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實力“戰将”

放眼整個國内汽車市場,帝豪家族是相當特殊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像它一樣,在合資品牌的圍剿下連續10年蟬聯A級家轎自主品牌銷冠。作為現象級産品,帝豪家族的爆款基因已經足夠支撐起它榮當吉利汽車最穩定的牌面。

而我第一次聽到“帝豪”的名字,還是在2009年。那時候初出茅廬的帝豪EC718,憑一己之力拿下了年銷5萬台的成績。這個數字放到現在并不多,但是在那個國貨還沒有崛起的年代,已經相當了不起。

後來,接踵而至的雙料冠軍第2代帝豪、全球第一個公開挑戰“車對車垂直碰撞”的帝豪GL等,一次又一次重新整理了我對帝豪家族的印象,以至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習慣性地把帝豪家族和“樂于沖破架構的勇敢者”劃上等号。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實力“戰将”

有趣的一點是,帝豪L最初打破我認知的是它對“L”型産品的了解。以往國内其他“L”型産品在宣傳時,賣點基本隻有“空間”兩個字。而這次帝豪L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新鮮感,它的玩法更全面也更高階,如果要用三個詞來概括,那隻能是Luxury(更高檔次)、Leading(更強科技)和Larger(更大空間)。吉利這回把它封作“家族規格最高的旗艦車型”,倒是不會過分。至于新車能不能延續家族過去的輝煌,我想答案也隐藏在Luxury(更高檔次)、Leading(更強科技)和Larger(更大空間)三個詞中。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實力“戰将”

看臉的世界,“好看”也要更進階一點

“看臉”這種事情,不管在什麼年代、什麼領域都是通行的法則。10萬級家轎市場一樣奉行“顔值即正義”的真理,但這個細分市場有一個弊端:成本過于受限。設計一旦困于資金上,那再多的奇思妙想都很難有發揮的餘地。比如說軒逸、思域、卡羅拉、速騰這類選手,它們确實是細分市場裡的常青樹,背後的資源和實力也都可圈可點,但如果你要說它們是憑顔值取勝的,我想一定很少有人苟同。這些經典産品之是以賣得好,完全是因為産品力綜合堆疊的結果。單論顔值,它們“循規蹈矩”的外觀沒有太多令人點贊的沖動。當然了,這種保守作派帶來的中年油膩感其實也有好處,就是再怎麼樣都不至于令你讨厭。隻是對有追求的年輕使用者來說,少了一份令人過目不忘的驚豔。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實力“戰将”

新晉登場的帝豪L,倒是顯示出了不小的野心。作為吉利首款使用“能量風暴”設計語言的轎車産品,帝豪L褪去了家族以往的痕迹,轉而用更多新穎的方式來呈現視覺畫面。諸如車頭部分,傳統的紋漣漪式設計消失不見,替代品是張力十足的巨大黑色格栅,這種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手法很容易在第一眼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起點綴作用的能量光柱前大燈和黑色裝飾前保險杠,整個前臉的造型感被整體放大,形成了“1+1>2”的奇妙化學效果。所謂的辨識度,帝豪L在車頭部分就交足了功課。

順帶提一嘴,能量光柱前大燈是吉利的标志性設計元素之一,據官方介紹其内部含有12顆LED光源,照射範圍是同級别最寬也最遠的。這種細節上的精益求精很考驗品牌的誠意,而帝豪L為了前後呼應,對尾燈也做了重點照顧,超過2米、由258顆LED光源組成的“飛天飄帶”貫穿式尾燈在硬體上已經超過了入門級豪車,附帶的能量風暴、極光漫遊、星河流轉三種迎送賓燈語,則是完善儀式感的神器。

這算得上是任性嗎?我想已經進入4.0時代的吉利,有這份任性的資本。吉利能從“水滴漣漪”進化到“能量風暴”,其實也是時代轉變的必然産物,隔壁星瑞和星越L帶來的直瀑式“能量音弦”造型,已經給我們證明了很多事情。是以這份任性,對吉利來說是進化的結果,也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同樣的道理,在博越X身上也一樣。

