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能否後來居上

作者 | 甄 瑤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甯工作室(gbngzs)

2022年4月15日,工信部釋出最新一期《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第355批),出現了東風日産牌Ariya純電SUV的身影。這款純電車有望于年内開啟預售,主打純電緊湊型SUV市場。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也是在這一天,北京合生彙購物中心L5中庭LED螢幕下方,東風Honda臨時搭建了一個81平米的展台,一輛白色的e:NS1擺在展位最顯眼位置,吸引了來來往往的消費者。這是東風Honda為旗下首款純電SUV e:NS1,而開展的上市前城市巡展活動。

戲劇性的一幕是,在e:NS1展位對面,有比亞迪、理想汽車、極氪汽車等3家中國品牌體驗店。從展台擺放位置來看,這些新能源車型似乎在打擂台——一方代表中國品牌,另一方則代表傳統日系合資品牌。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這塊區域,是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縮影。随着滲透率逐漸攀升,新能源汽車正在步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各大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步伐,包括此前直低調緩慢一的日系三強。

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占新車銷售比例躍升至13.4%,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2021年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榜中前15位,目前在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車(包括EV、PHEV、增程式)中,中國品牌的産品占比高達75.2%。中國品牌主導着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

到了2022年一季度,這一現象更加穩固。3月,中國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1%;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1-3月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占有率更是達到83%,其中主流中國品牌已實作100%聯網和駕駛輔助。

在新能源或者說電動化的賽道上,豐田、本田和日産在前半程落後于中國品牌,但今年三四月其動作明顯提速。問題是,後半程,日系三強能否實作後來居上,重制燃油車時代的輝煌?

01.

電動化提速

進入2022年以來,豐田、本田純電步調出奇地一緻。日産雖然相對偏慢,但後期産品陣容更豐富。

3月18日,東風Honda開啟e:NS1預定,售價18萬~21萬元。此舉意味着,東風本田邁入電動化戰略時代。

3天後,3月21日,一汽豐田啟動Beyond Zero bZ4X純享品鑒之旅,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向媒體開放。作為該系列首款BEV車型,bZ4X誕生于e-TNGA專屬架構,代表着豐田純電新實力。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拉長時間軸來看。本田在中國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從東風Honda e:NS1開始。未來5年内,東風Honda将連續推出多款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車型。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豐田電動化産品同樣激進。到2025年,其将在全球範圍内推出15款BEV車型,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計劃推出7款産品,其中5款将導入中國市場。一汽豐田相關人士告訴幫甯工作室的bZ4X預計将于今年6月上市。

至于日系三強中的日産,似乎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早在2014年,已在全球市場闖出名号的日産電動車Leaf實作國産化,命名為“啟辰晨風”。當時,雖然從參數來看實力不俗,無奈那時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太低,市場表現不如預期。

2018年,東風日産釋出軒逸·純電,但市場反應平平。去年上市的e-POWER倒是一大亮點。但3年來,日産汽車在華一直沒有純電新車上市。早在2020年北京車展上亮相Ariya國産化進展緩慢,與這兩年火熱新能源市場失之交臂。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去年11月29日,日産汽車釋出2030年戰略規劃,表示十年裡加大電驅化與智能出行的推進力度。根據規劃,到2030财年為止推出23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15款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日産汽車将在五年内将電驅化車型的銷量占比提升到40%。

雖然這份計劃的時間節點比豐田延後5年,同時純電動車産品數量保持一緻,但電驅化車型(含e-POWER車型)占比将達到50%,其中Ariya将會成為這場新能源大戰的“先鋒軍”。

從規劃來看,未來5年,日系三強在華純電産品将超過30款。

02.

市場口味變了

“相比中國品牌,我更看重合資品牌的品牌力。”

“感覺日系新能源最大亮點就是品質更有保障。”

“新能源産品比拼的不是三大件。中國品牌在三電和智能化領域,不比日系品牌差……”

幫甯工作室采訪多位消費者,發現不同的消費圈層,消費理念差異很大:多數80後消費者認為合資品牌更有優勢,更願意接受合資品牌新能源産品。而95後和00後則截然相反,他們願意選擇造型、智能化、網聯化更出彩的中國品牌——在他們眼裡,“蔚小理”、比亞迪、歐拉等品牌最受歡迎。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為何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幫甯工作室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中國品牌越來越能抓住年輕人的胃口,年輕人喜歡酷炫高科技,而中國品牌新出的車型比較符合他們的追求。

其二,對中國品牌的觀念不同。以前,國産車的品質與合資比,确實有很大差距,但現在不同了,國産車産品綜合實力并不輸合資品牌。但很多70後、80後還是對自己使用國産車“痛苦”的經曆記憶猶新,對中國品牌還保留着刻闆的印象,是以追求合資品牌。但是,90後沒有體驗過以前的國産車,對過去的差距沒概念,沒有思想包袱,是以能欣然接受現在的中國品牌産品。

其三,所處的階段不同。90後買車是人生中的第一輛車,想着反正以後也要換其他的,于是沒有想太多,國産車的價格對他們來說很适合,自然不會挑剔。而相比80後、70後一代的人,他們買車已經是第2輛、第3輛,甚至更多,他們會比較看重品牌力。

當然這隻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從技術角度和産業鍊角度來看,中國品牌新能源和日系品牌新能源已不相上下,甚至某些領域領先。

從核心技術層面看,中國品牌競争實力明顯。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電池占電動汽車技術含量的60%,目前這一代電池技術,中國占主導地位。日本等國家在大力發展下一代全固态電池,這方面中國品牌還有差距。但全固态電池技術要産業化,并對市場格局産生重要影響,估計要10年左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說。

他表示,在電驅動和電力電子方面,中國跟國外比,總體不相上下。尤其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全技術鍊貫通的企業,技術實力全球靠前。

他認為,從供應鍊層面看,大陸動力電池産業鍊完整,全球70%電池産能在中國,産品供應全球。雖然美國和歐洲正在全力以赴打造電池産業鍊,甚至中國電池進入美國市場可能受到一定障礙,但總體而言,中國動力電池的産業競争力在相當時間内難以撼動。

“新一輪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我對中國品牌在未來汽車産業競争中占據優勢地位充滿信心。”歐陽明高說。

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與蔚來汽車進行合作的衛藍新能源,其推出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可以實作1000公裡的續航裡程;比亞迪e平台3.0的一體化內建設計;華為所提供的全套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歐陽明高預測,2030年中國市場的中國品牌會占60%。

對日系三強來說,競争者不止中國品牌,還有德系和美系。

作為電動化轉型最為堅決的跨國車企之一,大衆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推出ID系列,但成績一般。2021年,南北大衆在中國市場僅賣出了7萬輛ID系列新車,距離8萬~10萬輛的目标,仍有一段距離。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此外,以特斯拉為首的美系優勢突出。3月,特斯拉批發銷量為6.58萬輛,同比增長85%。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計銷量突破18萬輛,再創季度銷量紀錄。

汽車産業是一場馬拉松比賽,過去已經跑過了100年,但今天,在新賽道上面,所有品牌不得重新開始。

在品牌塑造、資金财力還是技術實力方面,日系三強有着中國品牌特别是造車新勢力難以比拟的優勢。但如今看來,在新能源的新賽道上已經落後的日系三強,想要在短時間内追趕上來,并不容易。

日系三強電動化的反攻與現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