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我emo了,怎麼辦?

網絡熱詞“emo”

最近網絡熱詞“emo”頻頻出圈。當代年輕人常用“emo”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朋友圈、微網誌......都在訴說着當代人的“emo”情緒。受了委屈會“emo”,缺少社交活動會“emo”,社交恐懼也會“emo”,數學聽不懂也會“emo”......可究竟什麼是“emo”?為什麼能引起那麼多人的共情?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了解emo并提升自己應對emo的能力。

EMO,全稱Emotional Hardcore,中文名稱情緒硬核。它原本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朋克音樂的一個小衆流派。随着現時代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一句“我emo了”,已經成為了年輕人表達情緒的常用方式,和“喪、憂傷、抑郁” ”畫上了等号。在悲傷的基調下,一切的情緒不穩定皆可“emo”。

當人們說emo的時候,到底在表達什麼呢?有專家認為,愛說“我emo了”的網友中,不乏“求流量,求關注”的群體,通常來看,emo是在表達一種抑郁的情緒,但也有部分網友隻是調侃,追求潮流,用emo來尋求情緒上的共鳴,希望得到關注。”

“emo”帶有自我調侃、自我纾解的意味,是青年群體直面情緒,表達情緒的一種有趣方式。“emo”打破了以往“報喜不報憂”的社會傾向,使得青年群體能在日常交流中,以凝練風趣的方式分享消極情緒,尋求共情共鳴,聊以慰藉。這不論是對改善青年心理,還是促進社會情緒傳遞,都大有裨益。

當我emo了,怎麼辦?

1、允許自己不快樂也是一種力量

我們提倡陽光快樂,但不能禁止悲傷。當我們産生負面情緒時,如果一味地自我欺騙,告訴自己“我很好”,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自己不斷加壓。其實,消極情緒也是我們萬千情緒的一種,是我們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同樣應該被平等地對待。學會接納自己的一切情緒,即使沒發生什麼壞事,也可以允許自己有不快樂的情緒,這是一種坦然接受的勇氣,接受負面情緒,感受它,再離開它。向下沉澱的“emo”時刻也會成為向上生長的力量。

當我emo了,怎麼辦?

2、悅納自己的每種情緒,是成長的表現

每一次emo其實都是成長的機會,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失衡,這恰恰證明我們正在一步步看清自己,走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接受自己的emo,也是悅納自己的開始。不論是生活中的人際關系還是學習裡的競争壓力,我們都在迫切地向前趕,擔心自己成為被落下的那一個。很多時候身體負荷已經遠遠超載,心理壓力也難以排解,但我們自己還意識不到,專注于趕路而忽略自己的感受。“emo”給了我們停下來喘息的時刻,能夠讓内在的自己松口氣,為繼續前行做準備。

當我emo了,怎麼辦?

3、安撫emo情緒,成為更快樂的自己

如果是學習或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冷靜分析自己的時間安排,提高執行力;

如果是被周圍“内卷”的氛圍壓得喘不過氣,問問自己到底要什麼,要去哪;

如果感到孤獨寂寞,主動走出去,給家人、曾經的摯友打個電話;

如果感到疲憊懈怠,花上一下午,捧着熱咖啡看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

如果十分焦躁,腦子一片空白,換上舒服的睡衣,掖好被角,安心地睡上一場午覺或者換上舒适運動服裝,出去大汗淋漓一場;

情緒沒有對錯,最要緊的,是識别情緒,找到适合自己的釋放模式,尋找并奔赴熱愛。你的面前沒有海,潮起潮落因為心。隻要渡過情緒這條河流,對面陽光可以依然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