有人說設計像是美酒,經曆過沉澱、進化和疊代,才會愈加香醇。煥發新姿态的帝豪L,同樣把這份醉,帶到了車裡。

在“國潮”兩個字已經被用爛的當下,如何正确從華夏文明裡汲取弱水三千的一瓢,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吉利的設計師們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是以,他們在帝豪L的車内布局了具有中國水墨畫特征的丹青藍撞色設計,中控台也被融入了中國古琴的造型,清新簡雅的視覺體驗随即呈現。這種手法妙就妙在對意境的營造,而且也有效地與時下主流的設計套路相區隔,讓傳統與現代、正常與創新有機并存。再加上大範圍軟質材料包裹和萊茵認證的“親膚能量座椅”,确實在品質感和進階感上,帝豪L把同級産品的Level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些,都是帝豪L的Luxury(更高檔次)。

10萬級家轎的智能配置,能有多内卷?

去年10月底,吉利汽車集團一場“智能吉利2025——吉利龍灣技術荟暨全球動力科技品牌釋出”的活動,讓我重新領略了吉利在智能科技領域上的最新成就。GEEA3.0中央計算平台架構、智能座艙晶片SE1000、超5000萬小時座艙技術資料......在詳細聽完CEO淦家閱解析“智能吉利2025”戰略和“九大龍灣行動”後,我突然發現吉利汽車集團、這個自主老大哥原來已經走了那麼遠。是以當時我就猜測,即将登場帝豪L應該會在智能科技方面有不錯的表現,事實也的确在我意料内,比如540°透明底盤、空氣淨化器、感應式後備廂、L2級智能駕駛系統、手勢感應閱讀燈、智能情況空調模式、後排智能檢測系統、主副駕膝部軟包、标配12.3英寸高清懸浮中控屏、吉利銀河OS生态系統、智能鑰匙遙控啟動、手機APP遠端控制以及标配FOTA雲端更新等等功能,集結在一起就足夠讓帝豪L的智能科技品質不簡單。

當然,我比較好奇的是設計師是怎麼想到在座椅中加入“穴位熱療”功能的?不說同級别、我想更往上幾級你都很難找到具備類似功能的産品。時刻帶着一個行走的按摩師,這創意我願意給滿分。

空間武力值拉滿

在空間打造的能力上,我想已經很難有人能和本田一較高下,“空間魔術師”的稱号并非空穴來風,走品質路線的本田肚子裡能裝不少東西。帝豪L在BMA架構的實力加持下,倒是能在同一緯度和本田厮殺。這是因為BMA架構具備子產品化屬性,是以設計師們在源頭上就能得到較高的創作自由度,本質上和“空間魔術師”有着相似之處。

不過帝豪L又升了一個玩法,直接在尺寸上把武力值拉滿,4735*1815*1478(mm)+2700(mm)的身形,直接變成了帝豪家族軸距最長的産品,這個資料也比同級很多競品要有優勢,包括軒逸、卡羅拉、朗逸在内。是以即便是在“尺寸通脹”的今天,帝豪L的空間表現也有着閃光點,這就是帝豪L的Larger(更大空間)屬性。

回到開頭的問題,帝豪L能不能延續家族過去的輝煌,我想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車界視點:

從個人情感上講,帝豪家族對我來說實則是一種執念,當你也曾經見證過它的輝煌事迹、并陪伴自主品牌走過一段艱苦的漫長歲月後,符号化的産品自然能在你心中留下一個特别的位置。綜合産品素質來看,帝豪L的定位和打法都挺對的,雖然它骨子裡依舊是傳統車企的基因,但内容上它已經具備了造車新勢力的形态。你可以認為帝豪L的取勝之道是産品優勢,但我想說,在此之外帝豪L身上還存有一層若隐若現的戰略優勢。這種雙重殺器的設定,很容易就能俘獲非粉絲取向使用者的歡心,這也是帝豪L未來持續發力的重要根基。在10萬級家轎這個架構裡,帝豪L已經做到了“Plus”級的表現。如果說還有什麼同級産品是能閉着眼睛選都不會錯的,那我一定把票投給帝豪L。

繼續閱讀