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賺錢,摳門,讀書,不合群

有人說:“和誰過,都是和自己過。”

人到中年,總想攀權附貴,到頭來,才發現,最靠得住的人,隻有自己。

是以,有遠見的人,都在投資自己:賺錢,摳門,讀書,不合群。

人到中年:賺錢,摳門,讀書,不合群

01

狠狠賺錢,是中年人的清醒。

有朋友說:“沒有錢,你拿什麼維系你的愛情,靠什麼贍養你的父母,用什麼去結交朋友,靠嘴巴,花言巧語,誰信你?”

說這句話的朋友,去年從體制内辭職了,然後開了一家網絡公司,憑借精湛的拍攝技術,實作了月入過萬的夢想。

認真想一想,有多少中年人,每天都很忙,其實是在混日子。他們隻是渾渾噩噩地過着,然後抱怨命運,責怪老天。

狠狠賺錢,不是因為心中有欲望,而是因為生活必須這樣。

很贊同一種觀點,賺錢就是成年人應有的自律。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把時間變得比金子更加珍貴,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一寸光陰一寸金”,如果你還不努力一把,到了五十歲之後,就真的無能為力了,到了六十歲,也許是“回天無力”了。

巴菲特說過:“這些數字就是我未來所擁有的财富,雖然我現在沒有這麼多,但總有一天我會賺到的。”

鼓起勇氣,如果一份工作不足以讓你緻富,那麼你可以做副業。關鍵是,你能不能放下面子,是否可以堅持住。

有人觀察到,掏糞工,比普通的公務員更賺錢;貼瓷磚的人,日入五六百元;打孔的人,一個孔就可以賺一百多元......隻要你願意去做,提高收入就會有辦法。

02

學會摳門,是中年人的退路。

有一部戲劇叫《牆頭記》。

一個叫“張木匠”的人,妻子早亡,他一個人把兩個兒子拉扯大,幫他們娶妻成家。

張木匠很老的時候,兩個兒子都不願意供養他,還把他放在兩家中間的圍牆上,左右都為難。

張木匠的一個朋友王銀匠,看不過去了,悄悄傳話:“你們的爹,年輕的時候,存了很多銀子。”

從此,見錢眼開的兩個兒子争着供養張木匠。

人老了,是需要花錢的。即便兒女孝順你,也要拿錢供養;錢和孝順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聰明的人,在中年的時候,就會拼命守住自己的錢,不讓自己的晚年,過得太悲傷。

富蘭克林說過:“揮霍無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很多中年人,常常叫苦連天,認為自己不夠富有,日子不好過。其實,他們一直在賺錢,但是不懂得節儉,家庭就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

把日子過得簡單一些,舍去“買買買”的欲望,減少無用的禮尚往來,可以舊物利用,生活開支越少,品質越高。

隻要錢一直在自己的口袋裡,那麼以後就有更多的機會投資興業,也能留下一筆養老錢。

賺錢是根本,存錢是根基,他們是開源節流的關系。能夠悟透這一點的人,日子不會太差。

人到中年:賺錢,摳門,讀書,不合群

03

堅持讀書,是中年人的願景。

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眼明亮。”

人到中年,生活很難,但是你别停止前行的腳步。關鍵是,你要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如果你沒有特異功能,那就努力讀書吧。

當讀了很多書,再用慧眼去看世界,就會發現,自己比以前通透多了,一切煩惱,都可以被了解,然後悄悄放下。

讀書,還可以提高你賺錢的能力,找到更多省錢的方法。如果你可以把智慧變成經濟,那麼手裡的書,就是一座金礦。

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是你可以從文學巨人的筆端,找到社會發展的趨勢。

所謂風口浪尖,其實是一個人順着社會發展的趨勢,迅速來到了“頂端”,就像沖浪一樣,随波起伏,卻又特别精彩。

《管子·牧民》裡說:“不務天時,則财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廪不盈。”

不懂得利用趨勢,那麼錢财就不會有源頭,根本不能賺得盆滿缽滿。

中年的你,求誰都沒有用,不如讀書,研究社會,改變自己。當你做的一切,都是順風而行的時候,生活就變得容易了。

04

不太合群,是中年人的幸福。

作家雪小禅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樣。”

吃吃喝喝的社交,應該戒掉了。即便是工作需要,不得不去聚餐,你也應該做到,少喝酒,早回家。

要懂得“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果你堅持變好,哪怕你不去招惹任何人,也會有人來找你合作。

你的價值,就是社交的底氣;你的人品,就是成大器的征兆。迷失了自己,總是讨好别人,你就像一根纏繞在大樹上的藤蔓一樣,令人讨嫌。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太難了。不如你一個人獨行,當你出類拔萃的時候,真正同路的人,就發現你了。也就是說,先有千裡馬,才有伯樂。

人到中年,說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人到中年:賺錢,摳門,讀書,不合群

05

有一種人生,叫“彈鋼琴”。

也就是說,做人像彈琴一樣,把黑白鍵都要用上來。盡量把所有的優勢,都發揮出來,都能兼顧,那麼人生就會持續向好,并且更加優雅從容。

這個世上,真正的聰明,不是當下的成就,而是做人的遠見。

從今往後,投資自己,走好每一步。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