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手速慢起來了。
老鐵們越來越不鐵了嗎?
對“短視訊第一股”快手科技(以下簡稱“快手”)來說,近期交出的年報,“增收不增利”現象依舊存在,日活、月活資料雖創新高,但使用者增速開始下滑。

2021年快手财報的一大亮點即快手的日活和月活均創曆史新高,DAU為3.08億,同比增長16.48%;MAU為5.44億,同比增長13.12%。
但值得關注的是快手活躍使用者增速開始出現下滑,2020年快手平均日活和月活的同比增速分别是51%和46%,而2021年,快手平均日活和月活的同比增速僅為16%和13%。
對此,《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和書樂有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國内使用者總量的相對恒定,導緻使用者天花闆的必然到來,快手已經走過了快速增長的原始積累。
現階段是如何讓使用者留存和形成更多消費場景的階段,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快手還處于探索中。
但摸索的過程中,投訴也在不斷增多。
從使用者體驗方面來看,截止2022年4月11日,快手在黑貓投訴平台已有64495條投訴,近三十天内就有3177條投訴,除去與電商相關的投訴,投訴占比較大就是快手極速版。如:提現功能被封,邀請新人不通過等諸多問題。
快手怎麼了?
或許,這其實隻是行業的通病。
使用者體驗是黏性最大的組成部分,盡管黑貓上的投訴量對比快手的使用者來說,僅僅隻是一個零頭,但依然說明了很多問題,尤其是以利誘的方式來引流的營銷方式,是目前許多“極速版”的通病。
其存在的提現難、獲利難等諸多問題也是共通的。使用者不可能總被忽悠,引流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對平台來說這個“極速工具”的有效性也在逐漸降低。
作為一種探索嘗試,“極速”正在極速退場,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而來自大環境的威壓,也讓快手需要找到新的“極速模式”。
2022年3月25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國家稅務局以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直播業務再出新規,諸如:每半年要報送主播盈利情況,直播打賞設定上限等等。
對此,快手的應對方式是繼續土下去。
快手已經在直播上開始了深耕,特别是在三農産品的直播帶貨上形成了一定的挖掘和護城河。行業的規範,本質上是推動其快速完成轉型和走向更深層次直播細分領域的催化劑,是以影響會有,但從總體上利大于弊。
其品牌調性的“土味”,正在擺脫過去的三俗、展示出含金量。
事實上,快手的财報和其行動,也展示出了快手在下沉市場,特别是三農産品這一塊逐漸建構起一定的直播帶貨差異化護城河的可能。
隻是,快手現在還隻是完成了一個起手式,這樣的三農護城河,對于阿裡、京東,就是一步跨越,對于抖音也不過是淌水過河而已,并不足以保證其安全。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産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