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SIA)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晶片的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5559億美元。日韓美歐等國也相繼出台晶片保護法案,通過巨額補貼的方式來促進本土化發展。晶片行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

供需失衡下,
“晶片荒”現象爆發
巨大的需求面前,晶片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尤其自2020年下半年後,全球各行業陸續出現了晶片荒的現象。汽車停産、小家電缺芯、顯示卡漲價、手機缺貨相繼發生,其中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問題較為嚴重。全球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釋出的預測稱,受此影響,2021年汽車減産預期達770萬輛,汽車行業收入損失将達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36萬億元)。
德勤全球預測,2022年期間許多類型的晶片仍将面臨短缺,但不會像2020年秋或2021年那麼嚴重,亦不會波及所有晶片。到2022年底,晶片交貨周期将接近10-20周;到 2023年初,行業将達到基本平衡。根據美國電子元器件分銷商搜芯易的資料,今年2月,全球晶片訂單交貨時間比去年10月份增加5至15周。其中,某類處理器的最長交貨時間達99周。傳遞周期延長的同時,晶片價格也一路飙升,平均上漲幅度達15%。
造成“晶片荒”的
關鍵因素有哪些?
首先,直接導火索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緻了全球供應鍊中斷,主要的生産企業被迫停工停産,而晶片作為當代資訊科技産業重要的基礎性部件,一旦出現短缺将直接影響後續相關産業鍊的生産。
其次,行業所處周期所緻。Gartner 研究副總裁盛陵海表示,半導體産業向來每隔兩至三年就會出現一次周期,而目前正處于一個供不應求階段,是以目前的晶片荒其實是正常現象。
此外,晶片生産線技術高度密集,建立這樣的一條生産線,需要投入高昂的資金和時間成本,當産業無法準确預測未來需求時,就極大可能造成晶片供應出現問題。
日韓美歐紛紛開啟
補貼大戰
在經曆了過去近兩年的缺芯難題後,近期日韓美歐相繼通過巨額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本土半導體産能的擴張。
2021年底,日本出爐的《半導體産業緊急強化方案》提出到2030年将日本半導體企業的營收提高至2020年的3倍。
2022年1月11日,南韓通過《半導體特别法》,拟對南韓國家尖端戰略産業發展進行史無前例的支援,提供包括投資、研發、人才培養在内的全方位支援,加強對核心技術及人才的保護,并放寬相關管制措施。
2022年2月4日,獲美國衆議院通過的《2022年美國競争法案》提出要為半導體産業提供520億美元的資金支援。
2022年2月8日,《歐盟晶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正式釋出,計劃大幅提升歐盟在全球的晶片生産份額。從資金層面看,歐盟拟動用超過430億歐元對法案的落實提供支援,包括300億歐元的國債和1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
大陸的應對之策
為了提升晶片自主研發能力,擺脫對進口晶片的依賴,大陸提出了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的目标。
為此,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內建電路産業和軟體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政策》,指出針對28nm、65nm和130nm晶片分别給予不同程度的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此外還給予裝置和材料等關稅減免、投融資政策、人才發展、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的支援。
2021年1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提出要加快內建電路關鍵技術攻關。推動計算晶片、存儲晶片等創新,加快內建電路設計工具、重點裝備和高純靶材等關鍵材料研發,推動絕緣栅雙極型半導體(IGBT)、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工藝突破。
支援晶片發展也成為大陸十四五時期的重中之重。在今年各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地省市也都表露出了對晶片、半導體、通信與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與重視。
大陸的晶片制造巨頭
正抓緊布局
在晶片這條産業鍊條上,從上遊的設計來看,全球頂尖的企業大都來自美國,根據IC Insights的資料,美國設計産業約占全球的68%。在中遊的加工制造領域,大陸處于領先水準,根據SIA的資料,大陸整體的制造産能大約占全球的36%。其主要的工藝流程包括熱處理、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化學機械研磨和清洗等工藝。下遊的切割封裝和測試環節,對勞動力需求大而對技術要求較低,東亞國家的優勢相對明顯。
綜合來看,大陸在晶片設計方面較美日等國尚有一定差距。此次缺芯潮中,海外晶片巨頭們的傳遞周期均呈現上升趨勢,部分企業甚至面臨長期無貨的狀态,這也為大陸實作晶片的本土化布局發展迎來了難得的“視窗期”,是以國内領先的晶片企業紛紛加快步伐,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半導體等國産晶片制造巨頭們都在國内組建生産線,在12英寸,8英寸晶圓加大産能輸出。如:
2月11日,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表示,2022年初上海臨港項目已破土動工,北京和深圳兩個項目穩步推進,預計2022年底投入生産。三個新項目滿産後,将使公司總産能倍增。
華虹半導體表示将在2022年加快推進12英寸生産線總産能至94.5K的擴産,預計在第四季逐漸釋放産能。
長江存儲已經攻克了64層3DNAND閃存的技術難點,可以設計出256GB的SSD(固态存儲)晶片,并且現在已經實作量産。
在科技産業高速發展下,晶片或将長時期保持高需求态勢。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相關企業應加強在産業中的布局,增強自主研發能力,進而提高晶片自給率。
微信排版:沈青初
微信稽核:劉 沙
更多幹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