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确的盤玉方法:帶你進入“玉”的最高境界

正确的盤玉方法

帶你進入“玉”的最高境界

多數人在盤玉之前,都是先選料。好料,也就是俗稱的和田籽玉,盤出來的感覺自然比山料要好得多,尤其是帶皮色的料子,在盤玩過程中的微妙變化讓愛好者感覺樂趣無窮。有不少人盤玉喜歡蹭鼻油,可是這樣真的是正确的嗎?

盤玉的正确方法

第一步:拿到好料以後,先用常溫清水浸泡2至3個小時以軟化表面附着物,然後用牙刷刷洗幹淨,再放入熱水中浸泡,浸泡到熱水與玉慢慢自然冷卻。借此讓玉的毛細孔得到充分舒張,将内部污垢吐幹淨。如此進行約3個循環,之後大約每3個月到半年進行1次,夏季則約1到2個月進行1次。

第二步:盤玩之前要先選條中國結的繩子,最好不易掉色,将玉件綁在腰際“内外褲”之間,閑暇時可拿在手上盤玩,但記得手要洗幹淨。經常見到有人把玉器放在臉上和鼻子上去抹油,但要知道那油可不是所謂的玉的滋養液哦,反而适得其反會将玉門封死,使盤出來的玉的光澤顯得很悶。平常可用柔軟的白色純棉長毛巾擦拭幹淨。

第三步:在夏季經1個星期盤玩後,每天晚上洗澡時用溫清水,先浸泡一段時間再刷洗幹淨,但一定要避免使其與肥皂直接接觸,之後就隻要常保持玉件的清潔即可。如友善也可常洗刷,衆所周知,汗液帶有鹽分、揮發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件接觸太多汗,佩戴後又不即刻清理幹淨,時間一長玉件便會受到侵蝕,外層受損,影響原有的光澤度,尤其是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過多接觸汗液則容易變成淡黃色,不再純白如脂。

經過一段時間的盤玩,玉件本身的質地會漸漸地顯露出來,好的玉溫潤有餘,靈氣十足,皮色越玩越亮越鮮豔,且會越看越賞心悅目。隻有玉友們親身經曆,在盤玩的整個過程慢慢體會其中樂趣了。

下面說說盤玉石的一些體會:

1、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手淪為打磨工具,很多人一拿到玉,很興奮,就用手指使勁磨。玉可能被磨得光一些,但手指也磨了,其實這種盤玉方法除了對手不好外,盤玉的效果也未必好,尤其是對新的沒盤過的玉。如果真是這樣盤的話,還不如省點力,直接用牛皮把它抛成半高光了。

2、很多人說手汗多的人盤玉好,其實是皮膚較幹較易盤出油來。那應該怎麼盤玉?到底要盤出怎樣的效果?要達到的效果比較好說,即希望盤出的玉有着渾厚溫潤的觀感,細膩油滑的手感。一些古代的石龜石獸,它的頭部和腳部等部位由于長時間被人撫摸,變得渾厚而油亮。但你随便用什麼打磨方式也不能把石頭打磨出這種效果的。石頭都能達到這效果,可以想象玉會變得何等的油亮。

其實不經意的撫摸摩擦才是盤玉之道。刻意的用手磨玉都是有很大的方向性。這樣是很難出來效果最好的柔光。當然也會磨光些,手感會略好些。但這樣能把玉磨平,并不能把玉盤透。

3、其實玉并不需要刻意的盤,隻需貼身帶着或挂于腰間就可以了。拿到玉之後,溫水洗淨後,就可貼身佩帶了,你起初會發現每天早上玉件會變得油潤些,這時用手盤玩幾下,享受下玉的溫潤,但這起初的油潤是表面的現象,是它吸附了人身上油脂的結果,你如果洗一下的話,它又會恢複原狀的。之後會發現越來越易出油的,即便剛洗後,一盤馬上就變得很油了,這樣出來的油脂光澤會顯得較溫潤渾厚。這種渾厚感是來自于宏觀上的不平與微觀上的光滑的結合。這是任何打磨所達不到的效果。

