吼:

你穿日本鬼子的衣服,你是不是中國人?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參加音樂節。

舉的是國旗,唱的是國歌,但依然有人說:

你們搖頭晃腦的,肯定是被光明會洗腦了。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好吧。

如果出格的事情都不做,隻是安安靜靜買票,欣賞一場演出呢?

哦?

看的是楊麗萍?

那就又跑出來一群人煞有其事地讨論:

尺度大,色情演出,建議封殺。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或許有人反駁。

這些都是不正常的聲音,沒什麼值得在意。

但問題就在于

這些聲音是那麼不正常。

卻總是能橫行霸道,占據輿論場的上風。

就像趙菊英的教育。

明明大部分網友都能看出來問題,但就是有家長去付費,堅信這樣是為了孩子好。

信趙菊英的家長,信的不是趙菊英,不是霸淩教育。

而是槍打出頭鳥的氛圍。

主流語境裡。

亞文化,小衆人群,存在争議的新事物……還有地位嗎?

容錯率越來越低的社會裡。

個性,創造力,說出和大多數不同的意見……

還是被提倡、被保護、被珍視的品質嗎?

比起家長迷信趙菊英。

Sir更覺得悲哀的,是孩子們的反應。

他們幾乎不反抗,甚至不敢介紹自己的愛好。

看着他們那乖巧的沉默。

Sir想起了電影《看上去很美》。

混不吝的王朔,是上一代人叛逆的代表。

而他的出頭,也代表了大衆文化最開放的時候,我們曾經有過的自由度和容錯率。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電影裡。

方槍槍留着跟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小辮子。

老師用小紅花來利誘他,但他還是不願意剪。

直到有一天。

老師二話不說,使計剪掉。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方槍槍開始用調皮搗蛋,用煽動其他孩子不配合,來對抗幼稚園的暴力統治。

結果呢。

方槍槍的“起義”沒有成功,反而被其他小朋友疏遠、杯葛。

三十年前的王朔,把幼稚園比喻成整個中國社會,将剪辮子比喻成個性被修剪,将小紅花比喻成符合主流價值的榮耀。

然而今天的創作者,如果要再寫一遍《看上去很美》,會是怎樣?

看着趙菊英視訊裡的孩子。

看着輿論場上,愈發無力和沉默的我們自己。

或許。

我們不會再相信幼稚園裡,可以有方槍槍,方槍槍能留小辮子。

因為進入幼稚園之前,家長就先自我審查,剪掉孩子身上的所有“危險因素”。

放眼看現在這個社會

當一個方槍槍被管制,熒幕前的我們,還會質疑唐老師嗎?

還是說。

我們會選擇了解唐老師,成為唐老師?

東亞家庭的悲哀!“野生”專家受家長追捧,霸淩教育緻郁青少年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老闆娘沒有假期

#每日一部影視作品推薦#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