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老了,喪偶之後,需要學會以下五種生活方式

01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提“喪偶”兩個字。畢竟,人到老年,身邊有個人作伴,生活會更加溫暖,哪怕吵吵鬧鬧也比一個人孤獨着更好。

現實和理想,難免會有沖突,不管你是否接受,現實總會給人狠狠一擊。

人老了,如果喪偶了,餘生應該如何過?與其慌亂着應對,不如早有心理準備,不管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都能坦然。

人老了,喪偶之後,需要學會以下五種生活方式

02

第一,“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對于黃昏戀,要随緣,不要盲目拒絕。

總有一些年輕人,聽說父母要找老伴,家裡要多一個“後媽、後爸”,就十分反感。一方面是怕父母把财産給了“外人”;一方面是擔心名聲不好聽。

畢竟,父母的年紀不小了,對社會上的事情,辨識能力有限,萬一遇到了騙子,就真的麻煩了。

我的鄰居張大爺,老伴過世後,在好友的安排下,參加了幾次相親活動,也請了好幾回客。但是連續三段戀情,都不到兩個月就告吹了。

為了阻止張大爺找老伴,他的女兒把終身俸管控了,兒子拿走了房産證。

上個月,張大爺和離婚多年的劉阿姨結婚了,他們相差八歲。但是談得很投緣。重要的是,劉阿姨也有房子和終身俸,根本就不差錢。這下,張大爺的兒女才松了一口氣。

一段靠譜的黃昏戀,可以給老人帶來很多幸福和浪漫的時光。隻是,在找對象的時候,要擦亮眼睛,别被人欺騙了,也不要太着急。

兒女再好,但是他們要上班,要賺錢,不能天天陪伴父母。總不能每天都對着空空蕩蕩的屋子,過着孤家寡人的日子。

03

第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和兒女一起住。

有一些老人,害怕獨處,在喪偶之後,立馬就搬到了兒女家去住。

聰明的老人,不會害怕孤獨,隻要自己能夠生活自理,就能夠過自由的生活。如果能夠從心理上接受的話,去好一點的養老院,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不管家裡多亂,房間多小,但是全憑自己做主。

和兒女住在一起,時間長了,難免會遭到嫌棄。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兒女、兒媳、女婿對老人的态度,也不同,一旦感情上失衡,沖突在所難免。

老人在兒女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真的很卑微。不到走不動的那一天,不要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老了,喪偶之後,需要學會以下五種生活方式

04

第三,“多情總被無情傷”:對親戚朋友、兒女心狠一些,自己才會更好過。

我們總以為,最傷人的感情,是愛情。

其實,對于老年人來說,愛情不可以随意傷害到自己了,畢竟該經曆的痛苦,都經曆過了。反而是那些扯不清的親情、父母和兒女之情,導緻自己過得很難受。

比方說,兒子不夠争氣,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因為能力有限,被辭退了,後來又弄丢了婚姻。作為父母,怎麼能夠不心痛?父母一着急,就把老底都掏出來,希望能夠幫助兒子一把。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不是你可以左右身邊的親戚朋友或者兒女。

對于喪偶的老人來說,錢顯得格外重要。不要因為顧及感情,就弄丢了錢。否則你受到的傷害,會比任何人都大。

平時,少随禮,對兒女的事情,少過問,和很一般的朋友斷交。

05

第四,“死如秋葉之靜美”:看淡生死,心态會更好,反而能夠延年益壽。

《百年孤獨》裡寫道:“買下一張永久的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

人生就是一張“單程票”,你沒有辦法回到過去。時間,一定會從身邊悄悄溜走。過度的擔憂,是毫無意義的。

有朋友說:“父母之中,如果有一個人先走一步,剩下的那個人,也會很快變老。”

有些人,因為喪偶,内心的悲痛,一天比一天更多。好幾年,都走不出傷痛的陰影。

把生老病死當成一種常态,從心眼裡接受了,那麼心态會更加沉穩,臉上的笑容會更多。把陽光放在心中,本身就是一種養生。

健康活着,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讓兒女少擔心。你更要明白,已經過世的“老伴”,也一定希望你活得幸福。

人老了,喪偶之後,需要學會以下五種生活方式

06

第五,“生如夏花之絢爛”:隻要活着,就要進取不止,福氣就會增加。

有一位作家說:“一個人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别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也要非常體面,看起來是很難的事情,其實你敢于和命運較勁,就不是那麼難。

一息尚存,奮鬥不止。你的美,就在進取的路上。

比方說,一個老人,每天都堅持讀書,他就不會想七想八,并且能夠讓精神更加飽滿。每天都和老友下棋,那麼生活就不會冷清,并且大家互相有個照應。

還比方說,一個老人,堅持做好事,他的生命裡,從不缺少陽光。被人點贊的時候多了,他的幸福感也就成倍增長了。

07

人啊,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寂。

到了什麼樣的年齡,遭遇了什麼樣的事情,就會有什麼樣的感悟。能不能越活越好,關鍵要轉變思想,并且在現實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在這裡,希望老人都能照顧好自己,老當益壯,活得熱情洋溢;希望兒女都能了解父母的生活,有感恩的心;年輕人可以接納老人,幫助老人。

喪偶,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