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守護解放西3》完結了,一周一次的快樂又沒了......

作為刷了三遍解放西的老觀衆,案件中呈現的抓馬生活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又充滿戲劇化。

我看見了堅持愛好卻不被了解,最終放棄世界的古裝男生,看見了年紀輕輕吸食毒品踏上不歸路的年輕男女......

除了這些案件之外,還有一個重複出現的地點也讓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五一廣場。

因為在這裡,我還看見了兩千多年前的《守護解放西》。

叮咚,您有新的警情請查收!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一位證人,三份不同的證詞,這起案件究竟該怎麼處理?

死者趙明家的勞工——孫詩,就是本次案子的嫌疑人。案發之後,攸縣的辦案人員謝栩和黃忠将孫詩叫來審問。

在嚴刑逼供的過程中,孫詩說出了第一份供詞:

但是等謝栩和黃忠去客棧調查核實住宿資訊時,卻發現根本沒有這些人。于是他們隻好再次找到孫詩驗證。

而這時,孫詩的證詞卻變成了:

在調查的過程中,長沙太守府又收到了來自“兼賊曹史”湯得到的第三份證詞。

三份證詞各不相同,一下讓案子陷入了僵局。

于是上級長沙太守府向“兼賊曹史”湯和臨湘縣各發了一份檔案,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核心實不符合的内容并上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毋佝毄(系)無罪,毆擊人”,不能抓捕和毆打無辜的人。

案件到這就告一段落……

看到這,你是不是在想,這部《守護解放西·東漢版》究竟是在哪播出的?

其實它被記錄在五一廣場出土的東漢簡牍上。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書簡閱中國》

簡牍,是紙張發明以前,人們用來書寫和記錄的載體。一般将用來書寫的竹片稱作“簡”,木片稱作“牍”,而簡牍就是還沒有編成冊的竹簡和木片的統稱。

不過,在這一片片簡牍的背後,除了懸疑曲折的案件、還有藏在書信裡的思念與愛意。

在湖北雲夢的一座戰國晚期秦墓中,出土了兩件木牍,是戰國時期兩位士兵“黑夫”和“驚”寫給兄長“衷”的家書,也是已發現最早的家書實物。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睡虎地秦墓11号牍 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封家書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說他們缺衣少錢并彙報目前的情況: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書簡閱中國》

“今天是二月辛巳啦,弟弟“黑夫”和“驚”再次給大哥“衷”你寫信啦,媽媽應該還好吧?我們兩個都還活着呢...“黑夫”再次寫信,是向你們要錢啊,媽媽趕緊給我做夏天的衣服并送過來吧......”

“現在是“驚”在衷心問候大哥,家裡家外的和睦全靠大哥了。...錢和衣服的事,希望母親可以寄個五六百塊錢來......急急急”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他們在急什麼?

急,可能會死。因為“黑夫”和“驚”是在淮陽參加秦軍征戰的士兵。

戰國時期,群眾服役的年齡在17到60歲,甚至有時會降低到15歲,在長期征戰的時間裡,國家提供糧食、铠甲以及緊貼铠甲的外衣,但不會提供穿在裡面的内衣,需要自備。

想象一下,在打仗的時候,天氣越來越熱,沒有錢、沒有輕薄内衣他們會是什麼下場?可能就會像“驚”所說的那樣“即死矣”吧。

除此之外,家書還有另一個部分是他們向家裡問安: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雖然這次寫信的主要目的是因為在外征戰,缺錢缺衣服,但在他們的書信裡有幾個出鏡頻率非常高的字,格外引人注意。

那就是——

“毋恙也”。

它們在短短527個字的書信裡,反複出現了11次。

“母毋恙也?” 媽媽應該還好吧?

“為黑夫、驚多問東室季須苟得毋恙也?” 替我們兩個問一下季須怎麼樣了?

“驚多問新負(婦)妴(婉)地毋恙也?” 驚的新媳婦應該還好吧?婉也應該還好吧?

......

為什麼“黑夫”和“驚”會在信裡不斷地提到“毋恙也”呢?

因為在那個諸侯征戰,戰火紛飛的時代,身為士兵的他們不斷直面戰争與死亡,在這過程中,秦國統一戰争也逐漸迎來了尾聲。

而這次,淮陽發生叛亂(淮陽是楚國的都城),面對那個疆域廣闊、實力強勁的楚國,這場戰役注定艱難且漫長。

“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知也,願母遺黑夫用勿少。”

生死未蔔,歸期未定。他們沒有辦法像我們一樣,用一條短信、一通視訊電話隔空與家人聯系。

距離太遠,想說的太多,于是隻能在家書裡濃縮成一個又一個“毋恙也”傳達思念......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書簡閱中國》

更讓人痛心的是,在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還有千千萬萬像“黑夫”與“驚”一樣遠離家鄉、征戰前線的士兵,又有多少封我們未曾知道,沒能送達的家書。

很慶幸,“黑夫”與“驚”的家書如今在湖北雲夢被發現,他們的思念跨過了漫長的距離平安到家,也平安到達2000多年後的今天。

簡牍作為書信,記錄下了跨越距離的思念與現實,也同樣記錄下了跨越距離的愛情。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書簡閱中國》

1979年,甘肅敦煌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中出土了一封特别的“情書”。

是住在敦煌壽陵的趙負寫的一份出關“申請書”。

“敦煌壽陵裡趙負趣自言,夫訢為千秋燧長,往遺衣用,以令出關”。

丈夫訢(xīn)在玉門關外戍守,妻子希望能在天冷之前為他送去禦寒的衣物和日常用品申請出關。

路途遙遠,天氣漸涼,卻攔不住我踏向你的步伐。

“情書”的内容很短,但卻能跨越千年,讓人感受到妻子對于丈夫的愛意。

從春秋開始,到魏晉結束,簡牍在紙張出現前的一千多年裡,生動真實地記錄着:

過去的律法制度,比如文章開頭孫詩供辭不實案中對證人嚴刑拷問的刑訊制度,黑夫”與“驚”長期征戰,自備衣糧背後繁重嚴苛的徭役制度。

過去的生活情感,在外征戰的士兵借助家書傳遞思念;妻子趙負為丈夫訢送禦寒衣物申請出關......

而在簡牍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簡。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國家寶藏》第一季 雲夢睡虎地簡

在《雲夢秦簡》中記載着千年以前出台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田律》。

《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魚鼈......”

“春天二月,不準到山林中砍伐木材。“

”不能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準燒蘋作為肥料......”

我在一塊木片裡,看了集解放西?

▲ 《國家寶藏》第一季

以及具有人情味的徭役制度——《徭律》。

《徭律》:“禦中發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過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

“朝廷征發徭役,如果耽擱不加征發,就罰兩副盔甲相抵......如果降雨不能動工,那麼可以免除本次征發。”

還有與社會生活有關的方方面面,比如《日書》中管理糧食建置的《倉律》和桑蠶種植的《星》等等。

在簡牍裡,我們看到了過去充滿溫度的生活、情感、制度、法律。

如果說《守護解放西》用抓馬戲劇化的案件,讓人對長沙坡子街的生活充滿共鳴。那簡牍中的一段段故事、家書、情書,也讓我們看見與感受到了文字背後,幾千年前鮮活的生命。

它就像一部充滿趣味的紀錄片,伴随着每一次出土,按下播放鍵,将遙遠的曆史活靈活現地在我們眼前播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