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建國悟語】

喜書,于是偶爾會收集寫作所用。作為世間一塵埃過客,日常的吃喝拉撒自然難免,但對書的崇拜,仍是高于物質基礎,信奉人不能僅僅靠吃米活着。

翻開一本書,就如同作者對話,知道在時間之外,曾經有過一個豐滿立體的人。好多好多書,被我賣給了廢品站,因為它對于我,僅僅是本數和充數;也有一些書,看過送朋友,它有益過我,也可以益他人;僅僅是一些經典的和我寫作必須的,我把他們放在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書櫥裡,它們讓我感覺到生而為人的價值與努力惜時的意義之所在。

幾年前,參與編輯東平四中校友于保法教授支援、學長段振業、牛之營倡議的《母校情懷》一書,在整理校友事迹中,我又想起一個叫周脈柱的學長來。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聽在四中任教過的父親講,周脈柱學長是四中三級,家在離接山鎮十裡地的蒼丘村。他因為喜歡文學,是以和山師中文畢業的我父親有過交往。周脈柱畢業當過縣廣播站通訊員,以後保送上了山大中文系,在那級學生中,父親雖然由東平八中調來隻教他們半年,但是一直記得文采出衆的才子周脈柱。

記得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樣喜歡文學的楊家山兄到四中複讀,他曾告訴我為了投稿曾到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找過擔任編劇的周脈柱,那時周已是癌症晚期,請家山哥吃了水餃,一邊走着和家山兄談創作,一邊流着汗送出家山兄好幾裡。在寒風中,當家山兄回望的時候,還看到周脈柱瘦弱地站在劃過的風裡。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近幾年,緻力于元朝“東平學派”研究,恰巧買到山東大學孟廣來教授和周脈柱學長一起編著的《元明散曲詳注》一書,看看存書章是鄒城市城前鎮中小國小圖書室,可見其時此書為中國小國文老師所喜歡;又見此書為1990年第一版,此時周脈柱學長已經去世數年,可見作為恩師的孟廣來教授對這位早逝愛徒的追憶懷念。

後來見到和周脈柱學長同村同名的泰安市政協工作的小周脈柱學長,他曾對我談起周脈柱學長的好多事。知道周脈柱學長的妻子在丈夫去世後一個人帶女兒長大,雖然有親朋介紹但她一直拒絕再嫁。好多年的清明,她都帶着女兒婷婷由濟南回家鄉祭拜丈夫。曾想見見這位癡情的學嫂,但是一直沒有聯系上。這幾年的清明,因為疫情,她們母女應該沒回傷心的蒼丘吧?

老家常莊,曾經住過前來山東抗日的老八路。如果不是泰西山脈平緩,阻擋不住日寇的戰車大炮,泰西根據地就是影響全國的一大重點區。在搜集115師東進支隊和魯西區委将帥的史料時,我尋到了魯西區委七大委員之一朱則民寫給女兒朱柏玲的簽名本。不知道這本書是如何由女兒女婿手中流入孔網的,但朱則民七十六歲認真的楷書毛筆題贈讓我看到了這位革命老人對生在沂蒙飽受苦難女兒的那顆心。現在有關東進支隊駐守常莊的珍貴照片還有五張,上面戎裝的朱則民和夫人楊炯靓裝出席趙镈、李岩婚禮的留影,讓我看到他們戰火之外的青春模樣。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世上真的曾經有過這樣的人,他們抛棄了本來富足的生活,為了一種理想而不辭勞苦和百煉成鋼。

前幾天,在微信圈,發現濟南的藝術圈在發照片與短文,紀念因病去世的評論家張榮東。我和榮東并不熟悉,十幾年來僅僅見過兩次面。好多年前,在老山藝曾找他拿過《水墨境界》這本書。再後來,兒子顔亓新考到山藝讀研究所學生,曾在一個畫展上見過他。之後,不曾見面,因為詢問一些濟南有關宋朝“郓學”、元朝“東平學派”的遺存碑刻,有時會要請教他,于是和他聯系多了起來。看他去年冬天經常在龍洞山一帶爬山,上面正好有一塊關于宋朝齊州知州韓铎的祈雨文碑刻,于是相約今春過過疫情幾位好友去看下,考察一下其文化背景與楷筆書法,沒想才說好幾個月,這個隔三差五爬千佛山的壯人就去了。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問孫文韬博士,才知道榮東教授是年後查出的胰腺癌。看看他最後一次爬山是今年2月2日,到今天才剛過去兩個月加12天,惜别榮東,才再次疼知誰也無法預知災難和明天哪個提前到來,有些約定一定不要拖也不要等。

為了進行“郓學”和“東平學派”的縱深研究,應外地朋友相約寫一篇宋初三先生之一“徂徕先生”石介的長文。之前購過北大才子陳植锷教授點校的《徂徕石先生文集》,并且和國中校友石奇琪一塊研讀過,指導她寫過《宋朝大儒孫複與石介交遊初考》一文,發在去年2月的《長江叢刊》雜志上。這幾天發現陳植锷教授還著有《石介事迹著作編年》一書,于是趕緊孔網急購。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昨天拿到書,匆匆一翻,才知道1947年出生的陳植锷教授早在1994年去世,很多學人撰文感歎壯年而逝的陳植锷是宋史研究的一大損失。書的後記為陳教授的夫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的周秀榮女士所寫,作為曾經一同在溫州一中讀書的校友,他們有過讀書成才的熱血時光,雖然是夫妻,周秀榮敬戀地稱丈夫為先生,男女結婚形式都一樣,但誰和誰結婚真的品質不一樣。丈夫病逝後,不懂文學和曆史的周秀榮編輯整理其存世文稿,在浙江省社科聯和熱心師長的幫助下,使得此書在陳教授去世8年後由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看着一字一淚的後記,你能明白什麼樣的結合算愛情。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2017年在陳植锷70周年誕辰之際,在他北大同窗和後來學生奔走下,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召開了其學術座談會。看照片,參加座談的主要是北大校友和受教弟子。如果他的妻子周秀榮女士不因車禍去世能出席紀念活動該有多美滿呀,照片中年輕者中好似也沒有他們夫婦遺留的孩子,如果出席簡報中會按照慣例寫上陳植锷教授的子女誰誰參加了紀念活動。希望以後能幸知一點陳、周兩位教授後人的情況呀。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讀書以明志,寫作以寄情。很多人的書比寫作者存世時間還短,僅僅是那些有普世與救世價值的詩文會走出時間之外,成為後人的愛物與精神食糧。知道這些,我就暗暗叮囑自己:不要慌,慢慢來。在明暗交替的時光裡,做光與火的歌者與播者,漫唱生之歌。

顔建國:元明散曲歌不盡,書外柔心情誼長——懷念東平四中校友周脈柱

(作者,顔建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宋元文化研究專家,系中國散文學家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數家報刊專欄作家,著有《元朝東平學派》《蘇轼與東平文士考析》《文宗義脈》《春風有約》《家鄉的石闆坡》等專著。本文由作者獨家授權釋出,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