這樣的盤玉過程是很美的,你會感覺到玉的一點點的變化。最終你會感覺那玉已融入了你,成為你的一部分了,就像你的手和腳一樣。

古人盤玉方法

出土的古玉,多數有色沁,但暗淡不顯,是以以還原為貴。如果得到一塊真舊而有多種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則等于暴殄天物,得寶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古玉,因為出土的地點不同,是以蝕鏽和色沁的性質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氣特别潮濕、地層特别多積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鏽。北方出自幹坑的,多數古玉的土蝕亦多。如果出自火坑的,古玉的玉身便幹燥。由于土吃水蝕,加上幹濕不同的經年累月煎熬,古玉即使有最美麗豐繁的色沁,亦會隐而不彰,藏而不露。玉理本身有深淺色,同時亦浸積了不少污濁之氣。若不加以盤之玩之,便玉理不顯,色沁不出,污濁之氣不除了。若要上佳色沁的古玉顯出寶石之色,必須講究盤功。古人認為,古玉器溫潤純厚,晶瑩光潔,尤其各種色沁之妙,如同浮雲遮日,舞鶴遊天,富有無窮的奇緻異趣,不僅悅人之目,且能悅人之心。但古玉縱然具有最美的色沁,如不加盤功,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見,玉性不還,形同頑石。

古人玩玉,稱為“盤玉”。故前人十分重視和講究盤玉之法,大陸古代民間玩玉,将盤玉分為急盤、緩盤、意盤三種方法:

一、急盤法。也有人稱之為武盤。急盤就是必須佩帶在身邊,用人氣養之;因人體有熱、有汗氣。佩帶了幾個月之後,古玉的質地會漸漸變硬,那時,我們可以用幹淨的舊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來擦。不過,切勿用有色的布,應該用白布和粗布比較适當。愈擦,古玉便愈熱,是以不可間斷。擦得愈多,灰土的濁氣和燥性愈易自然褪去,受色的地方自然能夠凝結,色光愈内蘊就愈靓。雖是急盤,但同樣要日久有功。

二、緩盤法。也有人稱之為文盤。就是時常把佩玉系在腰間,借人氣來養之。緩盤則必須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說是古人養性的一種方法。通常緩盤兩三年,古玉的色微顯而已,非要養好多年,色素不易鮮明。若佩系十多年,可能使古玉複原。據玩玉專家經驗,秦漢時期的古玉,佩系于腰間十多年,才可複原。若是夏商周三代的古玉還不行,必須佩系更久,以五六十年的時間,始易複原。

三、意盤法,因為最多直接接觸,以示珍惜與愛意。古代文人雅士,亦愛此法。此法可與緩盤法互相配合。意盤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謂時時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氣質,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純正而無私欲之蒙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而玉自能複原矣。

“玩”出來的六個特征:

1、受沁淺的皮殼,在人體和物件長期的盤摩下,表皮吃土、積垢和氧化物被磨去,下面玉質得以透露。

2、幹坑、潮坑玉在盤摩的過程中,沒有完成的化學變化,受到外源物質、水分氧氣、酸堿的參與,進一步完成和穩定。

3、濕坑、鈣化土沁較深的玉,其變質的皮殼受到盤摩之後,光滑程度得到改善,外源水分、有機油脂滲入皮殼,使原來一點不透的皮殼,在透光折射方面得到加強,相對原來的狀态,顯得圓滑潤熟。

4、水坑玉本來皮殼透潤,加上盤功就會去掉沉垢,水頭、油頭自然重返當初。

5、一些色彩不顯的沁紋,盤玩之後受外源物質的加入,會形成令人視覺愉悅的色彩,使得沁色更加美麗。

6、人體的作用是盤摩汗沁,分泌的油脂又會氧化變質,衣飾與玉件長期摩擦生電,吸附空氣中或附近微小塵埃,使外源物質得以滲入。玉件随人入浴會受到水浸、泡洗……總之,挂在身上的玉器,會随人得到實體及化學的作用,久而久之改變了原來的面貌。

玩玉、盤玉的過程就是修身養性的過程,就是這種細細品玩的過程中體會到和田玉的無限美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