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在哪?為何孫悟空不會變化成細菌 一類 的微生物?

孫悟空會“七十二般變化”,這幾乎婦孺皆知。既然孫悟空能變化,變大變小自然就不在話下,無論是《西遊記》原著還是影視劇都少不了孫悟空随心所欲的變化。但我注意到,孫悟空往大了變,他的極限就是“與天齊高”,可是天有多高呢?那隻能靠自己想了。

那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又在哪呢?我看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就是“蟭蟟蟲”,大約螞蟻這麼大小吧。

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在哪?為何孫悟空不會變化成細菌 一類 的微生物?

孫悟空變化成蜜蜂(動畫圖)

應該說,孫悟空能由四尺的猴子變成蟭蟟蟲,那已經很厲害了。那麼孫悟空還有沒有可能再往小了變,變成細菌這麼大小?甚至變成大腸杆菌呢?

解決我這個腦洞問題,我們不妨看下“細菌”、“大腸杆菌”出現在科學領域的時間。

查詢相關資料可知:1683年,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牙垢上觀察到了細菌,這算是人類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了細菌的存在。

到了1828年,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1876)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βακτηριον,意為“小棍子”。

至于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大腸杆菌是條件緻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種動物發生胃腸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種局部組織器官感染。

細菌和大腸杆菌發現并命名的時間線确定了。

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在哪?為何孫悟空不會變化成細菌 一類 的微生物?

大腸杆菌圖

那我們再看《西遊記》誕生的時間節點。目前所見最早的《西遊記》版本是“世德堂”本,俗稱“世本”。“世本”出現的時間是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注意,這隻是指百回通行本《西遊記》最早出版的時間,并不是《西遊記》寫就的時間。

《西遊記》到底是不是吳承恩所著,何時寫就,這都還有點争論。以世人相對集中的看法認定是吳承恩所寫,他寫《西遊記》的時間怎麼也在1582年之前,因為這一年他就去世了(另有一說為1580年)。

打定了《西遊記》的出版時間和寫作時間,問題就明朗了!因為,無論是《西遊記》的寫作時間還是出版時間都在“細菌”被發現并命名之前——這個時間當早在細菌被發現一百年前,在“大腸杆菌”被命名三百年以前!

吳承恩縱然天才,但要他以後世幾百年的名詞或說生物進入他的視野進而寫入小說,這根本無從說起!

孫悟空往小了變的極限在哪?為何孫悟空不會變化成細菌 一類 的微生物?

六小齡童扮演的吳承恩劇照

當然,作為一種假設性問題來探讨,即便在吳承恩知道細菌或大腸杆菌的存在,他應該也不會把細菌寫成精怪。這是因為,吳承恩筆下的妖魔都有一定來曆,要麼是某位神仙應佛和菩薩之命,在唐僧西行路上等着他們;要麼是神仙身邊的人或畜私自下界然後成妖成魔。這不細說。

還有一種妖魔類似于“散修”然後自我成才,當然,成的是妖魔鬼怪。比如木仙庵裡的杏仙、竹仙等等,這是植物類“散修”成妖魔。還有類似蜘蛛精、蜈蚣精等,這是動物類的“散修”。

但無論是植物類還是動物類,在吳承恩的筆下,這一類生物成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是經曆了千年以上的修煉。

那再反觀細菌、大腸杆菌,這種微生物的存活時間實在有限,讓細菌一類的微生物修煉成精實在是強人所難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