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存在不适的情況,現在小編給孕晚期存在的幾種不适提供幾點建議:
一、尿頻
尿頻是由于寶寶的擠壓導緻膀胱空間減少進而出現尿頻的情況,特别是晚上,一般一個晚上上廁所5-6次是正常的水準。尿頻不僅影響睡眠,也讓孕媽們身體疲倦。
緩解尿頻的症狀,主要是減少在睡覺前的水分攝取量。
二、腿部抽筋
到了孕晚期,孕媽可能會出現腿部抽筋的情況。
孕媽如出現抽筋情況,腿往後勾,讓腿伸直,馬上就可以緩解。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千萬不要起來按摩或者捶打腿部,雖然這個可以緩解抽筋,但是第二天小腿部分會很疼。
三、尾骨疼痛
随着孕周期的推後,肚子會越來越大,寶寶的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就會給尾骨造成一定的壓力,導緻尾骨疼痛,特别是剛躺下床的時候,簡直無法挪動,稍微移動一下都是“痛不欲生”。
針對此問題,首先,孕媽睡覺時,在躺下去之前就計算好位置,盡量做到不需要挪動就可以躺在合适的位置上;其次,不要采用仰卧的姿勢睡覺,多使用側卧的方式,這樣就不會給尾骨造成重量上的壓迫。孕媽可以選擇孕婦枕頭進行安眠。
接下來麻麻注意了:
到了孕晚期,孕媽媽都會很自然地關注一些分娩相關的知識,比如臨盆的信号,分娩時要怎麼用力;也都會很用心地準備好寶寶用品。
但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兩點,可能很多孕媽媽都忽略了,快來看看是不是。

1、孕期就要了解母乳喂養知識。
母乳是寶寶最寶貴的食物,很多孕媽媽都覺得,寶寶出生後要純母乳喂養。
想法是很美好的,現實卻不那麼樂觀,你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但無論如何,請記得下面四點:
盡早開奶。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産後立即開始媽媽和寶寶的肌膚接觸,在産後1小時内開始母乳喂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關于這一點,重點要提醒的是剖腹産的媽媽,家人要多幫忙,把寶寶抱到媽媽身邊,協助媽媽給寶寶哺乳。
正确的含乳姿勢非常關鍵。
如果寶寶的含乳姿勢不對,吸得再賣力,也是無用功。正确的含乳姿勢是:寶寶的嘴巴含住整個乳暈,而不是隻含住乳頭。
不要急于添加奶粉。
一些長輩們,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覺得媽媽“胸小沒奶水”,或者“擠奶隻能擠出那麼少,奶水肯定不夠”,要新媽媽給寶寶添加奶粉。
其實,奶量多少跟乳房大小沒有任何關系。跟奶量有關的,是媽媽的乳腺組織的發育、開奶的早晚、寶寶的吸吮,以及媽媽的營養和心情。
而至于擠奶,這跟媽媽親喂是不一樣的,擠出來的奶量跟實際的泌乳量并不等同。不管是手動擠奶,還是使用吸奶器吸奶,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媽媽需要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是以,媽媽一方面要排除阻力,不要急于給寶寶添加奶粉,因為添加後,寶寶的吸吮變少,奶量就會變少;另一方面,如果母乳确實不足,那麼就要給寶寶及時添加奶粉。
産後不要過早進補催奶湯。
如果新媽媽過早地食用鲫魚湯、雞湯、豬腳湯,過多的乳汁會讓乳房脹得厲害,不利于寶寶含乳。
建議新媽媽在産後第3天開始催奶比較合适,而且産後1周内的飲食,也還是要以容易消化的清淡流食為主。産後1周以後,媽媽就可以逐漸增加營養,但肉湯類食材也不要太多。
2、了解母乳喂養寶寶大便的特點。
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會比較稀,次數也比較多,有的可能一天要便便6-12次,很多媽媽就慌了,以為寶寶是腹瀉,自行買一些藥,比如媽咪愛、保嬰丹等等給寶寶吃,千萬不可!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有“輕瀉”作用,是以母乳喂養的寶寶1天便便10次,不算異常,又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吸收,是以10天排便1次也很正常。隻要寶寶吃得好,生長正常,就不需要擔心。如果媽媽還是不放心,可以帶寶寶的便便到醫院化驗,但可不要随意給寶寶吃藥啊!
不過,要提醒媽媽的是,一定是及時給寶寶更換紙尿褲,即使紙尿褲上隻有一點兒便便,也要更換,不然容易導緻寶寶紅屁股。寶寶每次便便後,用柔軟的紙巾擦幹淨,盡量用清水沖洗,然後用毛巾輕輕吸幹水分,給寶寶抹上護臀膏後,再穿上紙尿褲,可以幫助預防紅屁股。
孕媽媽們,其實,除了這兩點,育兒還有很多的知識要學,建議大家在孕期就可以買好一些靠譜的育兒書籍來看看,這樣等到寶寶出生以後,你就不會那麼慌張,會更從容放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