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守护解放西3》完结了,一周一次的快乐又没了......

作为刷了三遍解放西的老观众,案件中呈现的抓马生活让人觉得无比真实又充满戏剧化。

我看见了坚持爱好却不被理解,最终放弃世界的古装男生,看见了年纪轻轻吸食毒品踏上不归路的年轻男女......

除了这些案件之外,还有一个重复出现的地点也让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五一广场。

因为在这里,我还看见了两千多年前的《守护解放西》。

叮咚,您有新的警情请查收!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一位证人,三份不同的证词,这起案件究竟该怎么处理?

死者赵明家的工人——孙诗,就是本次案子的嫌疑人。案发之后,攸县的办案人员谢栩和黄忠将孙诗叫来审问。

在严刑逼供的过程中,孙诗说出了第一份供词:

但是等谢栩和黄忠去客栈调查核实住宿信息时,却发现根本没有这些人。于是他们只好再次找到孙诗取证。

而这时,孙诗的证词却变成了:

在调查的过程中,长沙太守府又收到了来自“兼贼曹史”汤得到的第三份证词。

三份证词各不相同,一下让案子陷入了僵局。

于是上级长沙太守府向“兼贼曹史”汤和临湘县各发了一份文件,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不符合的内容并上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毋佝毄(系)无罪,殴击人”,不能抓捕和殴打无辜的人。

案件到这就告一段落……

看到这,你是不是在想,这部《守护解放西·东汉版》究竟是在哪播出的?

其实它被记录在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上。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书简阅中国》

简牍,是纸张发明以前,人们用来书写和记录的载体。一般将用来书写的竹片称作“简”,木片称作“牍”,而简牍就是还没有编成册的竹简和木片的统称。

不过,在这一片片简牍的背后,除了悬疑曲折的案件、还有藏在书信里的思念与爱意。

在湖北云梦的一座战国晚期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是战国时期两位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家书,也是已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睡虎地秦墓11号牍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封家书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说他们缺衣少钱并汇报目前的情况: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书简阅中国》

“今天是二月辛巳啦,弟弟“黑夫”和“惊”再次给大哥“衷”你写信啦,妈妈应该还好吧?我们两个都还活着呢...“黑夫”再次写信,是向你们要钱啊,妈妈赶紧给我做夏天的衣服并送过来吧......”

“现在是“惊”在衷心问候大哥,家里家外的和睦全靠大哥了。...钱和衣服的事,希望母亲可以寄个五六百块钱来......急急急”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他们在急什么?

急,可能会死。因为“黑夫”和“惊”是在淮阳参加秦军征战的士兵。

战国时期,民众服役的年龄在17到60岁,甚至有时会降低到15岁,在长期征战的时间里,国家提供粮食、铠甲以及紧贴铠甲的外衣,但不会提供穿在里面的内衣,需要自备。

想象一下,在打仗的时候,天气越来越热,没有钱、没有轻薄内衣他们会是什么下场?可能就会像“惊”所说的那样“即死矣”吧。

除此之外,家书还有另一个部分是他们向家里问安: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虽然这次写信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在外征战,缺钱缺衣服,但在他们的书信里有几个出镜频率非常高的字,格外引人注意。

那就是——

“毋恙也”。

它们在短短527个字的书信里,反复出现了11次。

“母毋恙也?” 妈妈应该还好吧?

“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苟得毋恙也?” 替我们两个问一下季须怎么样了?

“惊多问新负(妇)妴(婉)地毋恙也?” 惊的新媳妇应该还好吧?婉也应该还好吧?

......

为什么“黑夫”和“惊”会在信里不断地提到“毋恙也”呢?

因为在那个诸侯征战,战火纷飞的时代,身为士兵的他们不断直面战争与死亡,在这过程中,秦国统一战争也逐渐迎来了尾声。

而这次,淮阳发生叛乱(淮阳是楚国的都城),面对那个疆域广阔、实力强劲的楚国,这场战役注定艰难且漫长。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

生死未卜,归期未定。他们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用一条短信、一通视频电话隔空与家人联系。

距离太远,想说的太多,于是只能在家书里浓缩成一个又一个“毋恙也”传达思念......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书简阅中国》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还有千千万万像“黑夫”与“惊”一样远离家乡、征战前线的士兵,又有多少封我们未曾知道,没能送达的家书。

很庆幸,“黑夫”与“惊”的家书如今在湖北云梦被发现,他们的思念跨过了漫长的距离平安到家,也平安到达2000多年后的今天。

简牍作为书信,记录下了跨越距离的思念与现实,也同样记录下了跨越距离的爱情。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书简阅中国》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了一封特别的“情书”。

是住在敦煌寿陵的赵负写的一份出关“申请书”。

“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

丈夫訢(xīn)在玉门关外戍守,妻子希望能在天冷之前为他送去御寒的衣物和日常用品申请出关。

路途遥远,天气渐凉,却拦不住我踏向你的步伐。

“情书”的内容很短,但却能跨越千年,让人感受到妻子对于丈夫的爱意。

从春秋开始,到魏晋结束,简牍在纸张出现前的一千多年里,生动真实地记录着:

过去的律法制度,比如文章开头孙诗供辞不实案中对证人严刑拷问的刑讯制度,黑夫”与“惊”长期征战,自备衣粮背后繁重严苛的徭役制度。

过去的生活情感,在外征战的士兵借助家书传递思念;妻子赵负为丈夫訢送御寒衣物申请出关......

而在简牍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简。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国家宝藏》第一季 云梦睡虎地简

在《云梦秦简》中记载着千年以前出台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田律》。

《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鱼鳖......”

“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

”不能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苹作为肥料......”

我在一块木片里,看了集解放西?

▲ 《国家宝藏》第一季

以及具有人情味的徭役制度——《徭律》。

《徭律》:“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朝廷征发徭役,如果耽搁不加征发,就罚两副盔甲相抵......如果降雨不能动工,那么可以免除本次征发。”

还有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比如《日书》中管理粮食建置的《仓律》和桑蚕种植的《星》等等。

在简牍里,我们看到了过去充满温度的生活、情感、制度、法律。

如果说《守护解放西》用抓马戏剧化的案件,让人对长沙坡子街的生活充满共鸣。那简牍中的一段段故事、家书、情书,也让我们看见与感受到了文字背后,几千年前鲜活的生命。

它就像一部充满趣味的纪录片,伴随着每一次出土,按下播放键,将遥远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在我们眼前播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