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2022年一季度汽車産銷資料出爐:新能源車零售量達到107萬輛,同比增長146.6%。其中3月份新能源車銷量達到了44.5萬輛,同比增長137.6%,環比增長63.1%,在缺芯、疫情、戰争的多重因素影響下,表現依然強于往年。

反觀燃油車卻繼續呈現萎靡狀态。在新能源車同比大漲的情況下,整體乘用車市場一季度銷售491.5萬輛,同比下降4.5%,其中3月乘用車銷量157.9萬輛,同比下降10.5%,說明是燃油車的銷量下跌拖了大盤的後腿。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此消彼長之下,也使得3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達到了28.2%,同時,電動車批發量超過萬輛的企業也再度回暖到兩位數13家。

要知道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實作新能源車20%的滲透率。而2019年的時候,新能源車滲透率還隻是4.7%、2020年是5.8%,2021年就激增到了14.8%。以目前的發展态勢,20%這個目标今年就将會提前實作。甚至有行業人士給出了樂觀的預測,今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将會達到35%。

再加上前不久比亞迪宣布從今年3月起停産燃油車,專注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業務。一時間,大家對新能源車的期待值又暴增了不少,大有新能源車立馬就要取代燃油車成為主流的意思。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樂觀情緒之下,我們更需要理性看待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發展。

首先單看資料,新能源車的确表現亮眼。

從一季度造車新勢力TOP5的成績來看,有四家車企都實作了三位數的同比增長。而三月是擺脫春節假期影響的第一個月,如果單看三月資料,各大造車新勢力更是同比環比均大幅增長。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小鵬汽車3月傳遞15414輛,環比增長148%,同比增長202%。蔚來銷量為9,985台,同比增長37.6%,環比增長62.9%。理想汽車傳遞11034輛,同比增長125.2%,環比增長31.13%。零跑、哪吒3月銷量也都突破萬輛,同比環比大增。

但需要注意的是,3月新能源車銷量大漲的背後有幾個原因,一是由于在經曆春節假期之後,購車意願和需求開始大幅反彈;二是因為在補貼退坡之後,3月中旬各大新能源車廠又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開始了第二次集體漲價,而這一輪漲價的幅度甚至超過第一輪。這讓許多有購車計劃的消費者趕在漲價之前下單購車。三是俄烏沖突導緻油價一路飙漲,讓許多人認為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在增加,于是轉而選擇新能源車。

種種原因作用下,使得3月的銷售資料特别搶眼。這是否是一種短期效應,又是否是在透支4月的新能源車需求還未可知。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其次,滲透率并不等于普及率。

滲透率與普及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比重。換言之,滲透率不會是簡單的線性上升,而是會有起伏變化。而普及率則是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總保有量的比重。

根據相關政府部門人員對外透露的資料計算,截至2021年9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占汽車保有量的3.47%。也就是說,全國100輛車中隻有不到4輛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車普及率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來自于新能源車銷量結構的“失衡”。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從地域分布上看,以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發達地區以及限牌地區,新能源車滲透率較高,在更為廣大的内陸三四五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消費則較為疲軟;

從産品結構上看,以五菱宏光MINIEV為代表的低端電動車與30萬以上的高端品牌新能源車的單月滲透率較高。但占據國内主流大衆市場的中端新能源車滲透率不盡如人意;

從品牌分布來看,去年10月份的資料,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6%,豪華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1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4%。

換句話說,目前新能源車主要還是集中在自主品牌的低端和高端車型上。而從以往燃油車的消費經驗來看,中端車型才是消費市場最大的需求所在。是以,“啞鈴型”而非“紡錘型”的新能源車市場顯示出新能源汽車消費還未真正普及。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第三,理性看待比亞迪停産的燃油車。

比亞迪宣布停産燃油車,被許多人認為是新能源時代的一個标志性事件。但實際上,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的時候,比亞迪的燃油車業務存在感就始終不強。

王傳福一直希望通過新能源車實作比亞迪對競争對手的超越,是以很早就開始推出混動和純電産品。可惜的是當年時機未到,是以比亞迪一直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業務之間遊離。直到這幾年新能源車迎來大發展時機,比亞迪才得以在新能源市場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這時候,燃油車對于比亞迪來說顯然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早前就有報道指出,比亞迪管理層實際上早在去年3月,就已經決定放棄燃油車了,隻是比較保守,又看了9個多月,等着混動完全占了上風,才正式下決心。

去年比亞迪汽車銷售新車74萬輛,燃油車僅為13.6萬輛。今年頭兩個月銷售新車18.56萬輛,燃油車隻剩下5049輛。與其說是比亞迪的燃油車賣不動,不如說從去年開始比亞迪就主動調整産品結構,不打算做燃油車了。

更何況從利潤上來講,比亞迪燃油車不僅賣不上量,更賣不出價。以比亞迪宋為例,燃油版與DM版的價格相差數萬元,兩者又是共線生産,DM車型無疑利潤更大。從品牌定位上說,專注于新能源車,也讓比亞迪的品牌屬性更加清晰。

是以比亞迪停産燃油車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并不能以此完全反映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整個大勢。

3月新能源車滲透率28%,提前完成2025目标,燃油車大勢已去?

寫在最後: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對行業、車企來說是好事,越來越多優質的新能源車出現,也讓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逐漸增加。但即使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0%,也不會在短時間内全面取代燃油車。考慮到影響因素的複雜性,特别是眼下新能源車價格不斷高漲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車在經曆一波快速發展後,其增長速度也會慢下來,與燃油車以一個合理的比例開始“并駕齊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總體規模仍然較小,而新進入的參與者卻越來越多,主流合資品牌也開始加大新能源的發展力度,未來的競争将會更加激烈,新一輪優勝劣汰或許就在今年上演。(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