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疫情加劇兒童焦慮抑郁 專家呼籲關注長期居家後遺症

新冠疫情可能導緻的兒童精神疾病正在引起全球更廣泛的關注。專家警告稱,疫情期間長期的居家封鎖等公共衛生措施,可能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産生重大的影響。

美國起草焦慮抑郁症早篩計劃

4月12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起草了一份新的建議,建議對8-18歲的兒童青少年進行焦慮症篩查,并建議12歲及以上兒童青少年接受抑郁症篩查。

這項草案适用于尚未診斷為焦慮或者抑郁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如果通過,将成為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的指南。

草案指出,焦慮症是一種在美國較為常見的心理健康狀況,特征包括過度恐懼或擔憂等症狀,主要通過情緒和身體症狀來表現。

美國疾控中心網站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18-2019年的美國兒童健康調查發現,在3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當中,患有焦慮症的比例達7.8%。調查還發現,兒童和青春期的焦慮症可能與未來焦慮症或抑郁症的發生率增加有關。

USPSTF工作組成員、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瑪莎·庫比克(Martha Kubi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幸運的是,我們發現對年齡較大的兒童進行焦慮和抑郁症的篩查,可以有效識别這些情況。通過後續的護理,可以減輕抑郁症狀,并可能改善或者解決焦慮問題。”

對兒童青少年進行焦慮和抑郁篩查有助于提前發現疾病,但專家強調,僅僅靠篩查一種方法還不夠。

“對于這些重要疾病本身的研究也至關重要。”USPSTF工作組成員、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教授Lori Pbert表示,“另一方面,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決定是否進行篩查時,也應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臨床判斷。”

盡管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存在,但醫生和心理學家警告稱,新冠可能會加劇這種趨勢,因為健康危機對一些兒童的影響可能是創傷性的。此前有研究發現,因為疫情被隔離的兒童創傷後應激得分是未隔離兒童的4倍。

“新冠疫情讓很多兒童和青年少年都經曆了居家學習的過程,居家的時間越長,對于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影響越是不容忽視。”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陳俊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長期居家影響不容忽視

專家還稱,線上學習、居家封鎖、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和強制佩戴口罩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産生重大影響。

本周,加拿大衛生專家送出給多倫多衛生局的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了新冠對學齡兒童的影響。該報告顯示,雖然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的後果通常不太嚴重,但由于學校停課,他們受到了廣泛的身心健康的影響。

“由于新冠疫情仍在導緻感染人數上升,這迫使多倫多兒童和青少年的課堂學習多次中斷。”報告指出,“盡管這些公共衛生措施對于減輕新冠的傳播及其相關的健康影響是必要的,但有證據表明,這些措施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物質使用、營養、身體活動以及牙科保健服務和預防和疫苗接種等諸多方面産生負面影響。”

此外,多倫多醫院還發現與兒童自殘有關的急診室的就診次數有所增加。在新冠疫情之前的15個月,共有467次關于兒童自殘的醫療通路,而疫情開始後的前15個月,相關的通路次數增加到606次。

在一份2020年多倫多地區教育局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調查顯示,30%的學生表示擔心應對恐懼和焦慮,21%的學生表示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援。

早在中國2020年疫情發生初期,來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健康管理研究是以及新華醫院等就層在《柳葉刀》上發表通訊文章,呼籲應降低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江帆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兒童的身心健康尤其值得關注。關閉學校是政府疫情防控政策之一,但政府同時也應重點關注特殊時期如何保護促進居家學習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

第一财經記者從參加網課的國小生家長方面了解到,相比兩年前的居家教學措施,這次疫情封鎖期間,網絡課堂教學都使用了視訊會議系統,結合空中課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體育課的内容設計也更加活潑,室内運動結合遊戲,增加了小朋友的參與度。

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教授認為,總體來講,兒童的心理彈性比成人強很多。他呼籲家長在兒童居家學習期間,盡量不要給他們增加壓力。

“我倒是認為,這段時間小孩子可以适當增加玩遊戲、上社交網絡的時間,對于未成年人玩遊戲時間的限制,可以根據具體情形來調整。”謝斌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