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永遠也數不清國内有多少電動車品牌,因為它們就像雨後的春筍、初夏的菌子一樣,不時就有新鮮面孔冒頭。
上周,長安與甯德時代、華為合作的品牌阿維塔剛剛釋出了與紀梵希設計師馬修·M·威廉姆斯 (Matthew M. WILLIAMS) 聯名打造的限量聯名款阿維塔 11;一周後在長安汽車的合作夥伴大會上,又一個新品牌亮相——長安深藍,随之而來的還有長安應對電氣化轉型的戰略。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立新品牌成了國内自主品牌們的拿手戲,面對着逐漸細化的智能汽車市場,它們幹脆将品牌「細化」來更精準迎戰。
不過每一次新品牌的誕生,都是一次産品和品牌從零開始,都需要放手一搏的勇氣。這次帶着「深藍」卷土重來的長安能否在競争中破局呢?
從阿維塔到深藍,
是自家的狹路相逢,還是分頭應戰?
在長安深藍之前,長安的另一個新品牌叫阿維塔。
這個搭載着「CHN」技術平台的品牌,承載着長安、甯德時代與華為在智能化、電動化與汽車的期望。作為一個面向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品牌,阿維塔的出現将長安拉回到競争最激烈的智能電動車主戰場。
正因如此,當長安再一次釋出「長安深藍」時,很多人的疑問是:為什麼又釋出了一個新品牌?
與阿維塔三方鼎立打造的高端路線不同,長安深藍搭載了長安獨立研發的 EPA 平台,可以說是長安的「親兒子」,整合了長安新能源的全部力量。
用長安自己的話來說,深藍旗下目前規劃的五款産品,主要「面向 Z 時代新能源使用者」,其中 C385 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釋出上市,而 C673 将在年内釋出。如果說阿維塔承擔了長安品牌向上的任務,瞄準了高端電動車市場;那深藍更像長安在新能源領域開疆拓土的猛将,承擔了「上量」的任務,瞄準市場規模更大、更年輕化的中端電動車市場。
而與長安深藍同時官宣的還有 UNI 系列的獨立。作為長安在兩年前主打品牌高端化和年輕化的系列,從今年開始 UNI 将作為全新的獨立品牌營運,同時全面電動化,瞄準了增程式混動的市場。
阿維塔針對純電高端市場,長安深藍針對規模更大的純電中端市場,UNI 瞄準增程式混動市場,同時長安乘用車、歐尚、凱程品牌等長安旗下的品牌也都會有各自的電動化轉型程序。長安利用不同的子品牌瞄準了智能汽車的細分領域,讓它們不帶包袱、更加輕盈的迎戰。
以深藍品牌為例,此前在網上路透的 C385 将作為深藍的首款車型在今年下半年釋出。這款外形酷似 UNI-V 的車型,曾因為外形讓不少網友産生「油改電」的質疑,這次以全新品牌深藍的身份「出道」,讓 C385 純電平台打造的出身更加明确。
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如今的電動車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好的是,無論對于傳統車企、新勢力還是自主品牌,智能電動車将大家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過去幾年的沉澱并非不可超越,而電動汽車産業鍊的成熟更是給了新品牌的建立提供了機遇,也給打造自身品牌價值提供了視窗期;壞的是,這種同一起跑線的競争更需要産品自身的實力來說話,也對新品牌的産品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提速電動化,長安的決心在哪裡?
作為最早提出 2025 計劃的國内車企之一,長安汽車曾在 2017 年釋出香格裡拉計劃,當時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0 年跻身新能源汽車第一陣營,在 2025 年停售燃油車」。
如今身處 2022 年看過去,長安的規劃似乎需要加速了。事實上長安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次長安給出了新的目标:預計 2022 年銷量同比增長 6.5%,自主品牌提升 5.9%至 185.7 萬輛;2025 年新能源汽車産銷目标 105 萬輛,占旗下自主品牌的 35%,2030 年計劃新能源産銷 270 萬輛,占旗下自主品牌的 60%。
為了實作這個目标,長安一方面将品牌細化,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新能源産品落地的速度。
今年,長安将共計推出 36 款新産品,其中 19 款為自主品牌産品,8 款為全新新能源産品。年内,長安将推出 C385EV、C673EV、UNI-KPHEV、UNI-V PHEV、歐尚 Z6-PHEV 共 5 款新品,以及國内首款量産的氫燃料電池轎車,其中 C 開頭的産品即為深藍旗下的純電動車型。未來,長安還将推出命名為 LUMIN 的小型車。新産品覆寫微型車、主流電動車、高端智能電動車等不同車型。
在加速産品落地的同時,核心技術儲備也是電氣化轉型的關鍵。
目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已自主掌握了 400 餘項核心技術,基本掌握了以「電驅技術、電池技術、電控技術」為主的三電技術。比如,2021 年長安汽車釋出了新一代七合一超集電驅,是深度內建電機、減速器等總成于一體的電驅系統,同時,還全球首發電驅高頻脈沖加熱技術。
除了三電系統外,長安已開發「七合一」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 SVDC。它還擁有相容 ICE 及其電氣化産品的 MPA 架構、面向主流純電動車市場、深藍品牌車型搭載的 EPA 架構,以及與華為、甯德時代聯合開發的 CHN 平台。
與此同時,長安在 800V 高壓純電平台、油冷電機技術、電池底盤一體化內建設計、量産應用(半)固态電池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還在持續加碼。根據長安汽車給出的規劃,到 2025 年,長安汽車将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等領域投入超 800 億元。
最後
面對電氣化轉型這場戰争,有的人選擇「破釜沉舟」,比如兩周前宣布停産燃油車的比亞迪;而有的人則選擇「全軍出擊」,比如長安,通過新的品牌來展示自主品牌對于電氣化轉型的決心。
對于長安這樣的自主品牌來說,推出新品牌并不是目的,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與之前不一樣的畫卷來赢得市場,才是目的。在如今一片紅海的電動汽車領域,「深藍」能否幫助長安搏回屬于它自己的那片「藍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