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綻放出了不同的文化瑰寶。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從小更是飽讀詩詞,從浪漫潇灑的詩仙李白讀到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最仰慕的詩人和最傾心的詩歌。

千古絕句并不少,不論是春光靈動,妙趣橫生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還是意韻深遠,頗具哲理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古代詩詞的魅力,就在于寫景之中,盡顯詩人的情感與寄托。但文學史上,卻有這樣一首奇詩為人稱道,那就是宋朝的詩人李禺寫的《兩相思》,這首詩不僅可以正着讀,更是可以反着念。

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

《兩相思》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别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這首詩歌順着讀,我們可以感受到是以作者的視角來借景抒情,身為丈夫的他獨自一人在外,遙遠的山水分開了親愛的人,雖然身邊人來人往,但是卻沒有真心相交的人。一人寂寞飲酒,卻因為思念寫不出詩來。和相愛的人已經分開很久了,想要寄回一封家書,但卻連傳信的鴻雁都沒有。漫長的夜裡獨守孤燈,丈夫隻能思念妻子與兒子。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這樣順着去品詩,我們能感受到丈夫對遠隔千裡外的家庭的思念。雖然我們無從考證當時的李禺身處于什麼樣的情景,但我們能在這酣暢淋漓的詩句中體味到男人對妻子的寄挂。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古往今來,多少遊子出走它方,久久不歸,但他們大部分都是想家不能歸,為了考取功名,為了有所成就,往往就将家庭置于腦後,但是家人的期望總是最簡單的,望平安、能吃得飽、在外不受欺負就已經是莫大的安慰,是以當在外拼搏力不從心的時候,不如返鄉回歸家庭,可能溫暖的一句話,熱騰的一頓飯就能改變心中的困境。

女人反着念,望親人歸

《兩相思》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别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如果這首詩反着念,在開頭第一句就能體會到成家的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妻與子都想念出走的丈夫,孤獨的夜裡隻能守着燈作伴。給丈夫寄出去的信件都了無音訊,惆怅的妻子隻能一人獨自醉飲,淚流滿面地望着相隔的山水表達思念。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換一種順序,就是别樣的心境。女人如果正着讀,隻能對作者的情感予以同情,但是當反着念的時候,卻能真切地感同身受。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古代有一位女子名叫阿蘭,從小和鄰居家的兒子青梅竹馬,成年後他們就成親共建小家。但是成婚後的某一年,天災橫禍,莊稼收成不好,于是丈夫隻能出海謀生。而獨自在家的阿蘭每天隻能背着孩子向丈夫離去的方向望着,但直到阿蘭離世,丈夫都沒有傳回。後來,人們就将阿蘭站立的地方的石塊,命名為望夫石,以此來紀念夫妻間的思念之情。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外出打拼對家庭來說意味着新的生機,但是對于女人來說,卻意味着孤單獨守空房。古代對成婚的女子有很多的規矩,講究女主内,于是女人不能抛頭露面,隻能困在家裡,唯一能夠訴說情感的人便是自己的丈夫,當丈夫離家出走的時候,妻子面對家庭的瑣事隻能自己分擔。

小結

這首詩,算不上中國萬千詩海裡的經典,描寫情愛相思的詞句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這首詩短短56個字,通過一正一反的錯位閱讀,卻能呈現出了男女兩種不同身份的思念之情,讓人能夠在閱讀後感受到中華文學的博大精深,也算是千古以來的一首妙詩。

千古第一妙詩:男人正着讀思妻念子,女人倒着念思憶丈夫

其實在中國的文化中,這樣的巧妙之處還有很多,隻不過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之下,沒有時間去發現這些絕妙之處。現在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世界各國的文化都有大放異彩的機會,但是現在當代的年輕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太過于繁重,對其不聞不問,但其實,曆經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有着最深層的底蘊,隻要善于去挖掘,總能找見令人欣喜的經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