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古代,“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有這種作用

談起車,現代社會更多看到的是霸氣的外觀,時尚的内飾,酷炫的尾燈等,形容車輛的詞語無非是豪華、時尚、酷炫、嶄新、飛馳、高貴、典雅、動感、激情、霸氣、大氣、顯貴、尊貴、造型美觀、落落大方、優雅别緻、氣勢磅礴、渾然一體、雍容華貴、氣勢非凡等。

在古代,“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有這種作用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這輛汽車被命名為"卡布奧雷",車長 7.32m ,車高 2.2m ,車架上放置着一個像梨一樣的大鍋爐,前輪直徑 1.28米 ,後輪直徑 1.50米 ,前進時靠前輪控制方向,每前進12~15min需停車加熱15min,運作速度3.5~ 3.9km/h 。1771年造出第二部車,沒有真正跑過,現置于法國巴黎國家藝術館展出。盡管居紐的這項發明失敗了,但卻是古代交通運輸(以人、畜或帆為動力)與近代交通運輸(動力機械驅動)的分水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那麼,在大陸古代,沒有蒸汽汽車,又是如何形容車輛的呢?

在古代,“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有這種作用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有女同車,顔如舜華,将翺将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顔如舜英,将翺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詩經:有女同車》)

唐代詩人張籍在《雜曲歌辭·車遙遙》中寫道:野田人稀秋草綠,日暮放馬車中宿。驚鹿遊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仆。君家大宅鳳城隅,年年道上随行車。願為玉銮系華轼,終日有聲在君側。門前舊轍久已平,無由複得君消息。

唐代"海内名士"張祜在《車遙遙》中寫道:東方曨曨車軋軋,地色不分新去轍。閨門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殘淚紅。君心若車千萬轉,妾身如轍遺漸遠。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桑間女兒情不淺,莫道野蠶能作繭(張祜在《車遙遙》)。

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範成大在《車遙遙篇》中寫道:車遙遙,馬憧憧。君遊東山東複東,安得奮飛逐西風。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月暫晦,星常明。留明待月複,三五共盈盈。(範成大《車遙遙篇》)

魏晉時期名臣及文學家、思想家傅玄在《車遙遙篇》中寫道: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遊兮西入秦,願為影兮随君身。君在陰兮影不見,君依光兮妾所願。(傅玄《車遙遙篇》)

在古代詩詞裡,“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多代表的是情感的寄托,詩人們也常借助車來傾訴衷腸。不管車的排量、内飾、外觀如何,随着佳人遠去,人去樓空,何時再與佳人相會呢?

在古代,“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有這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