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家王旭烽:什麼樣的生活走來,就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

茶,春天,江南。

正是飲春茶的好時候!一棵茶樹,經過一個冬季,将積蓄的營養物質全部賦能于那片片嫩芽。一杯龍井,盡是江南早春味道!

新出版的長篇小說《望江南》恰如這杯龍井,一片片葉芽裡,春意隔着紙張散發開來……所不同的是,這杯茶,不是創作一個冬季,而是經過了26個春秋。它的作者是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浙江農林大學教授、茶文化學科帶頭人王旭烽。

人生能有幾個26年?又有幾人能專注于一事?《望江南》講述了一個怎樣的中國故事?它與《茶人三部曲》有何關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主持人蘇揚就此專訪了王旭烽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文學評論家施戰軍。

作家王旭烽:什麼樣的生活走來,就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者王旭烽

創作是因為要彌補空檔和遺憾

在問及為什麼會創作茶人系列小說時,王旭烽說:“什麼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就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

在王旭烽眼中,茶與江南,不隻是技藝與美景,還有關于中國曆史以及融入人心的家國情懷——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符号之一。

作者王旭烽最早推出的作品是《茶人三部曲》,而《望江南》在《茶人三部曲》第二部寫完後就開始創作,但為何時隔26年才完成?王旭烽介紹說,“我沒能夠寫下去,是因為我對這段曆史缺乏了解,我覺得我在文化上還沒有準備好”。一位浙江大學的老教授一直關注她的作品,此時反複跟王旭烽建議,希望有這段曆史,不要一下子跳到1965年。這件事對于當時的王旭烽來說比較難,于是她就把所收集到的内容寫成了一篇序文,但這篇序文并沒有放在《茶人三部曲》第三部中,是以這一部直接從抗日戰争跳到1965年,中間的20年成為了空檔。

“出版後我總是覺得别扭,彌補這段空檔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王旭烽說。但直到2013年,王旭烽才真正開始重新投入創作。她直言,這部作品前前後後創作了近八年的時間,甚至有兩次寫不下去、推翻重來的情況。但終于,在2020年底初稿完成,“這樣總算彌補了這一段的遺憾,是以嚴格意義上這段曆史不是補也不是作品後續,而是鑲嵌在其中”。

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取自蘇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中“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句詞。那時的蘇轼從杭州被貶山東,而他的父親和結發妻子也去世了。寒食節後,蘇轼登臨超然台,此情此景,激發了他對故國和故人的思念。王旭烽認為,對于蘇轼來說,故國和故人都是忘不掉的,但寒食節已過,新火被重新點起,就好像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就要去積極地生活,去體驗當下的生活,這是這句詩帶給我們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深刻影響了王旭烽,王旭烽表示,就應該用“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狀态去看待這個時代,才能描寫完整的生活。“我覺得生活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不能單獨拎出來一個事件,就像切肉一樣,皮、肉、骨頭構成了完整的肉,如果專門挑其中的一部分,雖然也能構成這塊肉,但它不是整體和有機的。”

作家王旭烽:什麼樣的生活走來,就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

想創作一個代表中國南方文化的男性形象

王旭烽寫茶人茶事,寫大時代裡平凡人的小日子,寫江南煙雨浸潤中的中國人的選擇和敞開、融入和奮進;寫茶香和茶性,寫江南文化的詩意和力量,更寫中國的風度、情懷和品格。

王旭烽表示,從《茶人三部曲》開始,她就決定要塑造一個表達中國南方文化的男性形象,這個男性一定是溫潤如玉的君子。“人物究竟塑造得怎麼樣,我确實不敢說,但我想寫一個能夠代表南方,同時又代表中華民族的男性形象,這是我的願望。”

《望江南》裡有個道地的“杭州”

王旭烽還把杭州的美景寫入《望江南》,“拿着小說完全就可以進行旅遊,這就是一個旅遊項目”。

如果你想去或是剛到杭州,想了解這座城市做份攻略,當然辦法有很多,選擇也很多。但還是建議你帶上一本《望江南》,因為它能幫助你找到真正道地的“杭州”。

作家王旭烽:什麼樣的生活走來,就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

不想當職業化作家,希望成為勞動者

業内專家評價《望江南》把個人的靈魂賦予在與現實息息相關的物件上。王旭烽認為這種真實感得益于她的“勞動”。

“作為寫小說的人,我覺得對小說人物的描寫、小說的語言結構、語言氣質格調都很重要,對環境和時代曆史的相對精準描寫,并在這種環境下架構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也很重要。如果不把這些東西吃透,勞動得少,作品就輕浮,勞動得深,作品就紮實一些。勞動不會騙你。”

王旭烽國中時就體會到采茶姑娘的辛苦,她認為寫長篇小說也一樣,決不能靠靈感完成作品,而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寫長篇小說的時候就是個農婦,是一個勞動者,而且要習慣這種日複一日的勞動”。

王旭烽建議說,“我覺得最好不要當專業作家”,“我認為日常生活的美感對于作家來說極其寶貴,不投入日常生活是體會不到的”,有時候專業作家做久了就會端起來,不會把寫作當作自己内在生命的靈魂需要,容易職業化,“是以我不想成為職業化作家,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勞動者”。

施戰軍:小說充滿中國性,故事具有開放性

談到如何評價《望江南》,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文學評論家施戰軍說:“這部書記錄了1945年到1964年的曆史,這段曆史橫跨了兩個社會,作家用茶葉世家的題材,以文學化的筆法把社會橫跨的過程創作出來,是以這是一部帶有很深的曆史意識和大曆史觀的小說。”

“景深感”是施戰軍對《望江南》的另一個評價。在施戰軍看來,這本書的推薦語提到“茶人精神”“江南文化”“家國情懷”非常精準。“通過小說,我們可以看到個人史、家族史、民族史,看到中國人的品格和中華民族的傳統品質必然會在未來大放異彩的曆史趨向。”

“它是可以傳下去的書”,施戰軍認為。因為小說中可以展現人、曆史和文化的互動,它包含着生活中國、情感中國、文化中國、美麗中國,包含着價值觀的“密碼”,是非常雅正的小說。而這些都會通過故事娓娓道來,加之雅正的語言,使這些“密碼”能夠“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我們心裡。

監制:白中華

主持:蘇揚

編輯:王鑫 殷宇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